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腈綸看我國化纖小眾品種研發困惑
國家統計局統計顯示,2012年化纖的總產量達到3792.16萬噸,同比增長了11.20%。腈綸產量為63.22萬噸,只占到化纖總產量的1.82%,與2011年同期相比減少了0.96%,是所有化纖中唯一負增長的品種。 以上的數據顯示出腈綸的小眾市場地位。與此同時,其原料丙烯腈目前還未實現完全自給,2012年約進口50萬噸。同時,腈綸也需要進口18萬~19萬噸才能滿足國內市場的需求。針對丙烯腈的缺口問題,中國石化經濟技術研究院市場營銷研究所高級工程師閻鐵良表示,市場競爭使得企業要考慮資源配置。把石油資源用于生產帶來更多利潤的行業,本身是市場競爭的結果。況且化纖其他品種的需求旺盛,對于石油資源的需求更為迫切。 同樣,因為需求小,目前腈綸行業面臨著研發投入不高的困境。以人造毛皮產品為例。人造毛皮產品為了提高仿真度,主要使用扁平腈綸纖維。據慈溪市中聯毛絨有限公司董事長陸建華介紹,我國目前高檔扁平腈綸原料極大部分依賴日本進口,纖維原料的缺乏制約著我國人造毛皮行業高檔化的發展,而且目前日本扁平腈綸產量遠遠跟不上人造毛皮的需求量。他認為國內的腈綸企業應加大這方面的投入。 然而腈綸的行業現狀是,國內實力較大的腈綸生產企業多為國有企業。中國化纖工業協會原秘書長鄭俊林表示,國有企業在市場經營中相對缺乏靈活性,再加上要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企業運營成本要比民營企業高出很多。中國石化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腈綸部高級工程師馬正升表示,目前行業研發主要面對的問題是缺乏技術人才。他說,國有企業有相對多的專職研發人員,可是研發實力還是不足,需要與科研院校合作,優勢互補。民營企業在研發方面更是缺乏人員與技術能力。 另外,腈綸行業本身是個量小面小的行業,如果研發差異化產品,單個產品的應用面會大大減小,產量不可能很大。企業如果生產多個品種的差異化產品,單個產品的成本會大幅提高,而且多個品種的開發又是極為繁瑣的工程。陸建華認為,在目前國內腈綸尚需進口的形勢下,大型企業研發的積極性不高。他在看到人造毛皮行業的廣闊前景時,一面呼吁大型腈綸企業肩負起高檔扁平腈綸纖維開發生產的革新使命時,一方面也開始自已參與研發生產高檔扁平腈綸纖維。閻鐵良認為,人造毛皮行業正在成長之中,大型腈綸企業也看到了其中的機遇。在目前市場空間還未完全釋放時,腈綸生產企業可能考慮市場回報而延遲研發投入。 有關資料顯示,去年我國腈綸需求量在86萬噸左右,相比近3500萬噸的化纖需求量確實只是個零頭。然而腈綸行業內常規產品的同質化競爭激烈,導致部分企業迫于庫存壓力不得不采取低價競爭的手段。齊魯石化腈綸廠廠長李胸有介紹,2011年共進口19.5萬噸腈綸商品量,均價在26903元/噸,國產腈綸均價在22851元/噸,價差在4000元/噸以上,其中12萬噸為差別化產品,主要品種為抗起球、扁平、微細旦及其他功能性腈綸等。他也呼吁國內腈綸企業要根據自身特點進行有側重的開發。全國功能高分子行業委員會會長、華東理工大學兼職教授嚴瑞瑄在談到國內產品研發時表示,目前國人心態有些急功近利。“第一天投入研發,恨不得第二天得到效益。” 在腈綸行業這樣一個小眾行業里,研發投入更需要耐心和精力。比爾拉集團泰國日泰腈綸公司中國市場經理巴賈吉說,從研發一個新品種,到市場宣傳推廣,再到獲得收益,本身要花很長時間與很大的精力。國內腈綸企業,不知道能不能承擔起這份等待? 轉載本網專稿請注明:"本文轉自錦橋紡織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