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Modal/棉混紡針織物起毛起球方法
Modal/棉混紡針織物耐起毛起球性能差,下面分析了主要原因,并提出了在紡紗、編織染整過程中降低起毛起球性的措施,以期提高該織物的服用性能?! ?br />
Modal纖維是一種新型高濕模量纖維素纖維,具有十分優良的性能(見表1),集棉的柔軟、粘膠的吸濕能力、真絲的光澤于一體,是一種可生物降解纖維,受到了消費者的青睞。但是這類織物容易起毛起球,使得服用性能大大降低。為解決這一難題,研究者用Modal/棉(50/50)混紡針織物進行了多次實驗,并探索出了一些改善起毛起球的生產經驗。 起毛起球是指附在織物表面的絨毛或外漏紗線上的短纖纏結成小球的現象。起毛起球的過程包括:(1)最初產生高密度的松散絨毛;(2)絨毛趨向于卷曲、相互纏結;(3)纏結變緊并附于織物表面。起球的難易與纖維、紗線、織物的組織結構和性質有關?!?br />
1.1 Modal纖維的自身特點
Modal纖維大分子聚合度在2500-4000之間,比棉小300倍左右,無定型區比棉稍高,纖維干模量低,這些大分子特性決定了它具有良好的吸濕溶脹性能,而且輕柔、滑順。但濕模量較高,在水中纖維間的移動增多,摩擦因數增大,容易產生嚴重的原纖化傾向,表現為易起毛起球。 1.2 紡紗工序的影響 Modal纖維整齊度好,雜質少,松散性大,抱合力差。纖維經過清花、梳棉、并條,尤其在細紗工序受羅拉拉力的作用,對成紗毛羽的形成有重要影響。雖然對工藝參數進行了調整,但仍有部分毛羽外漏在紗線表面。 1.3 針織物組織結構的影響 針織物的組織結構對起毛起球的影響較大。如線圈長度相同,當單位面積內編織點少時,起毛、起球的幾率就大?!?br />
1.4 染整加工的影響
染整加工對整個面料的最終性能起決定作用。實踐證明,某些工序如絲光、連續漂白對織物的濕摩擦力和機械拉伸力較大,會增加Modal纖維的起毛起球程度。
2 降低起毛起球的措施 2.1 紡紗工序 在紡紗過程中,處在加捻三角區的纖維由于受力不均勻而發生反復內外轉移,致使大多數纖維的頭端、尾端或中間部分伸出紗身,形成毛羽。為減少毛羽,紡織廠根據自身條件,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合理配棉、優化工藝、采用先進紡織技術,盡量控制毛羽的產生?!?br />
2.1.1 配棉比例
環錠紡紗中大部分毛羽是纖維頭端、尾端外漏形成的。紗線截面內纖維根數越多,纖維長度越短,短絨越多,產生毛羽的幾率和數量也隨之增多。因此,在配棉時要綜合考慮纖維的細度、長度、卷曲度等各項因素,為紡前選擇優良原料的配比打下基礎?!?br />
2.1.2 前紡工藝原則
棉條中纖維彎鉤的存在會使紗線毛羽數量增多。因此,在前紡各工序中應力求提高纖維伸直平行和分離度為原則,盡量排除短絨并減少新的短絨產生?!?br />
2.1.3 細紗
紗線的毛羽主要產生于細紗工序,因此在這過程中就需要控制毛羽的增多,可以采用“適當大捻度,小后區牽伸倍數,大后區羅拉隔距,小鉗口隔距,中加壓,低車速,中硬度膠輥”的工藝原則,來提高成紗質量。
2.1.4 絡筒 由于絡筒過程中紗線與機器部件摩擦、碰撞嚴重,使一些纖維的尾端脫離紗線而重新產生毛羽。因此,絡筒過程中一般采用“絡紗張力小,絡紗速度慢,金屬槽筒”的工藝。同時需要保持絡紗通道光潔、無毛刺,良好的機械運行狀態?!?br />
2.2 編織工序
針織物的組織結構對起毛起球有很大影響,結構緊密的組織比疏松的組織不易起毛起球。圖1為緯平針織物和1+1羅紋針織物的縱橫向密度乘積(總密度)與毛球質量的關系。由此可知,隨著針織物總密度的增加,毛球質量顯著下降。因為緊密針織物與外界物體發生作用時,已經存在的毛羽由于纖維間的摩擦阻力較大,不易滑到織物的表面,故可以減輕起毛起球現象。由此能夠推出: (1)細針距針織物比粗針距針織物不易起毛起球;(2)緯平針織物比羅紋針織物起毛起球現象輕;(3)布面比較平整、光滑的織物比布面凹凸不平的織物不易起毛起球。因此,可通過選擇針織物的組織結構降低起毛起球的幾率。
2.3 染整工序 2.3.1 燒毛 |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