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織服裝行業作為與我國廣大人民群眾切身利益息息相關的大行業來說,一直都是各方面關注的熱點。相對于紡織服裝行業的價格、行情等等而言,其質量更是大家關注的重中之重。因為,紡織服裝產品的質量好壞輕則關乎人的外在形象面貌,重則關乎我們自己的身體健康安全。
長久以來,我國相關各職能部門都本著對人民負責、對國家負責的精神對紡織服裝產品的質量采取嚴查重管的政策。并且,與過去相比也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和驕人的成績。然而,隨著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日新月異的提高。新的科學技術、新的營銷模式等元素不斷進入紡織服裝行業,一場以產品質量為依托的“暗戰”早已經悄悄展開。這是一場極少為外人所注意的斗爭,在紡織服裝企業相互之間,在紡織服裝企業與質檢部門之間甚至是在紡織服裝企業與消費者之間不停進行著。其手段之新穎,花樣之繁多不得不讓人膛目結舌。
“信息情報”:企業日漸倚重的利器
“信息情報”初聞之下,似乎跟紡織服裝行業的業務范圍并不沾邊。讓人感覺更像是某些特別機構的下設單位。但實際上,目前在國內很多大牌紡織服裝企業中都有一個這樣的部門,他們或者是企業自己運作,或者是直接承包給其他專門從事這種業務的公司。這類部門的作業和目的卻是大同小異,無非就是幫助企業第一時間掌握和分析國家宏觀政策、經濟形勢,行業科技研發水平以及市場、顧客、原材料、競爭對手等重要信息。當然,對于不同行業及不同規模的企業,其所面臨的競爭狀況亦不盡相同,因此其信息情報部門的作用也各有差異。
其實,紡織服裝企業為了更好、更及時的掌握市場行情建立一個獲取信息和分析信息的部門本也無可非議,但目前行業內的實際情況并非如此,一部分企業掛著掌握信息的“明槍”卻放著栽贓陷害的“暗箭”。另外一部分企業則不得不“自覺”的接受這種行業內的所謂“潛規則”,出于保護企業自身利益的考慮被迫成立類似部門。
2010年夏天,重慶一家著名的制作保健內衣的服裝企業“隨大流”也成立了一個類似研究“信息情報”的部門。但跟其他企業不同的是,這家內衣企業并沒有公開掛出這個部門的牌子而僅僅將其作為保衛部的一個下設機構而已。在設立“信息情報”部門的事情上,他們顯得十分低調。
實際上,從這家內衣企業把“信息情報”部門設在保衛部之下便不難看出,他們的本意就是自保。據了解,這一切都源自于2010年年初起針對這家企業產品質量展開的一場“轟轟烈烈”的網絡“口水戰”。
2009年下半年,重慶這家內衣企業通過技術研發,生產出一種含銀纖維的內衣產品。據該企業介紹,這款產品中所含的銀纖維原料具有殺菌消毒、養顏美容等等一系列功效。眾所周知,銀作為一種貴金屬在我國古代確實有使用它來鑒別有毒物質甚至是治療疾病的記載。所以產品一經投放市場,配合該企業的強大宣傳、營銷手段等確實取得了很好的銷量。
然而,好景不常。該銀纖維產品投放市場不到兩個月,就在國內一些知名網站論壇里出現了一批對“銀纖維”提出質疑的帖子。事情發展到此尚屬于正常的學術爭論范疇,故而該企業并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但接下來發生的事情卻大大出乎他們的意料。
隨后,這個關于“銀纖維”的爭論便直接延伸到了對該企業所生產“銀纖維”內衣產品的指責上來了。一些以消費者個人名義發布的關于使用該企業產品之后產生的人身健康損害的帖子被陸續發布出來,并且很快引起了很多網民的“圍觀”。
這些問題反應出來之后,由于已經影響到企業的品牌以及誠信問題就不得不引起該企業管理層的關注了。但是,在經過一番仔細的調查后,該企業發現問題并非僅僅是產品“質量”那么簡單。經了解,這部分帖子都是以消費者現身說法的角度發表的。
但要想實際找到發表這些帖子的“消費者”卻比登天還難。例如:在一篇內容大致為一位單身媽媽在購買了該企業生產的給小孩子使用的內褲之后導致小孩子皮膚紅腫、潰爛的帖子中。除了能看到這位單身媽媽聲淚俱下的哭訴之外,唯一還能知道關于發帖人信息的就是她是位單身母親。該企業專門針對這篇帖子進行了尋找,到最終還是無功而返,甚至于連發帖人的具體所在城市都無法明確。一來,網站并且不能提供發帖人的詳細資料;二來,雖然沒有具體統計但在我國目前實際上究竟有多少個單身媽媽恐怕也是個天文數字。
就這場有關該內衣產品質量的網絡“口水戰”,我們沒有經過對產品的檢測尚無法確定究竟誰是誰非。但姑且不談上述單身媽媽帖子的真假,但對該企業的形象以及產品的銷路確實起到了一定的影響。并且,這類帖子最容易受到一些“不明真相”又喜歡“路見不平”的網友轉帖。所以,在網絡日益融入大眾生活的今天,實際上一篇類似這樣“感人肺腑”,讓讀者“潸然淚下”的帖子對企業、對產品所造成的不良影響程度,很難進行預計。
后來,該企業雖然也一度懷疑整個事情是競爭對手使用的“暗箭”。因為從事情的發展過程來看,不難發現都是有組織、有預謀且條理清楚、策劃周密的行為。但是,苦于沒有確鑿的證據也只能是吃個“啞巴虧”不了了之。事后,雖然那些知名網站面對該企業的指責,及時刪除了這些帖子。但該企業管理層痛定思痛,為了及時處理和控制這類事情的再次發生后產生的影響才專門設立了這個“信息情報”部門。
我國紡織服裝企業相互間的競爭自然是在所難免,在產品質量、服務等等方面的競爭沒有任何問題,但使用這類齷齪手段卻是讓人所不恥的事情。更何況“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商業間諜”:質量暗戰的潛行者
實際上,在紡織服裝行業發生的這些看似滑稽的質量暗戰背后,每個主動或者被動參與期間的企業都不可能是最終的贏家。
經常上網的人們不難發現,在網上有很多幫忙刪除負面帖子的廣告。這就是網絡營銷公司業務的一種類型,基本上屬于低級公司專門從事一些幫人刪帖或者是幫人發帖的勾當。由于其都是規模較小,但手段卑鄙的類似作坊式的“公司”,所以又被形象的稱呼為“網絡水軍”。
他們主要從事幫企業刪除網上一些負面帖子,比如上面所說的關于重慶那家內衣企業的帖子。以及按照企業需要在網上發布一些詆毀、中傷競爭對手的帖子等業務。但這些目前在紡織服裝行業的質量暗戰中已經屬于低級、過時的手段了。“商業間諜”,這個曾經在電視劇里面聽過的名字實際早已經“潛伏”在了我們的身邊。
2010年上半年,福建某知名服裝企業從設計部門到銷售部門甚至是生產一線的技術骨干集體跳槽,可謂是商業間諜成功“策反”的一次堪稱典范的例子。
據了解,2009年年底由于即將面臨一年一度的春節,大批勞動力返鄉該企業出現了人員短缺的問題。此時,一名相當出色的年輕人應聘到了這家公司從事銷售工作。這個年輕人不但業務能力強,把手里的工作干得是風生水起。并且在公司里同事之間的關系也處理得非常不錯,見了人總是面帶微笑并且為人處事也是有禮有節。要是遇到有同事傷風感冒他總是熱情的噓寒問暖,并且端茶遞水、跑前跑后忙得不亦樂乎。很快,這個人就跟公司各部門的同事混熟了。大家對他的態度和評價也相當不錯。
轉眼到了2010年初,此時又一輪加薪呼聲正此起彼伏。但遺憾的是,這家公司當時還沒有從金融風暴的舊傷中“痊愈”。尚沒有能力給員工加薪,為此部分老員工有一些非議。按說,都是老員工了不但對企業的暫時困難非常了解,也對企業多少有一定的感情。加薪的風波鬧鬧也就過去了,待企業恢復元氣之后自然會想辦法彌補。
但就在加薪的風波正酣時,這個來了不到半年的年輕人卻從中極力的煽風點火。他開始非常頻繁的單獨邀約該公司各部門骨干喝酒聊天。在席間不但表達了自己對公司不同意加薪的非常不滿,同時還婉轉的向同事們透露出另外一家公司的待遇優越。如此這般,在他的“不懈努力”之下終于導致了這年5月該紡織服裝企業骨干員工的集體辭職。這個時候,距離他到這家公司剛好半年。
辭職的時候,這些骨干員工大多以返鄉創業等等冠冕堂皇的借口為名。但事實上,沒過多久這家企業就發現他們已經同時出現在了另外一家公司的辦公室里。老實說,企業不加薪員工要求辭職也無可非議,畢竟是人往高處走。但是,這些老員工的集體辭職對這家企業的影響卻是非常巨大的。且不說,短時間內企業要找到如此多的熟悉工作流程和業務知識的人基本上不可能。另外還有就是這些人帶走的還有各自部門的信息資源。打個簡單比方,銷售部帶走的客戶信息,設計部門帶走的服裝資料,對這家企業來說都是難以估量的損失。
然而,這件事情的始作俑者這時候早已經消失在人海。這家企業也只能是啞巴吃黃連,只能怨自己在招聘用人以及處理員工意見方面等方面的疏忽大意。
眾所周知,企業的競爭很大程度上就是人才的競爭,對于我們紡織服裝企業來說更是如此。“商業間諜”也不是無所不能的“007”,企業自身能重視和注意對員工的情緒、意見等方面的反饋,并且能夠及時解決處理才是防患于未然的根本方法。
“服裝檢測”:尚需完善的制度
紡織服裝產品的質量關乎消費者切身利益,歷來都是我國相關各部門嚴查重管的產品之一。但現在紡織服裝行業產品質量的實際檢測情況卻不能不引起我們的關注和思索。但是,目前市場上紡織服裝產品的檢測率仍然處于一個相當低的水平。
浙江一家小型服裝廠的老板陳靜怡坦言,如果她將自己工廠生產的每一批次紡織服裝產品都送到國家檢測機構進行檢測。每年的檢測費用支出估計將在15萬到25萬之間,這筆費用對她的小工廠來說是一筆不小的開支。在目前紡織服裝行業利潤微薄的情況下,她寧愿不主動受檢,能省一筆錢就是一筆“凈利潤”。類似她這樣的想法,在我國目前占紡織服裝市場大多數地位的中小型企業里面幾乎都是普遍存在的。另外,我們以陳靜怡的小工廠為例來說如果被消費者舉報產品有質量問題或者是被相關部門抽檢到有嚴重的質量問題。那么她所面臨的處罰不過幾萬元而已。這跟她主動送檢的費用相比還是存在很大差距的,所以她這樣的中小型紡織服裝企業往往都存在僥幸心理。
罰款比檢測費還低,這就是我國目前紡織服裝產品檢測率低的原因之一。檢測費用的問題,也是一個我們無法回避的問題。據了解,我國現有的紡織服裝檢測機構大致有國有檢測機構、私營檢測機構及外資檢測機構三種。私營檢測機構為了“搶生意”、“拉業務”基本上都會采取降低檢測費用的辦法。這在實際工作中已經直接給國有檢測機構形成了一定的競爭壓力。而外資檢測機構由于大多數取得國際認證,所以檢測費用則十分高昂,不是一般企業能承受得起的。
據了解,在天津一塊羊絨衫面料國有機構的檢測費用在400-700元不等,如果該面料顏色較深、容易褪色則檢測費用會高一些,如果顏色較淺則檢測費用會低一些。但是同樣的面料,在天津的一家日本質檢檢測機構中進行質檢,就要收取1330元的費用,并且不會打一絲折扣。該日本機構給出的理由就是,他們的認證全世界都承認,日后如果發生任何爭執,這就是保障。這些實際情況,也是目前我國目前紡織服裝產品檢測率低的另外一個原因。
另外,紡織服裝產品的檢測所需要的時間也是導致檢測率低的一個重要原因。眾所周知,紡織服裝產品特別是服裝產品款式更新速度很快。有些服裝企業對自己的經銷商承諾是每月都會有新產品,更有甚者據說是每周都推出新產品。但是目前,我們質檢部門的檢測時間每批次基本上在10-20天左右,最快也得3天。這樣看來,如果企業將產品送檢勢必延緩期上市的周期。這對紡織服裝企業帶來的損失絕對會不抽查出有質量問題而付出的罰款多得多。
檢測周期相對較長,罰款額度相對較低,紡織服裝企業存在的僥幸心理等等因素都直接導致目前檢測率低的主要原因。在監管、服務紡織服裝企業的前途下,相關部門如何進一步加大監管力度,增強服務意識都值得我們深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