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2010年年度聚酯原料市場總結及預測
回顧2007年開始的經濟危機和美元走勢,在經濟危機之前,美元處于貶值通道;在危機中,出于安全的考慮,各國選擇持有美元,使得美元反彈了13%左右;但在危機之后也就是美國政府救市之后,美元又貶值了約20%,幾乎對沖掉了危機中的反彈。而近期美元的升值步伐重新出現,美國和歐洲的高失業率表明國際經濟危機并未結束。近期值得關注的兩大現象一是屯聚香港的國際熱錢撤離的趨勢明顯,據香港金融管理局的統計,截止到12月中旬,約2000億港幣的國際資本撤離香港;另一個現象是進入12月份以來美元指數的快速攀升:據美聯儲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的數據,美元指數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內上升了約5%。市場分析的原因是。美元升值的第一個因素是美聯儲的加息預期。2008年以來,為應對金融危機和經濟衰退,美聯儲將聯邦基準利率降至0.25%以下的歷史最低水平,并創新了多項貨幣政策工具,向市場注入大量流動性,從而有效穩定了金融市場,恢復了投資者信心。但這些舉措使美聯儲的資產負債表超過2萬億美元,比危機發生前翻了一番多。目前隨著出口的改善,主動刺破資產泡沫后金融機構債務狀況的好轉,以及政府“雙赤字”的減少,美國不再需要當前規模的經濟刺激,并將逐步退出刺激計劃。關于美聯儲如何回收流動性,避免信貸供應過量引發資產泡沫和未來通貨膨脹危機成為市場關注熱點。隨著國際金融市場對美元加息的預期卻不斷增強,從貨幣市場反映出來的就是美元指數的不斷走高。美元升值的第二個理由是美聯儲為應對美國國內的通脹趨勢,收縮國內流動性必然成為優先考慮。據美國官方的預期,2010年美國國內通脹率為2%-3%。但實際上通脹壓力將遠大于上述預期,因為當前美國整體物價水平已經接近歷史最高值,僅僅是能源價格拖累物價上漲,一旦原油價格稍稍上漲,或者貨幣流通速度稍有加快,則CPI很容易出現顯著上漲。由此看來,2010年美國通脹壓力將逐漸顯現,同時這也為明年美聯儲出臺緊縮貨幣政策創造了先決條件。
美元升值的第三個理由是國際資本從新興市場國家向美國的回流。這一趨勢是由三個因素決定的。因素之一是今年以來,在寬松貨幣政策刺激下,全球出現流動性泛濫,大量資金涌入高收益的新興市場資產,并推升其資產價格。以股市為例,新興市場的泡沫風險在今年下半年愈演愈烈,投機資本獲利回吐的壓力也隨之增大,隨著美國經濟的逐步好轉,投機資本將重新流入到估值凹地的美國市場。因素之二是隨著迪拜世界債權危機的爆發,誘發國際投資者對新興市場國家主權財富基金安全性的擔憂,令國際資本的避險情緒重新高漲,并促使其重新流入到相對成熟的美國市場。因素之三是從全球范圍內經濟復蘇的次序上看,作為內需為主的經濟體,美國將領先絕大多數外向型的新興市場國家率先復蘇,然后通過貿易拉動外向型經濟體的復蘇。長期而言,若美國經濟不能復蘇,則各國依靠政府拉動投資,走財政擴張的道路是無法持續維持,反而外向型經濟體之間由于過剩產能的問題,會進一步加劇國際貿易市場的爭奪,將推動外向型經濟體貨幣對美元的貶值。 就中國的情況而言,目前人民幣持續的升值預期是支撐國內資產泡沫的重要力量。無論是內資還是外資,在這一預期下,紛紛投資到中國的股票市場和房地產市場。而一旦這一預期發生逆轉,外資和國際投機熱錢必然蜂擁而出,造成的結果是國內資產泡沫的迅速破裂和外匯儲備的急速衰竭。據保守估計,自2005年以來進入中國境內的熱錢金額約在5000億美元左右,甚至有些機構測算金額在12000億美元左右,無論那種情況,投機資本的撤離必然對金融安全造成重大沖擊。雖然美國是金融海嘯發源地,從基本面看美元也存在結構性貶值因素,但過去一年美元匯率并沒有持續下跌,而是大起大落,全年波動幅度近20%。外匯市場歷來云譎波詭,美元多少出乎預料的走勢值得思索,在目前各界普遍談論美元貶值趨向的時候,也許更應警惕美元意外升值帶來的風險。目前市場看空美元的主要理由是,未來數年美國經濟將處于疲弱狀態,財政和經常項目赤字高企,美聯儲大量發鈔等。不過,影響匯率的因素紛繁蕪雜,貨幣走勢不能簡單與基本面掛鉤。比如上世紀90年代日本經濟被稱為“失落的10年”,但日元對美元匯率從1990年到1995年卻上漲了一倍。 其次,匯率反映的是經濟體間相對實力的變化。從基本面看,歐元區因財政約束,經濟復蘇力度受到影響。而美國經濟所展現出的彈性和復蘇力度均要好于其他發達經濟體。就財政狀況來說,雖然美國財政赤字占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例已達50%,但日本政府債務占GDP的比例更達到200%。去年底,標準普爾公司就發出警告:日本和英國如不能解決財政問題,或可能被下調主權信用評級。再次,美元走勢還受到市場風險偏好變化等因素影響。從去年情況看,美國經濟形勢不好,風險偏好下降,美元往往走強;而經濟好轉,風險偏好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