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兵團實施“穩棉增果” 農業產業結構調整見成效
素以棉花種植聞名的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一師近年來積極應對國際棉價波動,調整過去以棉花為主的農業產業結構,大力發展低成本、規?;厣止麡I,探索出一條興邊富民、促進生態和諧的現代農業發展道路。 據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一師副師長孔軍介紹,兵團農一師地處塔里木河流域中游,水資源和日照充沛,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就是我國棉花種植大區。但是近年來由于國際棉價波動較大,種植棉花利潤越來越少,此外大面積種棉花導致塔里木河流域開荒用水過度,對流域生態影響很大,兵團農一師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勢在必行。 孔軍表示,塔里木河中游地區無霜期長,晝夜溫差大,非常適合發展紅棗、香梨、蘋果等特色林果業,其中紅棗經濟價值最高。自2005年以來農一師因地制宜,全面推廣紅棗直播建園模式,把棉花密植栽培技術“嫁接移植”到紅棗種植中,實現“機械精種、節水灌溉、密植早豐”低成本規?;l展。 在農一師水利水電工程處三連,職工楊鎖林種植的50畝紅棗2009年已經開始掛果。他說:“我從2007年開始種棗樹,前2年在果園里套種辣椒、打瓜,2008年純利潤達5萬多元。2009年棗樹已經開始掛果,畝產可達400公斤.按照農業訂單每公斤20元的收購價,我每畝可收益5000多元。” 楊鎖林說:“種植紅棗的生態效益也很明顯。我的果園以北1公里外就是沙漠,以前種棉花,每畝地每年要澆700立方米水。棗樹是耐寒植物,果樹生長成熟后每年只需要400立方米水,還能防風固沙。” 在農一師幸福城農場,當地職工人均40畝地中有30畝種棉花、10畝種棗樹。幸福城農場黨委書記武玲玲表示,這種“田加園”的模式有利于抵御農業產業風險,既能保證職工的收入增長,又確保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作為我國棉花種植大區的地位不動搖。 目前除大規模種植紅棗,兵團農一師還積極發展紅棗產業深加工項目,幸福城農場、農一師10團均已建成紅棗加工廠。在農一師10團,總投資1000余萬元的新疆塔里木大漠棗業有限責任公司紅棗加工廠,2008年加工紅棗600余噸,產品銷往全國各地。公司董事長王斌表示,今后企業還將繼續延長紅棗產業鏈,生產加工棗飲料、棗糕、棗酒、棗粉等高附加值產品。 孔軍表示,截至2009年農一師在建設特色高效棉花生產基地,確保年產皮棉28萬噸的基礎上,已經建成特色林果60萬畝,果品總產值達20億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