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德州市是全國的重點產棉區之一,2008年該市棉花生產迎來又一個豐收年,平均畝產皮棉186斤,創歷史新高,全市289萬畝棉花總產達27萬噸。但豐收的棉花并沒有帶給棉農多少喜悅。一路上行的成本,跌跌不休的棉價,讓棉農愁眉不展,陷入深深的憂慮和失望之中。
2008年新棉上市后,農民根據上年棉價情況期望籽棉收購價格在3.2元/斤以上,不料想棉花收購價格一路走低,由開始時的3.1元/斤下滑到2.3元/斤左右,比上年度平均價格降了1元/斤左右。這大大低于棉農的心理預期。
據德州市棉花協會調查,2008年當地棉花生產成本上升幅度較大,種子、化肥、農藥及人工等費用,一畝地下來共需要940元(不包括租地費),按平均畝產510斤、每斤2.30元計算,畝總收入1173元,畝純收入只有230元,如果是租地種棉(每畝300元左右)和雇人拾棉(每畝150元左右),那就虧本了。
2007年下半年以來,國內棉紡行業受人民幣升值、勞動成本上升及國際金融危機影響,整個行業嚴重不景氣,用棉量減少,皮棉價格從2008年7月份最高14100元/噸降到10月份的最低10000元/噸,降幅30%。棉花收購加工企業由于下游產品(皮棉、食用油、棉粕)不斷降價影響,收購風險增大、利潤微薄,9月初以來大部分棉花企業未敢開秤,已收購的也非常謹慎。收購以后沒有及時賣出的,普遍虧損,收得多、虧得多。截止2008年12月底,德州市收購量在50%左右,而往年12月底收購量一般在70%以上。目前大量棉花還積壓在棉農家中,容易受潮霉變,或者混入異性纖維,都會直接影響棉花品質,到時更賣不出好價錢。棉花銷售困難,不僅使棉農大幅減收,還會直接影響2009年棉農種植的積極性。據調查,2009年德州市棉花種植面積將減少20%以上。
針對棉價下跌、棉農減收的情況,為保護棉農利益,國家有關部門很快出臺了一系列穩定棉價、扶持棉花生產的政策措施,如加大良種補貼的范圍,向棉花產值大縣和地區增加農機具購置補貼,加強對棉花進口的管理等。同時,國家從2008年9月底開始前后三批公布了收購272萬噸的棉花收儲計劃,三批收儲量合計占2008年全國棉花產量的35%以上。國家出臺政策的出發點是好的,為了保護棉農利益,但一些政策在實際落實中很難操作。如:12月22日國家公布增儲150萬噸計劃,并要求400噸型大包企業最低按2.60元/斤收購籽棉,這條政策既不好操作,也不近合理。
不好操作是指:目前棉農直接到棉廠交售的很少,大多是交售給棉販子,由棉販子售給棉廠。棉販子一車有1-2萬斤,而稅務局提供的發票每張最大額只能開到4999元,并且要求寫上棉農姓名,這樣一車棉花就要開近10張發票,很不方便。競標100噸皮棉,最少要提供260張收購發票,這既增加了棉花企業的成本,又增加了收儲企業的工作量,這條政策很不現實。
不近合理是指:籽棉收購價格是由皮棉價格和棉籽價格來決定的,皮棉價格國家可以定價,但棉籽價格國家不管,是隨時變化的。今年以來,棉籽價格從1.05元/斤降到12月初最低時的0.63元/斤。目前棉籽價格0.68元/斤,40%衣分收購價2.60元/斤左右,若棉籽價格升到1.00元/斤,在皮棉價格不變的情況下,40%衣分籽棉收購價棉企可以收到2.80元/斤。同時籽棉價格又與衣分有關系,不同地區、不同品種的籽棉衣分不同,同一車籽棉,衣分相差1個,籽棉價格每斤相差0.05元,也就是說38%衣分和40%衣分的籽棉價格相差0.10元/斤。400噸型棉花企業競標上國儲棉后價格按12600元/噸銷售利潤可觀,但如果競標不上,只能按市場價11000元/噸銷售,那就微利或虧損了。所以說,國家要求棉企按不低于2.6元/斤收購籽棉是不合理的,也是很難操作的。
為穩定棉花面積,保護棉農利益,業內人士建議:一是象種植糧食一樣,國家實行種棉直補;二是根據當年農資價格情況,實行農資綜合補貼,彌補農資漲價帶來的減收;三是擴大棉花良種補貼范圍,擴大覆蓋面;四是棉花保險在試點的基礎上,進一步擴大范圍;五是加大內地棉的收儲數量。(山東省德州市棉花協會 馬俊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