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過應用壓力棒隔距塊和普通壓力棒的對比試驗,介紹平面牽伸前區使用壓力棒隔距塊,V型牽伸使用壓力棒上銷紡紗機理及在實際生產中的應用,指出要針對不同的牽伸型式合理運用粗紗捻系數,使其與粗紗定量及細紗后區牽伸倍數有機結合,才能保證前紡重定量、細紗大牽伸工藝順利上車、紡出高品質的紗,才能有效控制生產成本、降低機物料消耗。
隨著前紡重定量、細紗大牽伸的高效工藝及細紗附加摩擦力界紡紗的推廣,一些企業先行應用并提高了成紗質量,其優越性被業內認同;但也帶出了負面影響,如搖架壓力過大,車頭傳動部件、膠輥、膠圈磨損嚴重等,如何解決這些問題,降低消耗,成了各紡織廠的熱門話題。
1 壓力棒隔距塊
1.1 由于我公司FA506型細紗機前牽伸區設計的限制,前、中羅拉中心距最小為43 mm。浮游區長度較大,纖維頭端變速點分布較分散,不利于離散纖維的控制,我們采用壓力棒隔距塊,以加強對浮游區離散纖維的控制,改善成紗質量,其紡紗效果見表1、表2。
1.2 由于在前牽伸區增加壓力棒的控制,在壓力棒下方的纖維束形成包圍弧,前鉗口形成反包圍??;如前、中羅拉隔距過小,會因這一反包圍弧太大而引起牽伸力的劇增,無法完成正常牽伸,應適當加大前、中羅拉隔距、上下膠圈的鉗口隔距及后區牽伸倍數,以避免吐硬頭問題的發生,產生突發性紗疵,給后工序生產造成危害。
1.3 由于采用的是下壓型壓力棒,纖維束是經前鉗口牽引經壓力棒繞過,不會由上、下膠圈輸送自動從壓力棒下方通過,在運轉操作中一定要掀起搖架,將粗紗條拉到前羅拉吸棉笛管處再放下搖架,加壓后生頭紡紗以避免紗條經壓力棒上邊通過而造成CVb增大。
1.4 由于上膠圈至前膠輥間距離很小,且壓力棒夾在其中易造成短絨積聚,應加強此處的清潔工作。
2壓力棒上銷
2.1 V型牽伸上使用壓力棒上銷,使紗條在后區經壓力棒下壓后增加了紗條在后羅拉表面包圍弧的長度,非控制區長度顯著縮短,牽伸紗條水平進入中鉗口,纖維變速點前移,集中和穩定,加強了對浮游纖維的控制,消除了中、上羅拉反包圍?。晃谷肭皡^的紗條結構更加緊密,減少了后區牽伸的附加不勻,后區牽伸倍數明顯提高,從而挖掘了前區牽伸倍數繼續提高的潛力,為實現前紡重定量,細紗打牽伸提供了保障(見表3)。
2.2由于總牽伸倍數的加大,在紡紗過程中牽伸力也隨之增加。這就需要相適應的握持力來匹配,應適當降低粗紗的捻系數、增加搖架壓力、加大膠圈鉗口隔距及后區牽伸倍數,以滿足牽伸力的要求。
細紗是將紗條拉細拉長,總牽伸倍數增加后更加明顯,這就對牽伸羅拉的彎控、膠輥的圓柱度、膠輥膠固的耐磨性及其精度要求更高;對所采用的技術標準應適當提高。由于牽伸力的增加,車頭傳動特別是中羅拉傳動部件的扭矩明顯增大,這就對傳動軸、齒輪的剛度及耐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減少壞車造成的停臺。另外,隨著粗紗條在后羅拉包圍弧的增大,后羅拉節間特別是與羅拉頭段脫扣問題時有發生,應定期檢查。因為后膠輥為側向加壓,
常因壓力不勻造成CVb惡化,針對存在的種種問題,我們采取了多種措施來消除不利因素、穩定成紗質量。
2.3因為后羅拉在紡紗過程中是由粗紗條帶動旋轉斜齒輪控制轉速而并不是由斜齒輪傳動,傳統的安裝辦法勢必造成羅拉接口處扭力方向與螺絲旋向相反而使羅拉松開,特別是車頭處更加明顯,我們將整臺車的羅拉包括羅拉頭段進行了調換,徹底解決了羅拉脫扣問題。
2.4為解決后膠輥壓力不勻造成的條干及CVb惡化,將后膠輥的直徑增大,比前膠輥的直徑加大0 mm~1 mm,見表4。
2.5以往在采用中膠輥代替小鐵輥時,考慮到膠輥有一定的彈性,為了壓力分配的合理性,一般將其直徑加大0.50 mm左右;而在V型牽伸中,后區壓力棒在對粗紗條下壓過程中,同時受到紗條向上的反作用力。由于氣動加壓為杠桿傳動,不同于彈簧搖架由三檔彈簧直接加壓,致使壓力重新分布,在前中羅拉隔距偏小情況下,中膠輥及膠圈鉗口處壓力過大,甚至超過前膠輥壓力,造成牽伸困難,不得不加大搖架壓力來避免吐硬頭問題發生,這是造成動力增加、牽伸元件壽命縮短、車頭傳動部件磨損嚴重的主要原因,應適當減小中膠輥直徑或放大前中羅拉隔距,見表5、表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