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機導致2008年江蘇棉價猛跌
記者近日在江蘇棉花主產區采訪時了解到,受多種因素影響,2008年江蘇棉花收購價格猛跌,籽棉由上年的均價3.2元/斤跌到均價2.5元/斤,跌破2.7元/斤的成本價,棉農收入大降,一些棉農表示明年不再種棉花。業內人士認為,導致當前棉價大跌的原因是復雜的,主要是金融危機的影響使國內紡織企業出口受限,棉紡行業對棉花的需求量總體減少。 棉農不愿賣、賣棉難;棉企不愿收、不敢收 近幾年,江蘇棉花種植面積逐年下降。據江蘇省棉花協會統計,2008年,江蘇棉花種植面積約400萬畝,比去年的435萬畝下降8%。占全省棉花種植面積一半多的主產區鹽城市2008年種植224萬畝,比2007年的248萬畝減少24萬畝,下降9%以上。 2008年,江蘇省氣候條件較上年相當,部分棉田有所增產。但因種植面積下降大,預計全年總產33萬噸,比上年的35萬噸下降5%左右,鹽城市產量則下降約一成。 記者采訪時發現,棉花種植面積和產量的雙雙下降并沒有給棉農帶來價格利好,相反棉花收購價卻一路走低,產生了棉農觀望不愿賣、賣棉難,棉企不愿收、不敢收的復雜局面。往年進入12月份,棉花收購基本結束,而目前仍有大量棉花在農民手中,甚至出現了開始不愿賣、現在賣不掉的尷尬結局。 記者采訪時發現,2008年江蘇棉花收購市場具有以下特點: 一是開秤遲,棉花市場行情高開低走。由于對市場前景的擔憂,江蘇大部分地區往年9月中旬開始的收購推遲到了10月初,晚了20天左右。一開始,各收購企業等待觀望,全國產棉大縣鹽城市射陽縣大宏紡織集團棉花收購站于10月10日率先開秤收購,籽棉價格為2.8元/斤,但棉農認為比上年的3.2元/斤的均價低多了,沒人賣棉。部分棉企隨后開秤,收購價格一路下跌,棉農開始賣棉。但由于收購企業較少,還一度出現了賣棉難,不少棉花只有2.2元/斤,有的甚至不到2元。 記者在大宏紡織集團棉花收購站看到,三三兩兩前來賣棉的棉農失去了原來的興奮,顯得無精打采。剛剛賣完棉花的鹽東鎮東南村種棉高手王卓勇的6畝棉花2008年賣了6600元,均價2.6元/斤,他種的棉花質量好,上年賣了9000多元,2008年每畝比去年少400多元。 二是收不抵支,棉農收入大降。目前籽棉均價2.5元/斤已跌破農民的種棉成本2.7元/斤,棉農成本已無法收回。東南村棉農王海松告訴記者,和上年一樣,他種了8畝棉花,雖然2008年棉花豐收,畝產籽棉400多斤,比上年的每畝380斤高了20斤,但由于價格大跌,成本上升,收入仍然下降?,F在他的棉花已全部賣完,收入只有8000余元,而上年收入是1.05萬元,2008年減少了2500元,每畝減收300元。 據鹽城棉花協會統計,由于2008年農資價格大漲,每畝棉花的化肥、農藥和塑料膜等成本上升約200元,在1100元/畝左右,而實際每畝收入下降300元左右,兩者相加,每畝的實際收益比上年下降四五百元,連成本也不夠。 三是收購進度慢,棉花企業購銷兩難。2008年不僅開秤推遲,而且收購進度也十分緩慢,棉花收購企業購銷兩難。企業說,上年缺的是資金,現在缺的是信心。由于棉花市場前景不明,收購企業不敢大膽購進棉花,紛紛走一步、看一步,往年基本結束了棉花收購,目前至少還有1/5在棉農手中。 大宏紡織集團董事長鄭志鴻說,由于新棉價格持續下跌,棉花企業信心更加不足,很多企業不愿貸款收購,擔心加工后的棉花價追不上收購價而出現虧損。重重顧慮使不少企業限收、停收,部分企業已退出收購市場。棉花經紀人休息觀望,往年搶收的外地企業也消失了。有的地方出現棉農排長隊賣棉,甚至現在賣棉、以后付錢的現象。 目前,鹽城市棉花收購進度快于江蘇省內其它地方,整體收購形勢仍不容樂觀。籽棉價格已從10月初的2.8元/斤左右跌至目前的2.2元/斤以下,也給軋花企業、紡工企業經營帶來了較大的經營風險。 四是農發行投放貸款兩難。農業發展銀行鹽城市分行行長葉重洋說,面對當前的惡劣形勢,農發行仍積極履行政策性職能,采取多種措施放貸,爭取不出現大的區域性“賣棉難”;但由于放貸存在較大風險,又擔心信貸沒有財政擔保,可能出現較大的信貸問題。目前,鹽城市農發行已發放棉花收購貸款4億多元,收購籽棉3萬多擔,有力地防止了出現“打白條”現象。 棉花價格仍有加速下降趨勢 大宏紡織集團總經理朱純平認為,導致當前棉價大跌的原因是復雜的,主要是金融危機的影響使國內紡織企業出口受限,棉紡行業對棉花的需求量總體減少。中國棉花價格指數顯示,2007年10月30日棉花價格為13536元/噸,2008年10月30日棉花價格為11773元/噸,每噸下降1763元,同比下降13%。而到了11月13日僅13天又下降了1094元/噸,降幅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