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環再生 生生不息
編者按:3月26日,2013/2014中國纖維流行趨勢發布會在京舉行。循環再生纖維,生物基纖維,無染纖維,易染、深染纖維,涼感纖維,保暖纖維,舒感纖維,防透視纖維,輕質化纖維,安全防護纖維成為2013/2014中國纖維十大流行品種。2013/2014中國纖維流行趨勢發布緊緊圍繞“綠色、循環、低碳”這一主題,把具有市場競爭力、技術創新性的十大纖維品種介紹給下游用戶和廣大消費者,塑造了中國纖維品牌的新形象。本網從這一期開始,將分篇詳細介紹每種纖維,使讀者更深入地了解每種纖維的市場前景。 循環再生纖維是以廢舊瓶片、塑料、服裝等為原料,通過化學、物理等現代科技手段結合紡絲加工制備而成。循環再生纖維,是變廢為寶的典范。 承載環保理念 實現閉路循環 目前,循環再生纖維主要有再生滌綸纖維和再生丙綸纖維。再生纖維生產的工藝路線主要有兩種:一是用瓶料、聚酯廢絲等回收料經粉碎造粒直接紡絲,稱物理回收生產法;二是利用聚酯類縮聚物的縮聚過程可逆性,通過化學方法使回收的聚酯解聚生成單體,然后再縮聚成高品質的纖維級聚酯切片用于紡絲,稱化學回收生產法。 浙江佳人新材料有限公司是中國首個化學法循環再生纖維生產企業,以先進的循環技術在國內開展特殊性能的滌綸纖維的生產,致力于建立中國版的環保循環再生圈。再生滌綸纖維運用先進的化學法制成,其原料不是常規的塑料瓶片,而是廢舊衣物、邊角料等。這些回收原料,利用佳人先進技術,可以在保證品質不變的前提下,無限次循環使用。通過除雜脫色、分解合成,回收物如重生般再次成為纖維。這種再生滌綸纖維通過各項檢測,安全可靠,可用于服裝、家紡、產業用等多個領域,品質與原生一樣。 回收廢舊塑料 兼具社會效益 20世紀后期,隨著石油化工業的發展,許多生活用品都被塑料制品代替,然而這些塑料制品大都是一次用品,而這些廢塑料垃圾不輕易降解,長期積累,形成白色污染泛濫,環境遭到嚴重破壞。另外,目前我國每年產生約2600萬噸廢舊紡織品,其中化學纖維占80%,大都被當作垃圾掩埋、焚燒,既造成了資源浪費,又污染了環境。 隨著紡織制品由服裝用、家紡用為主,轉向產業用為主,紡織原料的用量急劇增長。聯合國預測2050年全球紡織纖維加工總量將達到2.53億噸。天然纖維的產量難以增長,化學纖維的穩定增長將成為必然。隨著化石資源的日漸稀缺,以石油化工為基礎原料占96%的合成纖維產業資源必須另辟蹊徑。 再生滌綸纖維行業是屬國家重點鼓勵的循環經濟產業。通過大量的聚酯(PET)廢料進行回收再利用,從源頭上最大限度地減少了廢棄物對國內環境的污染,做到廢物資源化和無害化。僅國內年回收利用聚酯(PET)廢舊材料就達315萬噸。例如,一只廢礦泉水瓶或可樂瓶(PET瓶),只要進入到再生滌綸纖維生產企業,它的瓶、瓶蓋、塑料商標紙,均可被分解,全部利用,而生產過程中清洗瓶及瓶片的廢水,90%~95%以上全部通過污水處理循環再利用。 再生滌綸纖維行業通過對聚酯廢舊材料的生產、加工和利用,在產生經濟效益的同時,也產生了巨大的社會效益。一是解決了上百萬人的就業,其中僅回收清洗這一行業就可解決約45萬人就業,再生化纖加工企業約30萬人,同時再生化纖行業還直接帶動相關行業約80萬人的就業。二是再生化纖行業為國家每年直接提供大量的稅收,并出口創匯。三是節約石油資源,用PET廢瓶片生產再生滌綸短纖維,同與用石油資源制造PET切片相比,每噸原料可節約6噸標準煤的加工能耗。四是減少白色污染,潔凈和美化環境,通過對廢料的生產加工,增加了社會產品的有效供給。同時再生滌綸纖維行業的發展又直接促進和推動了相關產業(如回收、國際貿易、物流、紡織機械、輔料等)發展。 應用領域多樣化 示范園區促發展 近幾年我國的再生纖維行業發展很快,主要集中在東南沿海地區。江蘇、浙江的產能占到了全國總產能的72%,廣東、福建兩省占10%,其他地區僅占18%。2010年我國的再生聚酯纖維產能達620萬噸/年,已成為再生聚酯纖維生產的第一大國。 同原生聚酯產品大部分用來紡紗織布不同,再生產品的用途呈現出明顯的多樣化趨勢,并且仍在不斷地拓寬,目前其應用市場已覆蓋非織造布、地毯、家紡、汽車紡織品等領域,產品已達近百種之多。 用再生纖維制成的非織造織物可用做汽車內裝修材料,例如座套、絮墊、車頂內襯、鋪在地面的地毯底襯,工具箱行李箱中的襯料等。針刺非織造材料還可用作土工布,其主要功能是分隔、滲透、疏水、加固和保護作用等。我國生產非織造土工織物的廠家并不少,但主要問題是原材料成本高,難以大面積推廣應用。而再生聚酯纖維針刺織物原料來源廣泛,成本低廉,因此在價格上具有獨特的競爭能力,因此再生聚酯纖維可促進我國土工織物的廣泛應用。目前,日本使用再生纖維的土工織物已有較成熟的經驗。 未來,我國再生纖維行業將建立規模化示范園區,推動全國的再生行業形成幾個廢舊塑料、廢舊紡織品綜合利用產業集群。如在山東設立環渤海循環試點,江蘇江陰建立二手服裝綜合利用試點園區,浙江紹興建立高值化再生利用示范園區,浙江蒼南建立大宗無害化再生利用產業化園區,在廣東建立粵東廢舊塑料、廢舊紡織品綜合研發產業基地,在福建晉江建立再生綜合試點等,形成回收—運輸—分揀—利用—銷售的廢舊紡織品綜合利用完整產業鏈。 預計到2020年,中國再生聚酯產業產能將達到1000萬噸,產量760萬噸,產值1500億元。其中再生短纖產能為750萬噸~800萬噸,產量600萬噸,再生長絲產能將達到200萬噸~250萬噸,產量160萬噸。預計到2015年,中國再生聚酯產業產品結構不斷優化,應用領域不斷拓展,高科技、功能性再生纖維產值比重有較大幅度提升,差別化再生纖維內涵更加豐富,成為中國化纖產業主導力量。預計到2015年,中國再生聚酯產業經濟效益有較大提升;通過節能技術改造,萬元產值綜合能耗進一步降低10%,三廢排放量進一步減小,中水回用率達到90%以上。預計到2020年,中國再生聚酯產業將發展成為以差別化產品為主導、產業鏈完善、企業設備先進、產業布局合理、具有較強自主創新能力的產業集群,產業創新體系較為完善,產業特色和比較優勢更加突出,成為中國傳統產業升級和國內循環經濟發展的典型示范產業。 轉載本網專稿請注明:"本文轉自錦橋紡織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