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蛋白纖維染色中染料選擇
弱酸性染料在蛋白質纖維上染色深度由深到淺的順序為:羊絨>羊毛>蠶絲>大豆蛋白纖維。大豆蛋白纖維上的上染率最低,這與纖維中極性氨基酸含量有關。三種蛋白質纖維極性氨基酸含量(%)比較如下: ① 羥基氨基酸:蠶絲(28.01)>羊毛(21.45)>大豆蛋白纖維(12.64); ② 堿性氨基酸:羊毛(35.27)>大豆纖維(3.50)>蠶絲(1.67); ③酸性氨基酸:羊毛(21.06)>大豆纖維(8.0)>蠶絲(3.47)。 弱酸性染料在酸性條件下染色時,上染率與蛋白質纖維中的堿性氨基酸和羥基氨基酸(主要是酪氨酸)含量有關,大豆蛋白纖維中這兩類氨基酸總量遠小于羊毛和蠶絲,故得色量最低,相對深度最淺,此外,上染率還與大豆蛋白纖維較高分子取向度等因素有關。 酸性染料因染色均勻,遮蓋性良好,透染性優異,染后光澤、亮度基本接近活性染料,且染色工藝簡單,手感柔軟,得色量高,同時具有染液吸盡率高,染色殘液清晰,廢水排放量少等優點,成為大豆蛋白纖維的常用染料,但染料成本較高。 (2)中性絡合染料 中性染料的上染性與直接染料相似,但由于分子較大,滲透性和遮蓋力較差,需改進染色工藝條件提高遮蓋性,得色量與弱酸性染料基本相同,光澤、手感僅次于活性染料、弱酸性染料,色牢度良好,但染料成本較高,水洗牢度較差。 (3)Lanaset染料 由于Lanaset染料是改良型中性及活性的復合染料,更適宜多基團特性的大豆蛋白纖維染色。它有優良的勻染及透染的染色效果,且廢水排放量少,但染色深度和染色鮮艷度較染羊毛織物差得多,而且耐洗色牢度較差,染料成本較高,要獲得大豆蛋白織物深濃、鮮艷、堅牢的染色效果,其染色工藝還有待于進一步研究。通常在染色生產中,一般中、淺色大部分采用經濟的活性染料染色,只有個別色澤如深玫紅、深紫紅、烏黑等選擇Lanaset染料。 1.1.4 分散染料 分散染料也可以對大豆蛋白纖維染色。分散染料對大豆蛋白纖維的染色深度大于羊毛和羊絨,但是分散染料在大豆蛋白纖維上的染色牢度及其在纖維中的分布狀態目前仍需要進行檢測。分散染料對蛋白質纖維實際上具有一定的親合性,部分染料也可染深濃色,大豆蛋白溶液在紡絲前經過適當的化學修飾,也可能增加對分散染料的親和性。 因此,大豆蛋白纖維對含羥基、氨基較多的高溫型分散染料有一定上染性。通過分散染料對大豆蛋白纖維提升性能試驗可知,偶合組分具有兩個羥基的偶氮分散染料(如Diacelliton紅玉3B和Terasil棕3R),因容易與大豆蛋白纖維發生氫鍵作用而具有較好的染深性能。含兩個羥基兩個氨基蒽醌結構的分散藍2BLN和含一個羥基一個甲氧基雙偶氮結構的分散橙E—GFL的染深色性也較好,而其它染料,無論是偶氮苯和偶氮雜環,還是蒽醌結構的染料,染深色性能均較差。 2 結論 大豆蛋白纖維可用直接、酸性、活性、中性和分散染料染色,所選擇的幾類染料對大豆蛋白纖維都有一定的上染能力。其中直接染料、酸性染料上染率高,適合染深色品種,染色牢度較差,需經固色處理。活性染料和分散染料的上染率較低,染色牢度較好,適合染中、淺色品種。活性染料應選擇雙活性基的類型,以提高固色率。分散染料應選擇分子結構大、極性基團多的高溫型染料。中性染料在大豆蛋白纖維上具有較好的移染性能,可通過高溫移染和延長染色時間提高其染色均勻性。對中性染料和分散染料品種及工藝條件選擇,有待進一步探討。 |
<< 珍珠纖維紡紗工藝技術超細纖維合成革染色工藝 >>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