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兩會熱議:棉賤傷農 農民利益如何保護?
2008年10月底每公斤籽棉市場收購價5.0至5.4元,比2007年同期每公斤降了1.2至1.4元,降幅20%左右。目前每公斤籽棉市場收購價4.2元,比2007年同期降了2.2元。棉農的憂慮每公斤籽棉市場收購價至少在5.6元才不虧。(來自河北省價格成本調查監審局對威縣和成安的調查數據) 日前,141名棉農致信溫家寶總理反映“棉賤傷農”問題,引起總理的高度重視。從去年豬肉價格的高位回落,到糧價、棉價一路下滑,如何保護農民利益?這一問題引起兩會代表、委員的關注。他們認為,單個農民的增收致富可通過其自身努力而實現,但作為整體的農民增收則需要全社會從制度上給予支持才有可能。必須為農民增收創設一個“多予少取”的制度環境,針對現存制度的缺陷,下大力進行制度創新。 決定農民收入多寡的,不在于總量而在于價格 “在一些棉花大縣,很多農民今年都不種棉花了,改種蔬菜或其他作物。”1月9日,來自河北省扶貧辦的扈雙龍委員認為,國家雖然出臺了糧食直補等惠農政策,但是被價格下跌造成的損失黑洞給吞噬了。 河北省價格成本調查監審局對河北省邯鄲、邢臺、衡水、滄州、石家莊5個棉花主產市的117個農戶調查顯示,2008年我省棉農畝總成本為1040.90元(包括物質費用、土地成本、人工費用),比上年增加15.91%。而收購價格持續走低,開秤以來,農民籽棉平均出售價在5.2元/公斤至4.2元/公斤之間,折合皮棉平均509.01元/50公斤,同比下跌24%左右。種植利潤歷史性地出現負增長,由上年的482元減少到468元。 成本上行與價格下跌帶來的利益擠壓,不只體現在棉花上。據河北省價格成本調查監審局對全省2008年玉米種植成本和收益情況調查顯示,我省玉米雖然有較大幅度增產,39個主產縣2008年玉米平均單產為456公斤,比上年增產6%。但由于市場價格急劇下跌,加之成本上漲過猛,農民并沒有實現增產增收的目標。據了解,目前河北省玉米市場銷售價格為0.65元/500克,按照這個價格,玉米畝種植利潤只有129元,比上年287元減少近55%。 “事實上,真正決定農民收入多寡的,不在于總量的大小,而在于價格。”李忠文委員認為,美國有最低收購價、最低保護價、最低補貼價等,我們不能只是頭疼醫頭、腳疼醫腳,只采取臨時性措施應對價格變化,而要建立長效的農產品價格保障體系。 胡木強委員認為,目前存在的農業比較效益下降與農民的市場信息閉塞有關。棉花比較效益下降,也與上年棉花收購價格高、種植面積擴大有關。許多農民依據當年市場行情決定第二年的種植計劃,出現不相適應的情況。因此,相關部門應加強市場預測,給農民提供準確、及時的市場信息. 打造產業鏈,一頭攥住市場,一頭連接農戶 “保護農民利益,關鍵是要有一條產業鏈,一頭攥住市場,一頭連接千萬農戶。這條產業鏈,就是農業產業化。”王慧軍代表認為,提高農民的組織化程度,延長產業鏈條,推進產業化建設,建立企業與農民的利益共同體,是持續提高農民收益的最佳途徑。 來自安平縣南王莊的王曉勛代表對農業生產率低下、農民與市場不對稱深有感觸。“農業產業化不但可以實現農業集約化生產,還可以增強應對市場風險的能力。”王曉勛說,農民技術水平不高,一家一戶的小地塊生產效益又很低。如果依托龍頭企業,把科研、生產、加工和銷售融為一體,憑借企業的科研實力,促進農產品換代升級,就能使農民增收致富。 “以產業化促進農民增收,關鍵是要辦好龍頭企業。龍頭舞起來,龍身才能活。”來自河北亞雄現代農業有限公司的武殿雄委員介紹,在金融風暴面前,他們及時調整銷售策略,大力開拓北京、天津、大連等市場,實現銷售收入穩步增長,同時保障了公司3萬多農戶的利益。 政府的一些支持措施瞄準的往往是大企業、大集團,而農產品加工行業本身就是個微利行業,與工業、高新技術企業相比,農業龍頭企業很難夠上“大資格”,難以取得國家大的扶持。徐驍力委員提出,“政府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著力點在于制定鼓勵農業龍頭企業成長的優惠政策,對龍頭企業給予大力扶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