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杯紡紗機斷頭原因淺析及預防措施
在轉杯紡生產中要完全避免紗條斷頭是不可能的。紗條斷頭后對棉紗的產量、質量及制成率都要造成一定的影響,斷頭率越高其危害也越大,因此,在生產中應盡量減少斷頭的發生。下面對自排風式轉杯紡紗機紡紗斷頭產生原因及預防措施作一分析介紹。 轉杯紡紗機紡杯轉速很高,其離心力較大,紡杯內的負壓又很高,因而紡杯內的須條在加捻過程中所受的空氣阻力也較大。 2斷頭原因分析 2.1工藝因素 2.1.1紡杯速度 須條在剝離加捻時就會與凝棉槽發生強烈的摩擦,紡杯速度越高其摩擦阻力越大,使須條剝離、加捻因難。所以,在其他因素不變的情況下紡杯的速度越高,紗條斷頭情況也就越多。2. 1.2引紗速度 引紗速度決定著捻度的大小,在一定范圍內捻度大,紗條強力也高,紡紗過程中紗條斷頭現象也就少。當紗條在加捻初始階段即由須條向紗條過渡,這時捻回對紗條的強力作用尤為重要。所以,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引紗速度越快斷頭率也就越高。 2.1.3配棉 轉杯紡所使用原料多是低級棉及一部分再用棉,這些原料含雜、含塵較多,短絨率也較高,并且纖維的主體長度偏短,強力也低,這就增加了紡紗的難度,同時也增加了紗條產生斷頭的幾率。所以,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提高配棉等級就能明顯地減少紗條斷頭現象的發生。2.2紡紗器工作狀態 2.2.1紡杯 紡杯凝棉槽的工作狀態對成紗的條干水平和斷頭都起著重要影響,若凝棉槽內有很多雜質和小的積塵團,這時進入凝棉槽內的纖維分布是不均勻的,當棉纖維分布較少的那段須條在剝離時其強力也必然較低。另一種情況是由于紡杯超期使用或使用不當造成凝棉槽內的氧化層剝落呈現粗糙,使嵌在凝棉槽內的棉纖維的剝離非常困難。以上兩種情況都破壞了須條間的聯系力并增加了捻回形成和傳遞的困難,當須條的強力克服不了凝棉槽的摩擦阻力時紗條即會產生斷頭。 2.2.2分梳輥 分梳輥齒條應光潔鋒利,這樣才有利于纖維的分梳、排雜和轉移。但分梳輥在生產過程中難免產生倒齒和彎齒現象,這些彎鉤對棉纖維的轉移十分不利,而且會聚集棉纖維形成棉束,若棉束隨負壓氣流進人紡杯,由于其質量比較大,因而其離心力和摩擦阻力也較大,增加了剝離、加捻的難度,使紗條產生斷頭。由分梳輥彎鉤掛花而產生的斷頭,紗尾處都有一小塊棉束存在。 2.2.3 阻捻盤阻捻盤又稱假捻盤,在紡紗加捻過程中起著假捻作用,可增強阻捻盤到凝棉槽剝離點之間須條的聯系作用,有效地防止紗條斷頭現象的發生。所以要求阻捻盤與紗條接觸的圓弧面和孔都要十分光潔,以利于捻回的形成和傳遞,并可減小對紗條的摩擦阻力,減少斷頭的產生。 2.2.4輸棉通道 若輸棉通道的橡膠密封圈有破損或脫落,降低了紡杯內的負壓,會使棉纖維的轉移和凝聚發生困難而引起紗條斷頭。若輸棉通道喇叭口端所鑲的鋼柱下端有縫隙或毛刺則會產生掛花現象,掛花積聚成為束狀后與負壓氣流一起進入紡杯,其后果與分梳輥上有彎齒所產生的影響基本上是一樣的。 2.2.5給棉羅拉與給棉板 若給棉羅拉軸下端的隔磁片和斜齒輪之間有油污或給棉羅拉下端有積灰、積花,都會在輸送棉條過程中產生打頓現象。若給棉板與偏心銷有銹蝕或給棉板下面嵌人較多的灰塵和短絨,都會造成給棉板動作呆滯,嚴重時則會形成死鉗口,失去對棉條應有的控制和約束力。出現上述兩種情況都會造成給棉不正常而使紗條產生斷頭。 2.2.6排雜管安裝位置不當 按要求排雜口端與紡紗器排雜通道出口處之間應保持0.5mm-1mm的間隙,這樣有利于雜質的排除,若該距離加大,會造成四周的空氣向排雜管內補人太多,使排雜管內的氣流速度減慢,負壓降低,這樣一方面影響了分梳輥對雜質的分離作用,同時又會造成排雜管的頸部被雜質堵塞,從而引起紗條斷頭。因排雜管被堵塞后而造成的紗條斷頭有個特點,即斷頭后在紗條的尾端都存在著60mm~120mm長的雜質紗段。 2.2.7紡杯座的工藝排風孔被堵塞 若紡杯座的工藝排風孔被堵塞,紡杯內的空氣不能順利排出,在紡杯內形成渦流,使引紗管和分梳腔的空氣不能很好地向紡杯流動,影響了正常紡紗而引起紗條斷頭。 2.2.8紡紗器工藝因素 工藝要求給棉板壓力為26.5N±1.5N,給棉板與給棉羅拉隔距為0.05mm~0.1mm。給棉板前端凹槽到分梳腔對面距離為68.5mm±0.1mm。若這三項工藝有一項不符合要求都會造成給棉不正常,失去對棉條控制作用而造成分梳效果不良或產生粗節引起紗條斷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