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紡織行業的環境污染問題及應對措施
平均在100~105 dB(A),超過了人耳對噪聲的容許極限,故對工人聽力損害特別嚴重,聽力損傷可由聽力下降逐漸發展為噪聲性耳聾。此外噪聲還可引發神經系統、心血管系統、消化系統及生殖系統等多種癥狀。有報告顯示,噪聲對紡織工人健康影響主要臨床表現為耳鳴、頭痛、頭昏、失眠、記憶力衰退、聽力下降、心電圖異常等癥狀,嚴重威脅妊娠期的女工及其子代的健康安全。在強噪聲環境下還會出現行為功能損害、視覺反應時間延長、閱讀能力下降、思維受影響等癥狀,這些癥狀將隨時間變化愈加明顯。
目前全國約有80多萬臺織機還在投入使用,其中絕大多數還是20世紀七八十年代的設備,由于資金和技術原因,相當一部分小企業還在利用20世紀70年代以前的機械進行生產。設備的落后,加上很多生產過程中噪聲得不到有效的控制,每天約有近百萬名織布工人被暴露在這種強噪聲污染的環境中。 1.4 其他 在紡織原料尤其是天然纖維原料的生產過程中,為了提高原料產量防止病蟲害,不可避免地要使用化肥和農藥。以棉花為例,美國某機構曾做過一項研究,如果在棉花的生長過程中不使用任何化肥和農藥,美國的棉花產量將下降70%,可見,化肥和農藥的使用十分重要。但是,這也使得化肥和農藥的殘留物存在于棉花纖維中,如棉花生長時施用的人造肥料,棉花種植時噴灑的農藥,如DDT Lindane (高丙體六六六)、六氯環已烷(六六六);棉纖維上殘留的殺蟲劑、防腐劑和防霉劑等,如五氯苯酚。一些具有相當毒性和難降解的化學物質也殘存于最終產品中,通過與人體皮膚的接觸而在人體內富集,從而對人體健康構成危害。
2 紡織業環境問題的應對對策 自1992年在里約熱內盧召開了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大會后,環境和可持續發展戰略被列入國際經濟與貿易領域。各國政府越來越重視環境保護和生態問題,綠色產品和消費已開始主導國際紡織品貿易的新潮流,綠色壁壘(環境壁壘)構成了國際市場新的保護網。一些發達國家利用自身先進的環保技術,紛紛提高環保標準,阻礙他國產品進入本國市場。而且,綠色標志已成為紡織和服裝產品進入國際市場的通行證。目前推行ISO14000的熱潮正在全球范圍內興起。面對機遇和挑戰,各級政府和企業應轉變觀念,采取積極的入世應對策略。 2.1 政府管理層次上應采取的對策 ?。?)加強宣傳,提高全民環境意識。隨著中國加入WTO以及國際市場對優質紡織產品和服裝的需求增加的趨勢,中國紡織業在國際市場上仍將具有較強的競爭優勢。中國紡織業要想保持并擴大這種領先優勢,這就要求廣大主管部門和公眾提高認識,樹立環保理念,積極推行環保。如在天然纖維的生產方面推行生態農業,在工業生產環節中積極推行清潔生產,開展一系列的環境質量認證,在產品的銷售環節推行環境標志等。 ?。?)建立健全相關的環境法規法律體系,加大環境執法力度。我國現有的法律法規體系還很不完善,中國加入WTO,紡織和服裝產品的環境質量標準與國外相差較大,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紡織和服裝產品的出口。為此,只有建立和完善相關的環境法律法規,才能為我國紡織產品的出口建立綠色通道。同時,還應加強政府管理職能,加大環境執法力度,對紡織企業的偷排超排行為依法進行處罰,對污染問題嚴重的企業堅決予以關閉,對小型企業實行“關、停、并、轉”的措施,對一味發展經濟不顧環境的地方保護行為進行打擊,對環境友好的產品和企業大力扶持,鼓勵和發展綠色產業,促進綠色消費。 ?。?)采取多種措施推進環保。國家應發揮自己的政策指導、宏觀調控職能,運用經濟手段對推行環保產品的企業給予政策上的優惠和資金上的支持,對弱勢環保企業予以扶持,鼓勵環保產業的發展。運用政策手段來調整紡織產業的布局,對存在污染問題的“三資企業”和生產設備與技術要進行嚴格的審批和環境影響評價,達不到環保要求的堅決不能引進。合理征收環境污染治理費用,加大環境治理資金的投入,提高污染治理效果。增強企業的技術創新能力,淘汰落后工藝和落后設備,引進先進技術,開發高效低耗的節能環保設備,采取有效措施減少燃煤鍋爐的比重。在稅收方面對環境產品和企業進行適當的減稅甚至免稅。 2.2 企業經營決策上應采取的對策 ?。?)優化產品結構,關注消費者健康。隨著環保和可持續發展觀念深入人心,環境污染產品的市場前景越來越不被看好。面對挑戰,紡織企業應迎難而上,用國際先進標準和技術來規范自己的生產行為,自覺淘汰落后工藝和設備生產的非綠色產品。加快調整企業的產品結構,積極開發高附加值少污染產品。在生產過程中關注生產者勞動安全的同時,更加重視消費者的身體健康,減少對人體和環境有毒有害物質的生產和使用。例如在紡織和服裝產品的印染過程中更多地使用環保染料和加工助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