中棉所:學習貫徹一號文件 確保棉花生產穩定
我國優質棉花生產基地建設始于1986年,是國家對棉花生產投入時間最長,受惠面最廣的一個項目,筆者有幸全程參加。據不完全統計,全國已建優質棉縣(區)近300個(次),還有重建和續建,以及建設新疆特大優質棉基地,期間還支持過國家和地方棉花科研機構培訓和服務建設,每批建設周期2年,每縣投入資金150~200萬元,主要建設良種棉繁殖、加工和檢驗的基礎條件,在棉花生產中發揮了積極的效果。 解決農民種田“兼業化”、“副業化”、農業“非農化”,種田勞動力的“老齡化和婦女化”問題,規?;洜I和集約化種植是一條重要途徑。根據當前植棉雇工增多,植棉規模不斷擴大,土地向種田能手轉移進程加快的新情況,以及農業(棉花)科技支撐形成的新成果和新方法,新一輪棉花基地建設,建議退出競爭性產品——棉花種子繁殖、加工和檢驗的條件建設,轉向棉花生產所需的公益性技術和服務方面的條件建設,推進公益性技術及其產品的社會化服務,解決規?;颓Ъ胰f戶種田急需的公益性技術、產品、培訓和服務,逐步實行通過公司、合作組織分農藝措施幫農民管理大田,逐步實行幫農民種田。 如在一縣建綜合種苗基地2~3個,每個服務面積4000~5000畝,即可解決幾百戶棉農、萬畝棉田“品種那個好,選什么品種;如何育苗,如何移栽;密度多少,如何解決越種越稀”等一系列棉花生產的現實問題,通過基地帶動一地棉花生產的社會化服務,發展現代棉花生產技術,推動現代農業應用。 4、啟動“雙高生態棉”創建活動,提供科技支撐和全程服務 國家棉花產業技術體系已出臺2009年“雙高生態棉”創建活動指南,依托23個棉花綜合試驗站在全國優勢產區創建一批棉花高產超高和棉麥雙高產新典型,形成集成技術,具有指導功能。 同時,大力開展棉花科技培訓,棉花產業體系于1月15-16日舉行全國技術培訓班,與會學員來自主產棉縣的農業部門、植棉大戶和企業代表300余人,20多位專家圍繞棉花栽培新問題,集中講授棉花新品種、植棉新技術和實用技術,反映強烈,深受歡迎。當前23個綜合試驗站正在各地培訓,“點題”培訓到植棉大戶和農家大院。(中國農業科學院棉花研究所國家棉花產業技術體系研發中心 毛樹春) |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