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日上午,“國家棉花調控會商聯席會議”各成員單位在發改委開會,分析當前棉花形勢,研究宏觀調控措施。
11月中旬以來,國內棉花價格漲幅加大,漲速加快。分析近期棉價上漲,主要有幾方面原因:
一是進入11月后,全國自北向南普降雨雪,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棉花采摘交售進度,也影響了棉花質量,高等級棉花緊缺因素加??;二是新疆棉運輸問題依然突出,已銷售的疆棉不能順利進入內地,影響了市場流通量;三是國際市場棉價亦同步上漲。受中國市場因素及美國棉花減產預期增大影響,紐約棉花期貨近期遠期合約價格均上漲。四是炒作因素,部分企業借勢做行情,炒價格;五是心理預期。今年收購加工主體增多,棉花收購資源相對分散。雖然不少企業清楚國內國際棉花資源供給情況,也了解國家宏觀調控政策走向,但隨著價格持續上漲,不免感到迷茫,紡織企業擔心后期價格走高急于補庫,流通企業開始觀望,惜售、賭后市心態加劇,市場流通量相對減少。在熱氣騰騰的市場氛圍中,業內各方需要保持冷靜的頭腦:
首先,中國以及全球棉花產量已基本定局。視氣候等因素,各個機構每月對產量的預測做調整是慣例。比如中國棉花產量:中國棉花協會(CCA)10月報告預測為680萬噸(9月預測為671萬噸),美國農業部(USDA)預測為685.8萬噸(10月預測707.6萬噸),國際棉花咨詢委員會(ICAC)預測為675萬噸(10月預測742萬噸)。各個機構調整幅度不同,但均在670萬噸以上,與國內涉棉部門的預計大致相同,說明在中國棉花產量的預測上,國內外機構取得了共識。此外,中國減產,其他國家增產。11月,USDA調減了全球棉花產量21.8萬噸,包括中國和美國的減產,但部分被巴基斯坦和烏茲別克的增產所抵消。ICAC預測中國棉花產量下降,但印度棉花將創紀錄地達到530萬噸,較上年度增長8%,澳大利亞和阿根廷亦是增產。全球棉花需求略大于供給,基本格局未變。
其次,紡織需求形勢有所好轉,但不可盲目樂觀。世界經濟回暖,全球紡織用棉恢復,取決于亞洲特別是中國。但中國棉紡織品及服裝出口僅在恢復狀態,中低端產品出口有所增加,高端產品出口減幅不小,并未看到明顯曙光。紡織企業接不住高價接力棒,市場就無法良性循環。棉價基本穩定或穩步小幅回升,于農工商都有利。而“高臺跳水”,且人為制造“高臺”,則有慘痛的歷史教訓。
第三,宏觀調控能力增強。棉花市場放開以來,國家宏觀調控經歷了從摸索到成熟的過程,調控手段逐步靈活,調控能力不斷增強,綜合調控措施隨時可以出臺。一是繼續拋儲,適度加量。根據市場變化情況,不排除繼續增加拋儲計劃的可能。二是在把握產需缺口的前提下,寬打數量,早做安排,在今年年底前發放關稅內配額和滑準稅配額。如仍不能滿足需要,將視紡織需求情況增加配額發放,靈活掌握節奏。三是協調解決好新疆棉運輸。棉花協會、紡織協會將配合發改委、鐵道部等部門做好協調工作,在當前鐵路運力十分緊張的情況下,要重點保證大型紡織、龍頭流通企業的需要,確保新疆棉花盡快進入內地。
中國棉花協會提醒業內企業:冷靜分析形勢,擇機順價銷售。配額發放后,企業應全面分析國際市場走勢,選擇好進口時機,謹慎簽署買賣合同,細致了解貿易規則。無論國際棉花市場如何變化,都應嚴肅履行合同,維護中國棉業的聲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