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紗工藝設計與質量控制
開清棉工藝質量要求
據有關試驗介紹,應用開清棉打手開松原棉,棉束質量大致達到0.1mg(相當于16根纖維聚在一起)就可,反復開松加工并不能再顯著地降低棉束質量,反而會增加纖維損失和損傷。開清棉機組一般只能去除原棉中40%~70%的雜質。具體結果決定于原棉含雜率大小、機器隔距配置及生產環境條件等。原棉含雜多,落雜也較多;含雜少,落雜也較少。機器的落棉包含落雜和落纖兩部分,在一般情況下,落纖約占落棉的40%~50%。 在考核開清機器除效能時常用到下列算式:
落棉率=落棉總重/喂入棉總重×100%
落棉含雜率=試樣含雜重量/試樣總重×100%
單機除雜效率=單機落棉含雜重量/喂入品中含雜重量×100%
統破籽率=所有開清棉機械車肚落棉總重/喂入原棉總重
聯合機除雜效率≈各組成單機除雜效率之和。
6、梳棉機的任務
梳棉機的任務是:
(1)開松棉束制成單纖維:由于開清棉機械只能開檢原棉制成棉束,所以梳棉機就須繼續把棉束開松成單纖維狀態。這是為了清除細小雜質和進行下道牽伸工序所必需的。事實上,大多數棉束,甚至棉結都是在梳棉機刺輥區和錫林一蓋板區內被梳理解開的,只有少量的進入蓋板花被清除。
(2)清除雜質和短絨:清除雜質的任務主要由刺輥區承擔,它能除去喂入棉層含雜的50%~60%,另有一小部分塵雜則進入蓋板花而得到排除或在其它部位落出。由于現代梳棉機的除雜效率約為80%~95%,所以由開清棉和梳棉機器共同完成的除雜效率可達95%~99%,最后在梳棉條中的含雜只有0.05%~0.3%。梳棉機也能去除凝集在纖維上的塵埃,后者是在針尖梳理時被清除。梳棉機還能去除部分短絨和短纖維,在錫林一蓋板區梳理過程中,長纖維與錫林針齒接觸面積較多,較監獄看守被錫林針齒帶走;而短絨和短纖維則常停留在蓋板針齒上及被壓入針齒內,形成蓋板花而被除去。蓋板花的一半就由這些短絨、短纖維組成。
(3)纖維混和:在道夫凝集纖維的過程中剩留在錫林表面的纖維多次返回到錫林一蓋板區重復接受針齒的梳理,完成了纖維沿棉流縱向的混和;接著在成網過程中又完成了纖維沿棉流橫向的混和。
(4)纖維縱向定位:一般梳理作用能產生纖維平行化的效果,但在道夫凝集纖維和輸出過程中纖維是相互重疊和交錯的(不完全平行),最后僅達到沿順向排列和定位的程度。
(5)成條:梳棉機輸出的條子要規則地放在條筒內,供下道工序加工。
梳理機的種類及梳棉機的發展梳理機有蓋板式和羅拉式兩大類。前者有若干根慢行的蓋板環列在錫林的上半周,其優點是錫林分梳區面積大,且蓋板有除雜作用,加工棉及棉型化纖效果好,所以專名為梳棉機。后者有數對荼羅拉和剝取羅拉環列在錫林的上半周,適于加工毛、麻、絹絲等較長纖維,所以專名為梳毛(麻、綿)機。梳棉機雙聯型,即兩臺梳棉機串接起來成為一臺,其目的是提高棉網梳理、除雜、混和的效果。但此類機器制造成本高、占地大、維修不便;況且現代梳棉機的棉網產量,質量都能達到要求,故雙聯型機已采用了。
我國在20世紀50年代就已批量生產A186型梳棉機,錫林改包彈性針布,產量為4~6kg/h。60年代生產A186型梳棉機,錫林改包金屬針布,產量為25kg/h。80年代發展為FA201型梳棉機,產量為30~40kg/h。梳棉機的錫林和道夫包上金屬針布是提高機器產關鍵措施。梳棉機產量提高后,紡紗廠里每一萬紗錠配備的梳棉機由原來的30~40臺減少到6~8臺,效益顯著。然而梳棉機的高速高產涉及到較多的生產技術進步,例如金屬針布材質及制造質量的提高,梳理技術的發展,喂棉箱棉層的均均輸出,生條的質量控制,梳棉機的結構改進及其主要機件制造精度的提高等等。目前國外梳棉機的單機產量已達到80~100kg/h,我國也已發展到這一水平。
在中、低產量梳棉機上采用棉卷喂入,而在高產量梳棉機上則采用棉叢畏入。為了適應目前紡紗廠的不同生產需要,在FA201型梳棉機后部同時采用了以上兩種喂給方式的設計,可供選用:① 棉卷喂給方式,如圖3-1所示,棉卷扦的兩端分別置于棉卷架左、右溝槽內、棉卷靠自重緊壓在下方的棉卷羅拉上隨其回轉而退角,并向前輸送到給棉裝置;② 棉叢喂給方式,在梳棉機后部裝上喂棉箱,接受由輸棉管道的棉叢,并制成均勻緊壓的棉層,由箱底輸出羅拉向前輸送到給棉裝置。梳棉機的給棉裝置基本上是統一的,它由給棉羅拉,給棉板和彈簧加壓機構組成。
梳棉機工序
工藝過程
棉層在給棉羅拉和給棉板共同握持下,也接受高速回轉刺輥的開松梳理,并排出雜質。刺輥的下方裝有分梳板及除塵刀,可使留在刺輥表面上的薄棉層再次得到梳理和排雜。在刺輥與錫林相遇處,錫林的針布剝下刺輥表面的薄棉層,通過后固定蓋板的預梳理區,進入錫林一蓋板工作區。全機活動蓋板有106根,其中40根參與分梳工作。纖維在錫林一蓋板的兩個針面作用下被分梳成單纖維,其中的細小塵雜和短絨則被排出。短絨多半充塞在蓋板針面上,被蓋板帶出工作區后,由斬刀剝下來而成為蓋板花。附著在錫林表面上的纖維在通過前固定蓋板區時又得到分梳理直;當和道夫相遇時,錫林上的部分纖維在分梳過程中被凝集到道夫表面,形成薄纖維層輸出;而余下部分仍留錫林表面,在經過大漏底后再喂進的纖維一起又重新進入錫林一蓋板區接受重復梳理。道夫表面纖維層經剝棉羅接剝下后,再通過上下軋成網輸出。棉網通過一喇叭口集攏成條,然后進入大壓輥和圈條器,規則地被圈放在棉條筒內。梳棉條常被稱為生條,以區別于并條機輸出的熟條。
|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