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棉價時代紡企生存之道
廠趨近零利潤運轉,身邊有不少棉襪廠已經停工。
不少企業對目前棉價的高位運行感到擔憂,不敢接遠期的單子,擔心原料供應不足,還有很多企業對下半年人民幣升值充滿了憂慮。 思考:轉變方式刻不容緩 各種因素導致棉花供應趨緊,價格高漲,其中最主要的還是棉花缺口較大。從短期來看,這個格局還難以改變。據權威機構預計,在8月底新棉上市之前,我國棉花供需缺口可能高達350萬噸。徐文英在許多場合經常算一筆賬:我國“十五”、“十一五”期間紡紗速度的增長每年大概在17%左右,如果繼續按照這個速度增長,到2015年我國紡紗產能將達到5500萬噸,這意味著全世界的棉花都要供給中國來用,或許還不夠。“這顯然是不可能的”,轉變發展方式迫切地擺在我們面前。 中國紡織工業協會會長杜鈺洲認為,后危機時代,消費變得理性了,顯然我們不會繼續走規模擴張的路子,而是要謀求科學發展,走產業升級的路子。實際上,我國棉紡自身用棉比例已經從上世紀末的70%左右下降到當前的50%,多年來的高增長主要是靠化纖,以及其他纖維的支撐。如果說危機之前我們路子越走越寬,后危機時代我們路子必須越走越高,制高點是走產業升級之路,是提高質量、提升效益,而不是規模。 我國紡織業正在制訂未來十年的強國規劃,紡織強國的目標就是要建設紡織科技強國、紡織品牌強國、紡織人才強國和可持續發展強國,以此實現勞動生產力的大幅提高。通過在紡織業落實綠色經濟、低碳經濟、循環經濟,走科技含量高、資源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資源和人力資源得到充分發揮的新路。 如何用好棉花這一戰略資源,如何擺脫對棉花的過度依賴?杜鈺洲指出,棉花資源戰略對于紡織工業極其重要。充分發揮棉花等天然纖維資源的優勢始終是中國紡織業的任務,棉纖維在天然纖維中的比重會越來越少,但它的珍貴程度會越來越高,這就需要行業盡量通過高新技術改造落后工藝,提升產品的創造性,創造更高的附加值。 徐文英也反復強調,要提高噸纖維制品的附加值,支持開發和應用各類再生纖維素纖維,高技術以及大量功能性、差別化纖維,大力調整產業結構,鼓勵多種纖維混紡紗線及面料產品的發展,提高非棉纖維的比重,特別要重點發展產業用紡織品。 實踐:勇于創新新纖維層出不窮 面對棉花的日益緊張,我國紡織企業并沒有坐以待斃,而是依靠科技的力量積極應對。武漢紡織大學與山東如意集團聯合開發了“嵌入式新型紡紗技術”,為整個紡紗業帶來技術革命,在國際市場產生了震撼。這一技術比傳統技術節約配棉成本20%~30%,面料可用于女裝、內衣、襯衣、床上用品。這一新型技術已成為我國紡織業發展新的希望。 獲得2008年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的“優質天然高分子材料超細粉體化”項目,已經用于小口徑人造血管,效果要好于歐洲的技術。 漢麻被公認為“天然纖維之王”,具有吸濕、透氣、舒爽、散熱、防霉、抑菌、抗輻射等特性,被視為21世紀最有發展前景的綠色纖維。雅戈爾集團歷時4年,投資近3億元,攻克了漢麻纖維產業化進程中的科技難題,成功將漢麻纖維轉化為紡織服裝產品。雅戈爾集團董事長李如成說,由于紡織行業的迅速發展,棉花等紡織資源更顯緊缺。漢麻作為一種新材料應用到紡織服裝業,可緩解我國天然纖維緊缺的現狀。 有沒有一種原料能夠部分取代棉花?多年來,我國科研人員和企業家一直在尋找這樣的替代品。經過長期堅持不懈的研究開發,我國對木棉纖維在紡織領域中的應用研究已經取得了初步成果,并讓人們看到了用木棉纖維替代棉纖維的美好前景。它有可能成為繼棉、毛、絲、麻等天然纖維后的第五大紡織原料。木棉纖維是一種野生果實纖維,在已知的各種纖維中木棉纖維特性突出,中空率較高,具有不霉、防蛀、常溫下耐酸堿、抗靜電、驅螨殺菌等特性。正是這些突出的結構特點和特殊的性能,使木棉有可能成為紡織應用領域的一種新材料。上海攀大木棉科技應用有限公司作為世界第一家專業從事木棉產品研究開發的專業公司,與東華大學等科研院校合作,突破了現有的紡紗技術的瓶頸,創造出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新型木棉紡紗技術。中國治理荒漠化基金會秘書長熊定國對木棉開發情有獨鐘。他提出通過治理一片荒漠,發展起一個產業,然后帶動一個地方的經濟,由此為子孫后代造福。他正在積極運作,爭取讓木棉工程得到國家的扶持。 紡織企業也在不斷通過采用先進技術、加強管理等多種方式減少棉纖維的使用。山東淄博蘭雁集團,通過引進世界上最先進的EFS優化配棉系統,使同等質量的牛仔布減少用棉量10%以上。江蘇聯發紡織股份有限公司,則把減少棉花使用量、開發高附加值的混紡纖維面料作為未來發展的首要任務。該公司開發的天然防皺纖維面料、棉真絲交織面料等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