籽棉價格下滑,既有全球經濟危機,紡織業出口萎縮導致需求不振的原因,更與棉花流通領域企業過度泛濫、市場過度競爭的狀況密不可分
籽棉價格一路下滑
地里的最后一茬棉花,已摘過整整一個月,天氣已逐漸變冷。
比天氣更冷的是棉市。受全球經濟危機影響,山東省紡織業出口萎縮,進而影響到棉花收購市場,使棉市提前進入“嚴冬”。
10月本應是棉花收購的高峰期,但今年10月以來棉花收購市場一片蕭條。與去年同期相比冰火兩重天。
據山東省棉花協會調查,德州地區到10月底收購量僅占產量的25%左右,而往年的比例在40%以上;菏澤地區情況更嚴重,到10月底絕大部分收購企業還沒有開工,許多已開工的企業也是收收停停,因為價格一直在跌。武城、惠民、嘉祥等地籽棉價格最初收購價格為3元/斤,近日收購價格跌落到2.4元/斤左右,有的甚至在2.3元/斤以下。而去年價格是基本穩定在3元/斤左右。武城等地的棉農感嘆:“這個價格連成本也不夠,還不如種糧食。”
雖然對棉價不滿意,但由于擔心還會繼續下跌,部分棉農也只能無奈出手。
紡織用棉大多省外采購
說棉花不能不說紡織業。
據山東省棉花協會會長郭明泉介紹,今年全省植棉面積1420萬畝,比去年增加10萬畝,棉花總產在100萬噸以上,而山東省用棉約在400萬噸。
郭明泉說,山東紡織業從上個世紀末開始進入了高速發展期,2007年紗產量達到了560.96萬噸,9年間增長了近9倍。近年我省紗、布產量均居全國第一位。
近幾年來,依托原料等各方面的優勢,山東已迅速崛起了一批生產規模大、科技含量高、創匯能力強、擁有一流先進設備的紡織企業,全省棉紡織產業已走上了集群發展的軌道,形成了一批在國內外有影響力的品牌企業,魏橋、即發、如意、魯泰、蘭雁等紡織服裝園已頗具規模。
在紡織企業呈現集團化發展的同時,一批小規模的紡織企業也如雨后春筍,迅速發展起來,全省有一部分縣(鄆城、夏津、高密等)的紡織企業數量眾多,紡紗能力超過100萬紗錠,紡織行業已成為當地稅收的主要來源。以鄆城縣為例,截至2007年底,全縣共有棉紡織企業193家,最大的紡織企業是10萬紗錠,小廠只有幾千紗錠,以生產低支紗為主,2007年全縣紡織企業上交稅收占全縣稅收近一半。2007年度,在全國紡織行業遭遇諸多困難普遍不景氣的情況下,山東紡織企業仍保持了相對穩定的發展態勢。
進入2008年后,全國紡織企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難,勞動力成本大幅提高、資金短缺、產品出口不暢等問題至今還沒有得到根本解決,目前金融危機更讓紡織企業雪上加霜。未來趨勢,現在還難以預料。
郭明泉分析,基于山東紡織企業在前些年已形成的產業成集群、設備和技術整體上比較先進、管理經驗豐富等優勢,在新一輪競爭中,山東的紡織企業將居于比較有利的地位,只要經濟大環境不出現重大變故,年度棉花需求量將可能正常,棉市有望回暖。
“正規軍”打不過“游擊隊”
籽棉價格下滑,既有全球經濟危機,紡織業出口嚴重萎縮導致需求不振的原因,更與棉花流通的狀況密不可分。
山東省供銷社有關負責人表示,國內棉花流通行業陷入了企業過度泛濫、市場過度競爭的局面;國內棉花流通領域是“正規軍”打不過“游擊隊”,3000家棉花流通企業中,規模小、技術低、管理差的企業占了近2/3,嚴重制約了行業的健康發展。
省棉麻公司信息中心經理吳海芳向記者介紹,近年來,國家對棉花生產和消費環節的宏觀調控政策比較得力,越來越成熟,但對棉花流通環節缺乏政策支持。在整個棉花產業鏈中,流通環節必不可少,起著“蓄水池”的作用,這些年來,棉花流通企業經常處于被兩頭擠壓的局面,加之不公平競爭的影響,致使許多規模較大、正規的企業陷入困境,這對整個棉花產業的發展極為不利。
吳海芳認為,棉花流通業現已成為棉花產業中最為脆弱的環節,也是最容易被沖垮的行業,目前在國際競爭中處于劣勢。在剛剛過去的棉花年度,許多棉花流通企業再一次遭到重創,現在可以說是舉步維艱。種種跡象表明,在今后一個不長的時期,棉花流通企業和紡織企業一樣,整個行業比較徹底的大洗牌已在所難免。
對山東的棉花流通企業來說,現階段正處在生死攸關的轉折點上,可以說機遇和挑戰同在。一方面,山東的地域優勢十分突出,山東作為棉花產量約占全國1/7,用棉量約占全國1/3以上,每年約300萬噸的供需缺口為涉棉企業提供了廣闊的經營空間;另一方面,由于產能嚴重過剩,競爭激烈,加之包袱沉重,很多企業陷在困境中艱難度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