粘膠企業與漿粕企業之間的爭執
粘膠企業與漿粕企業在漿粕產業經營困難原因、棉農利益是否會受損以及誰來負責竹農利益等問題上爭執強烈。 為何經營困難? 進口漿粕降低價格與國內漿粕企業受損有沒有直接關系呢?這是雙方重點關注的問題之一。 2011年,我國進口漿粕的價格的確經歷了大幅度下滑。中國化學纖維協會相關負責人認為,從歷史數據看,這是在2009~2011年這一輪暴漲后回歸到了之前的正常水平。這是在宏觀經濟環境影響下的價格理性回歸。 行業經驗表明,粘膠與棉花價格的關聯度高。2009~2011年的棉花減產及通貨膨脹導致了我國棉花價格暴漲,之后國家進行棉價調控,棉花價格又開始暴跌。棉花價格在市場與政策的主導下呈現出過山車式的價格漲跌。溶解漿的價格走勢在時間表上與棉價走勢相比略有滯后,同時相應跟進,在2011~2012年呈現價格大幅下跌。 粘膠企業認為,我國稍具規模的漿粕產能正是近一兩年內建成投產的,而且多數為造紙企業轉產,這時恰逢2011~2012年粘膠行業的下行周期,資源匱乏環保投入大,又遇到了價格下跌,行情不振,造成了這些企業的困境。 而漿粕行業卻不這么認為。一位漿粕企業代表表示,2010年國內市場漿粕價格為17000元/噸,目前才僅為7000元/噸,是國外漿粕惡意降價銷售才導致了短時間內我國漿粕下跌萬元左右的事實。他認為,國外企業低價銷售是為了達到占領市場的目的。 而粘膠企業查閱了幾家提起反傾銷訴訟的上市公司報表后指出,一家上市的造紙企業在2012年的年報中明確寫到,“新建投產的漿粕產品受下游粘膠纖維行業市場持續疲軟影響,產銷量、產品價格和贏利計劃均未能達到預期目標”。他們認為,這家提出反傾銷的企業對自家漿粕產品虧損的理由中沒有提到國外漿粕的低價銷售情況,恰恰是認同了粘膠行業的理由和訴求。 低價進口漿傷了棉農? 國內漿粕企業認為,多進口國外低價漿粕直接嚴重損害了我國棉農的利益。他們表示,受到國外進口漿低價沖擊,國內棉漿粕用量減少,因而導致棉農利益受損。對此,國內粘膠企業表示不認同。 為什么會牽涉到棉農?原因還要從我國粘膠行業的用漿結構說起。資料顯示,我國由于森林資源匱乏,為發展粘膠纖維工業,原紡織工業部開發了棉短絨溶解漿。2012年國內漿粕產量約150萬噸,棉漿80萬噸,超過總產量的50%。 江蘇翔盛粘膠纖維股份有限公司粘膠原料采購部經理郝愛仙說,棉漿在國產漿中的地位的確很重要,但是用于制作棉漿的棉短絨卻不能理解為棉花,對棉農利益影響有限。她解釋說,首先是棉農種植的棉花形成籽棉,由軋花廠收購制成皮棉、棉籽,皮棉價格取決于國家收儲政策。棉籽經過棉油廠脫絨等工序,形成棉油、棉粕、棉籽殼、棉短絨,而棉短絨又用于精制棉、特種漿和粘膠用棉漿粕。 郝愛仙為記者算了一筆細賬:1噸籽棉能夠生產0.4噸皮棉,僅能夠生產0.06噸棉短絨,而棉短絨還要滿足于精制棉、特種漿、粘膠用棉漿粕生產;從價格上看,目前棉花價格為19000元/噸,棉短絨價格為3500元/噸,棉短絨僅占棉花價值的2.6%。棉短絨是棉油廠副產品,其作用遠不足以影響棉農的經濟利益。 自己企業有軋花廠的一家企業代表也表示,他們采購棉花從來不會考慮棉短絨的市場行情。棉短絨價格的漲與跌不會影響企業的收購價,棉農的利益不會因此受到本質影響。 竹農的利益誰負責? 針對漿粕行業提出的竹農利益因為低價進口國外漿粕受到損害,粘膠企業同樣認為混淆概念,與事實不符。 目前我國粘膠纖維用竹漿僅占全年竹漿產量的2.5%,絕大部分竹漿都屬于造紙級竹漿。因此,粘膠企業認為,造紙企業應對竹農的利益負有主要責任。 據世界上最大的竹纖維生產企業唐山三友公司的企業負責人介紹,國內竹纖維只是作為粘膠行業特殊品種在市場推廣,占比不足2%。其竹漿纖維年產量僅5萬噸,因為每生產1噸竹纖維,僅制造成本就比普通粘膠纖維高約1400元以上,價格每噸比普通粘膠纖維高出約2000元。竹漿在粘膠纖維領域的應用遠不能實現規模替代木漿和棉漿,只能作為補充。 以保護棉農和竹農利益角度提出漿粕反傾銷,有粘膠企業的負責人認為,這正是國內漿粕企業看準了國家對于“三農”問題的重視。“在政府有關部門政策導向處作文章,這就擾亂了國家相關部門解決問題的思路。” 轉載本網專稿請注明:"本文轉自錦橋紡織網",更多紡織專業資訊,關注錦橋紡織網微信公眾號。微信搜:錦橋紡織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