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酯產能來勢“兇猛” 行業“洗牌”在所難免
當下,中國聚酯類產品陸續投產將給市場帶來巨大影響。根據統計,2013~2014年期間,我國至少仍有400噸甚至以上的新的大裝置聚酯系列產品項目逐步投產,如桐昆股份公司長興恒騰年產40萬噸差別化纖維項目主裝置于2013年1月26日一次性試車成功;江蘇鷹翔化纖股份有限公司年產30萬噸熔體直紡功能性差別化纖維項目通過國家發改委核準。除了以上公司還有10多家公司有30萬~40萬噸滌綸長絲項目在建或者即將投產。 今年,國內幾大權威機構對化纖品種消耗需求做了預測,預計聚酯產品需求預期增長為10%左右,滌綸短纖維為6%~7%,瓶片為10%~12%,薄膜為8%~10%,滌綸長絲需求預期增長為12%~13%。聚酯系列產品產能大容量擴產給市場帶來沖擊。隨著各種生物纖維以及其他化纖品種纖維產能的擴張,下游消費者選擇原料品種的余地更大,那么聚酯產品的需求不出現明顯降低已經是理想的結果了。 今后,我國聚酯行業還應在上新設備的同時加大淘汰老舊落后設備的力度。前些年已經依靠技術革新推動小聚酯產能設備被淘汰,如2003年~2006年小聚酯淘汰產能抵消了大約17.2%的新增大聚酯的產能,當時是直接淘汰掉了機制不活的偏遠地區的國有產能,在一定程度上依靠自身行業的淘汰緩解了產能過剩的矛盾,還有部分有競爭優勢的切片紡企業也都朝著差別化或行業細分化方向發展。“十一五”期間,合計淘汰產能445萬噸,有234億元劣質資產被淘汰,另有350億元資產通過并購重組盤活資產,重新以低成本競爭的態勢返回市場。根據2013年淘汰落后產能任務要求,化纖行業目標從2012年的22萬噸提升至31.4萬噸,但對于全行業3000多萬噸的總產能來說,并不會有太大影響,行業可以順利完成任務。 近幾年我國的紡織業受亞洲地區其他發展中國家同行的沖擊,訂單明顯減少,下游紡織行業開工率降低也令人擔憂,未來聚酯滌綸企業要走的路將會更加艱難,我國聚酯廠家將迎來“產能淘汰”與“行業洗牌”雙重考驗,聚酯行業由成長期進入洗牌期,在行業洗牌過程中,企業與企業之間的競爭勢必加劇。 轉載本網專稿請注明:"本文轉自錦橋紡織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