腈綸的“小資”路線
作為普通消費者,祁京梅直言腈綸的名字已經在她的生活中變得模糊與陌生;而作為國家信息中心研究員,專注研究國家經濟走勢與宏觀數據,她認為腈綸行業在轉型升級中應該順勢而為。 腈綸產業作為化纖行業的小眾產品,上有原料瓶頸的制約,周邊有滌綸、粘膠的替代,還有自身產業高門檻與環保的限制,規模擴張很容易就碰到了天花板,新進企業也比較難。目前市場需求量已經穩定,今后丙烯腈的產能擴張或給行業帶來活力,然而,不論行業如何變化,企業在比拼發展效率與差異化產品的當下,更應該做好內功,扎實經營。 由此,上海中纖紡織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朱伯良提出腈綸企業要走“小資”路線。即不用過多關注和操心行業的規模與大小,也不要強調企業的規模與產量,企業創新產品,提高利潤,“過好自己的日子最重要。 由中國化纖總公司主辦,中纖網(CCFEI)與PCI丙烯腈公司承辦的中國國際丙烯腈與腈綸論壇最近在上海舉辦。論壇已經走過11載。朱伯良表示,這些年來論壇和很多大企業一樣堅挺下來,非常不易。朱伯良的“小資”論調正是大浪淘沙后的感悟。“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齊身”,顯然,腈綸行業對應的只能是后者。 上游的變化 產能擴大增加腈綸競爭力 專業分析師曹蔡娟表示,丙烯腈新裝置在今明年的投產,將使原料波動幅度減小,增強行情穩定性,對腈綸生產及利潤持續利好。 在丙烯腈與腈綸產業鏈上,最引人矚目的要數近兩年全球丙烯腈的擴能計劃。 資料顯示,2014年~2016年,預計國內新增產能118萬噸。山東萬達丙烯腈項目將于今年年底投產26萬噸。明年上海賽科也將擴建26萬噸,與此同時,海外的沙特也將有20萬噸的新建產能。 丙烯腈的缺口問題由來已久。我國丙烯腈每年缺口達50萬噸,接近總需求量的1/3,導致原料價格居高不下。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副秘書長薄廣明認為,影響腈綸行業發展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丙烯腈的自給率較低。 原料價格拖了腈綸發展的后腿,導致2006年之后,腈綸與滌綸之間的差價不斷拉大,表觀需求量下降,與滌綸的差價始終保持在6000元/噸以上。 從2009年開始,腈綸的的表觀需求量徘徊在85萬噸~88萬噸之間。而在2005年時,腈綸的表觀需求量一度達到118萬噸。目前,我國丙烯腈生產廠家約有9家,總產能約142萬噸。 曹蔡娟表示,丙烯腈新裝置在今明年的投產,將使原料波動幅度減小,增強行情穩定性,對腈綸生產及利潤持續利好。 丙烯腈產業也在經歷著微妙的變化。2010年之前,丙烯腈在國內的供需保持良好的平衡,丙烯腈產品及其產業鏈上的各行業均保持較大利潤空間,其中以丙烯腈利潤最高。2011年以后,受宏觀經濟整體放緩的影響,丙烯腈供需平衡變得非常脆弱,微小的供需變化就會造成丙烯腈價格的大幅波動。吉林石化公司銷售公司科長黃友成認為,中國丙烯腈市場隨著產能擴張和進口量的增加,今明兩年的市場格局將會發生很大變化。 在技術方面,黃友成認為,隨著美國頁巖氣項目工業化,以及PDH(丙烷脫氫制丙烯)項目的陸續建成投產,將會大大降低丙烯腈的成本。而中國石油和化工規劃院教授級高工劉延偉則表示,煤基路線丙烯腈將以較強的成本競爭力占據相當的市場份額。 對于今年丙烯腈的行情走勢,黃友成表示,今年上半年國內外裝置集中檢修,供應偏緊,下半年會略顯寬松。 下游的期許 期待高端與差異化產品 雖然近年來,國有腈綸企業加大了產品的開發力度,但是上海石化腈綸事業部副經理陳道江認為,目前我國腈綸技術開發還是投入太少,再加上新開發的應用領域少,整個行業已經面臨著增長危機。 我國的腈綸產能已高居世界首位多年,產量也占到世界的近40%,但我國的產品總體來看技術含量不高,高附加值、差別化的產品較少,主要還是以大路貨產品居多。盡管下游市場仍有缺口,但國內腈綸企業的開工率始終在90%左右徘徊。薄廣明認為,這是腈綸缺乏市場競爭力的又一個主要原因。 薄廣明表示,國產腈綸的產能基本已達到飽和狀態,在沒有開發出新的應用領域之前,腈綸的總量要適當進行控制。提高現有腈綸產品的質量,頂替部分進口產品的沖擊是很有必要的。 企業的發展思路要跟著市場變。祁京梅向記者表示,終端消費結構和需求的變化需要企業調整生產思路,要順勢而為,有所作為。 而腈綸行業規模小導致開發差異化產品會更累,投入相對也會更高。雖然近年來,國有腈綸企業也加大了產品的開發力度,但是上海石化腈綸事業部副經理陳道江認為,目前我國腈綸技術開發還是投入太少,再加上新開發的應用領域少,整個行業已經面臨著增長危機。 市場是無情的。企業“不走也被推著走,不變也要跟著變”。曹蔡娟長期觀察市場,她認為受國內終端大環境持續低迷制約,普通品種后期需求難有明顯增長。但是市場對新型產品和特殊品需求穩中有增,會倒逼上游創新。 以下游人造毛皮為例,無錫市雙達毛絨制品有限公司經理陳建軍看好腈綸異型纖維在人造毛皮領域的應用。陳建軍從事人造毛皮37年,她說,30多年前我國只有幾家人造毛皮企業,產量不到1000米,而今天全國人造毛皮生產企業300多家,每年產值達幾十億元。 人造毛皮的流行不僅是保護動物、保護環境的文明進程加速帶來了著裝文化的改變,也是腈綸產業提升后給予技術支撐。而且,物美價廉也利于人造毛皮的市場推廣。然而,陳建軍表示,他們企業所用的異性腈綸60%~70%還需要從韓國進口。“對比韓國,我國腈綸企業在這方面的技術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她認為,主要原因是我國腈綸企業對此領域的下游需求還不夠重視。 自身的出路 重樹形象尋求機會 上海石化腈綸事業部副經理陳道江表示,目前企業能夠活得“小資”具備了兩個主要的條件:一是腈綸當前的特性已不會再被其他品種大規模替代,目前市場需求多為剛需;二是幾家民營企業經營狀況良好,目前表現不錯。 腈綸產業作為化纖行業的小眾產品,上有原料瓶頸的制約,周邊有滌綸、粘膠的替代,還有自身產業高門檻的限制,規模擴張很容易就碰到了天花板。上海中纖紡織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朱伯良認為,腈綸企業“過好自己的小日子”就好,做個“小資”也不錯。 朱伯良眼中的“小資”就是要企業不強調規模擴張,而要重視贏利能力與水平;不過多講產能,而是要講技術提升與深度經營。而對于整個行業來講,步調一致則會避免過度的內耗而把有限的精力和著力點放在共同做強上。 上海石化腈綸事業部副經理陳道江也贊成朱伯良的觀點。他表示,目前企業能夠活得“小資”也具備了兩個主要的條件:一是腈綸當前的特性已不會再被其他品種大規模替代,目前市場需求多為剛需;二是幾家民營企業經營狀況良好,目前表現不錯。 很快走完規模取勝的腈綸行業轉型顯得遲緩,活力不夠顯得有些游離于市場之外。在以國有企業為主角的這個小眾品種行業里,還需要更多的技術提升與品牌意識。而這兩者,是轉型期間,企業由機會時代進入經營時代所必須學習的功課。 正如祁京梅所提到的,腈綸之前的名氣不小,而到現在受有冷落、銷聲匿跡,業內企業要進行反思。 除下游需求的多樣要求腈綸品種差異化外,腈綸還需要做的更多。比爾拉集團泰國腈綸公司的有關代表在分析影響腈綸消費的因素時,細化到6個方面。除了功能性和成本外,企業還需要關注氣候變化、時尚變遷、易穿著性和歐美的流行趨勢。 國外企業思考之細可供國內企業借鑒。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擴大宣傳,使下游和消費者知曉腈綸的存在與變化也是每個國內外企業應有的義務與責任。 比爾拉集團泰國腈綸公司為每類功能型的腈綸纖維注冊了商標,這種商業營銷手段顯示出專業化的程度。腈綸企業走小“小資”路線還需要表現出這樣的精致“情調”。 轉載本網專稿請注明:"本文轉自錦橋紡織網",更多紡織專業資訊,關注錦橋紡織網微信公眾號。微信搜:錦橋紡織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