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縣棉花收購基本結束,植棉收入亦已見底的時候,我們參照往年的做法,采用隨機抽樣的方法,對在全縣有代表性的8個鎮10個村13個農戶2009年植棉成本和收益狀況作了一些調查。結果顯示2009年全縣植棉成本、收益的總體狀況是:單產減少價格高,成本下降收益增,但比照糧食種植,收益仍然較低。
一、單產減少。根據調查匯總,本次接受調查的13個農戶,累計植棉面積為101.3畝,平均畝產籽棉184公斤,是近三年來產量最低的一年。單產減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客觀原因,也有人為因素,但不利的氣象條件和氣候狀況是導致棉花減產的主要原因。在7月20日前,由于氣溫偏高,雨水均勻,光照充足,十分有利棉花育苗階段和移栽后的棉田生長。據棉農反映,這個階段棉苗長得壯、醒棵早、發得足,長勢長相都十分誘人,是個大豐收的苗情基礎。但從7月下旬到8月中旬,天公不作美,短短的一個月,出現了21個雨日,累計降水量達到264.5毫米,最大的日雨量超過了100毫米,又受到臺風“莫拉克”的外圍影響,接連不斷的狂風暴雨,使棉田反復進水,澇漬嚴重,期間日照時數僅有110個小時,日平均氣溫也只有25.8℃,使處于蕾鈴盛期,形成產量最為關鍵時段的棉花生長發育受阻,棉苗根部處在無氧呼吸狀態,根系活力差,苗體自身的抗逆性下降,加重了棉田病蟲害的發生和蔓延。而持續的陰雨,又使補救措施難以落實到位、湊效,使棉苗生育進程放緩,蕾鈴生長不足,脫落嚴重,導致最終畝產皮棉只有71.5公斤,比2007年的78公斤和2008年的84.2公斤分別減少6.5公斤和12.7公斤,減幅分別為8.3%和15.1%。
二、價格走高。2009年自新棉上市后,棉花的收購價格一路走高。全縣329級,衣分38.5%,回潮率在12%以內的籽棉,國慶節前企業入庫價,每公斤在6.10-6.14元,國慶長假期間,收購價格漸顯上揚,10月15日同品級的籽棉,收購均價達到6.40元,10月20日,又漲至6.66元,間隔5天后又升至6.92元,之后的10天價格基本穩定在7元左右,最高的日收購均價達到7.16元。尤其是11月20日以后,全縣的棉花收購進入掃尾階段,棉花的品級、質量、衣份等由于氣候的原因,都處于自然下降的狀態,但企業的收購價格仍維持在7元左右。對棉農售棉的直接收入,由于大多數棉農都是在自家門口將棉花賣給了經紀人,要比企業的收購價每公斤少0.25元左右。根據調查匯總,今年棉農實際到手的平均價格為每公斤6.59元,比07年的6.07元和08年的4.75元,分別高出0.52元和1.84元,增幅分別達到8.57%和38.73%。
三、成本下降。調查戶加權平均,今年植棉畝總成本為1015.07元,較上年1125.92元減少110.85元,減幅為9.85%。其中:1、固定成本。盡管有不可比因素,但從排查的帳面看,包括內包田上交、外包地租金、買斷田費用、農機具折舊等在內計73.52元,較上年146.51元減少了72.99元,減幅達到49.82%。2、物質成本。累計290.25元,較上年356.42元減少66.17元,減幅為18.57%。其中包括:(1)棉種48.31元,較上年51.33元減少3.02元,減幅為5.88%;(2)肥料145.8元,較上年173.41元減少27.61元,減幅為15.92%;(3)農藥79.41元,較上年96.86元減少17.45元,減幅為18.02%;(4)育苗耗材和移栽用膜。今年因農用塑料薄膜價格下降的幅度較大,地膜移栽棉的面積又減少,兩項加起來只有16.73元,較上年34.82元減少18.09元,減幅達到51.75%。3、用工成本。今年棉花在生長期間,由于受災程度較重,時間又長,部分棉農對抗災奪豐收的信心不足,加上受上年棉價低迷因素的影響,在災后補救措施的落實和正常的栽培管理的投工上普遍不足,平均畝投工只有23.6個工日,較上年25個減少了1.4個,減幅為5.6%。但由于勞動工日價格的上升和雇工費用的增加,使畝用工成本達到651.3元,較上年622.99元增加28.31元,增幅為4.54%,其中自投工的工日價格,按照上年全縣農村人均純收入,乘以勞動力負擔的人口系數,再除以年可勞作日325天的計算方法,確定本年度植棉自投工日價格為27元,畝自用工成本為638.47元,較上年610.63增加27.84元,增幅為4.56%,雇工費用12.83元,較上年12.36元,增加0.47元,增幅為3.8%。
四、收益增加。2009年棉農植棉畝直接收入為1213.54元,較上年1117.06元,增加96.48元,增幅為8.64%。加上國家棉花良種補貼政策全覆蓋和農業生產資料綜合補貼等政策的繼續實施,棉農得到的政府補貼由上年的27.17元增加到今年45.3元。這樣,使棉農植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