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進口配額可能在本周內下放。
有大型棉紡企業負責人11月30日向記者透露,大約一周前已經從權威人士處獲悉,第一批190萬噸的進口棉配額已經敲定,包括近90萬噸的關稅內配額以及100萬噸的滑準稅配額。
“國家發改委本周內可能發布具體消息,”他說,根據他獲得的消息,政府初步計劃的2010年的進口棉配額數為220萬噸,190萬噸的大數將在年底足量發放,剩余數量將視紡織需求情況再做安排。
上述消息并未得到國家發改委證實。不過中國棉花協會也在近日發出預警,稱進口棉配額將于年底足量發放,但并未提及具體數量。
填補200萬噸用棉缺口
按照慣例,發改委會在年底或次年初發放一批89.4萬噸的關稅內(1%的稅率)配額,此后根據市場需求在次年4月前后增發一次滑準稅配額作為補充。不過,下游紡織業的低迷致使用棉需求銳減,以致2009年發改委一直未肯松手下發第二批配額。
根據此前發改委在地方調研時傳達的思路,政府對棉花的調控政策將首先“保棉農”,其次是“保紡企”。
專家11月30日分析,9月新棉上市以來,籽棉收購價格的一路攀升,可以說“保棉農”的政策效果已經得以兌現,市場一直也有預期“保紡企”的系列政策將在新棉收購后期陸續啟動。
而“保紡企”的落地措施,正是增加市場上的棉花供應,包括拋售儲備棉以及增發進口棉配額。
事實上,拋儲這一政策預期已經兌現。11月19日,中國儲備棉管理總公司宣布輪出總計50萬噸儲備棉公開競賣。
中國棉花協會在11月末再度發布預警信息,稱“國家棉花調控會商聯席會議”各成員單位在發改委會商形勢時說,綜合調控的措施隨時可以出臺。“不排除繼續增加拋儲計劃的可能”,“在今年年底前發放關稅內配額和滑準稅配額,如仍不能滿足需要,將視紡織需求情況增加配額發放,靈活掌握節奏。”
12月1日,山東魯棉集團人士向記者估算,倘若按照09/10棉花年度680萬噸的產量計算,消費量估計在900萬噸左右,考慮到已經發布的50萬噸拋儲,本年度的用棉缺口預計不到200萬噸,倘若190萬噸配額即將下發的傳言屬實,新年度的棉花從供求上看,已經基本平衡。
實際上,上述測算仍有變量。
該人士說,各界對棉花的產量以及消耗量的判斷一直存有爭議,上述680萬噸的產量預計參照了中國棉花協會11月的預測值,但企業界甚至有觀點將產量看低至650萬噸之下。
10月末,多部委曾經碰頭會商形勢,中國棉花協會曾發布信息說,發改委近期在新疆的調研表明,雖然種植面積有一定程度的下降,但是籽棉單產增產效果明顯,棉產量可得到一定補償,“各部門預計本年度棉花產量減幅在14%左右”。
無論是拋儲還是增發配額,政府的目的都是在平穩棉價。12月1日,中國棉花價格指數已經飆升至14737元/噸,比1月11066元/噸的均價上漲接近35%。
他表示,從拋儲的時間點以及近期將增發進口棉配額的傳言判斷,政府判定的標準級棉合理價格區間是在14000-15000元/噸。
他判斷,增發配額的消息一旦落實,棉價上漲的勢頭將有望打住,但是很難指望價格有多少下調的余地。“這么大批量的配額下發后,國際棉價勢必會上漲,國內外棉的差價可能進一步收窄。”以11月末的價格為例,關稅內配額的進口棉到岸價已經達到13600元/噸,滑準稅配額的進口棉到岸價為14100元/噸,與國內棉的到廠價差價在600-1200元之間。
入疆找棉
進口棉配額集中下發的另一個原因在于,紡織企業的用棉正在趨緊。
一家大型棉商告訴記者,11月對大中型紡織企業的一份隨機調研顯示,由于新棉上市的延遲,政府又沒有增發進口配額,國內紡織企業棉花工業庫存出現了大幅的下降,除了個別財務狀況較好的紡企庫存周期超過30天外,大多數企業棉花都在15天左右,最低甚至到了10天。
新疆巴州棉花協會人士12月1日說,雖然今年新棉交售普遍慢于往年,棉價的節節上漲使得下游紡織企業9月、10月都并不急于購入棉花,結果價格越等越高,“大概在10月下旬,大批棉商、紡企開始集中入疆找棉。”
這一說法得到廣東忠華棉紡廠的證實。這家公司的從采購負責人在新疆停留已經數日,他告訴記者,采購中,遇到了大量來自山東、河南、安徽、湖北各地的棉商、紡企。
他此行采購了2.5萬-3萬噸棉花,大概是企業5個月左右的用量,328級棉采購價格在14200-14300元/噸。“我們測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