織制,故成紗支數應偏低掌握,如用11.8tex(50s)織制強力內衣、強力襪用18.45tex(32s);織制彈力燈芯絨用36.9l-28.12rex(16-21s)、織制彈力勞動卡用73.82-49.21tex(8-12s);織制爛花織物則用15.54-10.74tex(38-55s);縫紉線包芯紗一股用合股線,故所用包芯紗一般為中高支,如13.12tex(45s)、11.14tex(53s)等。
3.2 混紡比的確定
包芯紗在號數選定后,混紡比可按計算公式求出(計算公式略),如生產11.8tex(50s)滌棉包芯紗為例,其成紗實際的混紡比為:滌綸占49.36%,棉占50.64%;計算數據與生產實際很接近。但是在設計爛花織物用包芯紗混紡比時,應使棉的比例大一些,一是織物的穿著舒適感,二是可增加織物爛花后花紋的立體感,如23.62tex(25s)棉/滌混紡比為:66.67/33.33;11.14tex(53s)棉/滌混紡比為:52.35/47.65等。彈力包芯紗中氨綸長絲一般用15%-20%的混紡比,即可滿足緯向高彈織物彈性伸長35%的要求,而且還有利于提高包芯紗的強力。
4 包芯紗捻系數的確定
包芯紗的強力隨捻系數增加而降低,這是因為長絲的強力隨捻系數的增加而降低。在含棉量小于50%時,雖然外包短纖維的強力在臨界捻系數以內時隨捻系數的增大而提高,但前者起主要作用,因此包芯紗捻系數應偏低掌握。但用于爛花織物的滌棉包芯紗,捻系數不能過小,一般掌握在304-333左右,以避免爛花部分長絲不挺不爽。氨綸包芯紗的捻系數要比同品種(指經紗或緯紗)、同支數(號數)環錠純棉紗高20-30,使兩者成紗強力接近。
5 包芯紗的紡制方法
包芯紗紡制方法有二種:一種是在普通細紗機的粗紗架上排放滌綸長絲(或其它長絲),下排放棉粗紗(或短纖粗紗),棉粗紗經橫動裝置喇叭口喂人,再經牽伸裝置。滌綸長絲引出后不經牽伸裝置,直接導入前羅拉皮輥后側的集合器與牽伸后的純棉須條一起合并,再經過加捻紡成包芯紗。第二種紡制方法是把兩根長絲在前皮輥后喂人,使兩根長絲與牽伸后的純棉須條并合加捻后而紡成包芯紗。這種紡制方法稱為改良型包芯紗或假包芯紗。第二種紡制方法的特點是:兩根長絲位于棉須條外圍兩側,增加了短纖維與長絲的抱合力,減少了由于第一種方法將棉纖維包復在紗的表面,而滌綸長絲則在紗的中間,棉纖維有長絲間抱合較差,織造時產生"剝皮"現象。但是,在大批量生產上,一般仍采用第一種方法,因為一根長絲容易紡成含棉量較多的包芯紗,織成的織物穿著舒適,而且一根長絲易紡成較細的包芯紗,而假包芯紗法生產的包芯紗正好相反。
若芯絲用氨綸彈力絲,在紡制包芯紗時,還要在上粗紗架長絲引出部分加裝一對長絲喂人羅拉,其表面速度低于前羅拉表面速度,使彈力絲得到預牽伸,將其伸長率控制在一定程度后喂人與短纖維須條匯合加捻成包芯紗。
6 細紗機改裝
紡制包芯紗是在普通環錠紡細紗機上進行的,但需要對細紗機進行改裝,使用的長絲品種不同,改裝的方法也不同。
a)用滌綸長絲與棉纖維紡制包芯紗:在細紗機粗紗架上排裝滌綸長絲筒子,下排裝粗紗,細紗機橫動裝置不用,滌綸長絲從皮輥上方喂人集合器與牽伸后的棉須條一起并合,經加捻紡成包芯紗:這種方法,因長絲是軸向退繞,在退繞過程中,長絲必然會沿筒管作圓周運動,在過導絲桿時,必然會產生左右擺動,其擺動幅度隨退繞直徑而變化,退繞直徑大,擺動幅度也大,在張力又小的時侯,勢必使長絲在集合器中左右擺動,不在須條正中間,使長絲與棉須條不同步,影響包覆效果。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可在皮輥上方裝一導絲鉤,這樣就把長絲固定在須條正中,使其不受客觀條件的影響而保持同步,促使包覆效果良好。
b)用氨綸彈力絲與棉纖維紡制包芯紗:需要在細紗機上裝一套氨綸絲積極輸送裝置,這套輸送裝置由每面兩對滾筒,滾筒托架,隔筒片等組成,裝在粗紗架上方,頂列滾筒距地面1.8m。滾筒外徑42mm。兩節滾筒之間,設有鑄件步司并與滾筒托架連接,步司內選用1201滾動軸承。為了避免氨綸絲筒子在滾筒上橫向游移,在每對滾筒的后列滾筒上焊接∮102x厚1mm;的鋼皮隔筒片,使氨綸絲筒子在滾筒上按錠距橫向定位。同時由于氨綸絲筒子退繞橫向動程相當于棉纖維在牽伸時橫向動程的12倍左右,為了使氨綸絲與棉纖維兩者減少動程差異,在集合器的垂直上方370mm處,加裝氨綸絲橫向動程控制環,控制環的內徑小于或等于棉纖維橫向動程,對提高外包纖維均勻度有利。
c)集合器使用:在紡制過程中,為獲得良好的包覆效果,細紗機的橫動裝置已不再使用,此時除在皮輥上方裝有固定的導絲鉤外,還要選用合適口徑的集合器,集合器的型式和堅牢度有特定要求。因為集合器的幾何形狀,對提高纖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