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指出,“2009年可能是新世紀以來我國經濟發展最為困難的一年,也是鞏固發展農業農村好形勢極為艱巨的一年。必須切實增強危機意識,充分估計困難,緊緊抓住機遇,果斷采取措施,堅決防止糧食生產滑坡,堅決防止農民收入徘徊,確保農業穩定發展,確保農村社會安定。”面對全球金融危機蔓延,我國棉花產業經濟遭遇嚴重沖擊,棉價下跌,銷售不暢,棉紡增速減慢甚至負增長,出口減少,為了應對金融危機,力保棉花生產不滑波,防止棉農收益徘徊,黨中央、國務院“一號文件”出臺一系列發展棉花生產的新舉措,對棉花產業產生諸多利好,號召穩定棉花生產,保障棉花有效供給。
一、一號文件對棉花有諸多利好
今年一號文件出臺一系列發展棉花生產的新舉措:一是加大良種棉補貼力度,提高補貼標準,實現水稻、小麥、玉米、棉花全覆蓋。二是穩定發展棉花生產,啟動長江流域、黃淮海地區棉花生產基地建設。三是擴大國家糧食、棉花、食用植物油、豬肉儲備,適時啟動主要農產品臨時收儲,鼓勵企業增加商業收儲。四是加強“北糧南運”、新疆棉花外運協調,繼續實行相關運費補貼和減免政策,支持銷區企業到產區采購。五是把握好主要農產品進出口時機和節奏,支持優勢農產品出口,防止部分品種過度進口沖擊國內市場。六是強化現代農業物質支撐和服務體系。加快推進轉基因生物新品種培育科技重大專項。實施主要農作物強雜交優勢技術研發重大項目。七是加強和完善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深入推進糧棉油高產創建活動。八是推進省直接管理縣(市)財政體制改革,將糧食、油料、棉花和生豬生產大縣全部納入改革范圍,許多項目將直接到縣,少了一個婆婆。九是國務院《紡織工業和裝備制造業調整振興規劃》指出,中央、地方和企業都要加大棉花和長絲收購力度;建設新疆優質棉紗、棉布和棉紡織品生產基地;紡織品出口退稅率由14%提高到15%,將為出口企業增利90億元,也對穩定棉花生產也有利。
一號文件中關于“大規模開展中低產田改造,繼續推進“沃土工程”,擴大測土配方施肥實施范圍。開展鼓勵農民增施有機肥、種植綠肥、秸稈還田獎補試點”也與棉花生產緊密相關。
二、有關建設內容看法和建議
各地正在翹首實施細則的出臺,本文結合學習,對良種棉補貼和基地建設等實施細則談一些看法、觀點和建議,謹供參考。
1、加快收儲農戶滯留棉,放下包袱,促進搞好棉花備耕備播
監測結果,內地農民滯留籽棉約40%,許多大戶為了春節花錢也只賣少許,2月初長江中游價格仍在低位下行,籽棉售價跌至3.8~4.1元/千克;山東、河北止跌回升,售價4.2~4.4元/千克。棉種批發雖隨農時開始松動,但批發量少,而分銷和零售市場幾乎沒有啟動,棉花生產觀望情緒濃厚。據監測,1月意向植棉面積減幅高達20.9%,還有5%的面積舉棋不定,植棉面積有可能下滑到7000萬畝上下,棉花生產形勢不容樂觀。為此建議:
一是加快收儲,確保去年12月收儲150萬噸5.2元/千克的指導價得到落實,讓棉農少虧一點。早收儲,早放下包袱,早減輕擔憂,促進備耕備種備播。
二是出臺2009年新棉最低指導價,建議籽棉收購最低指導價為5.2元/千克,讓農民有決策支撐依據,力促棉花生產的穩定發展。
2、棉花良種補貼全覆蓋,補貼實施方法需改進
棉花良種補貼全面覆蓋,意味著補貼實行普惠制,補貼的省市區增加,補貼的縣區團增加,補貼的面積增加,一戶植棉面積將全補,一句話棉花種多少補多少面積,將對棉花生產提供全面支持。如何發揮良種補貼提高棉農生產的積極性,從過去兩年實施來看,實施方法值得探討和改進。一是良種棉補貼最好不予品種掛鉤,原因是品種一旦通過國家和地方審定就具合法性,只要該品種適合本生態區,其經銷和種植均具合法性。需要指出的是,盡管品種多亂雜的源頭是品種審定過于寬松所致,但是品種審定仍有一套方法和程序,地方二次選定還沒有方法和程序,存在較大的隨意性和排他性,且與審定在工作程序上重復,有否定之否定之嫌。二是參考糧食良種直補方法,良種棉的補貼資金直接發放植棉農戶。一些地方發放種子給農民,既干預農民生產經營的自主權,農民意見很大,反映不好,而且一旦“直發”種子出現問題,政府即成為被告,很是被動。三是最好不確認良種棉的經營公司,各地確認棉花良種經營公司,同樣干預種子市場和經營,應該放開市場。政府職能應回歸,加強市場監管。如經營公司是否合法,經營品種是否審定,是否符合本地生態區,是否“張冠李戴”,“短斤少兩”等,符合國頒和部頒種子標準,品種宣傳是否“夸大其詞”和存在誤導等。
3、啟動長江流域、黃淮海地區棉花生產基地建設,建設內容需與時俱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