粘膠企業再議漿粕反傾銷案
2013年11月6日,商務部發布2013年第75號公告,公布了漿粕反傾銷調查的初裁決定。其后,該初裁導致的實質性損害在粘膠行業逐漸顯現。 執行反傾銷措施后,據江蘇澳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江蘇翔盛纖維有限公司等大型粘膠企業估算,按初裁13%~50%的稅率計算,漿粕成本大幅提高導致每噸粘膠生產成本約提高近1000元,這對于目前已經深度虧損的粘膠企業無疑是雪上加霜。 此外,市場已對該初裁進行了回應。漿粕反傾銷初裁后,非涉案國漿粕報價大幅度上漲,據中國化纖信息網提供的數據顯示,歐洲闊葉漿在國內市場報價由每噸850美元上漲到920美元,針葉漿上漲到每噸980美元。而涉案國加拿大富瑞漿廠針葉漿在中國臺灣報價僅為每噸880美元。國內、國際(包括中國臺灣地區)漿粕差價達到每噸100美元,原料漲價又給國內粘膠企業帶來更大的成本壓力。 更糟糕的是,反傾銷初裁后,國外粘膠廠原料成本下降,造成國際粘膠市場報價持續走低,導致粘膠出口價格大幅下滑,目前已經由10月的每噸1840美元降至現今的每噸1700美元。而且,征收反傾銷稅后造成的粘膠原料成本差異,也使奧地利等國家的粘膠企業獲得成本競爭優勢,這極易導致國外粘膠產品加速進入國內市場或擠占我出口產品國際市場份額的形勢。 面對如此形勢,粘膠行業感到了勢態嚴重。而發起反傾銷的國內漿粕企業也在國內外市場競爭中苦苦掙扎。反傾銷制裁已經被漿粕行業當成了最后的救命稻草。國內漿粕與粘膠兩個兄弟行業,本是上下游關系,卻在制裁外國企業的反傾銷案中成了對立面。在雙方都經受著市場殘酷競爭的壓力下,激烈的利益博弈實在是無奈之舉,而維護市場公平環境的政府部門商務部,成了這場競賽中至關重要的裁判。 大家都有點沒想到 可能商務部自己都沒料到,11月6日公布的漿粕反傾銷調查初裁決定會受到如此大的關注,而且反對的聲音主要來自于國內企業。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有關負責人在記者采訪時證實了這一點。他說,初裁公告后,國內粘膠纖維企業反響十分強烈,多次向中國化纖協會等部門表達反對意見。幾家大型粘膠纖維企業在近日多次到商務部、工信部等部門當面反映了情況。 為什么國內粘膠纖維企業要為國外漿粕企業的制裁“打抱不平”?出乎意料的反對背后,國內粘膠行業有難言之苦。 國內大型粘膠短纖生產企業江蘇澳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負責人介紹,漿粕反傾銷雖然是針對外國漿粕企業的,但是最受傷害的卻是國內的粘膠企業。 其實,多數粘膠企業當初也沒想到初裁能夠通過。他們認為,首先漿粕企業提出的反傾銷事實就不一定成立,其次商務部會充分考慮他們的利益訴求,畢竟粘膠行業近年來通過技術改轉型升級,已被國家列為重點支持行業。我國最大的粘膠短纖維生產企業唐山三友集團興達化纖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鄭柏山向記者表示,在產值規模、吸納就業、國際競爭力等方面粘膠行業有突出的表現。 在幾家產能規模占行業80%的粘膠企業的眼里,漿粕企業混淆概念導致商務部對相關情況沒有全面掌握,才致使了初裁的最終出臺。而漿粕企業認為,正是他們的崛起才使國內粘膠企業享受到了國外低價的漿粕。 而粘膠企業卻認為,漿粕在全世界范圍內的生產地很多,產品價格在全球市場競爭中非常透明,沒有對國內形成壟斷提價。一位長年從事漿粕國際貿易的人士向記者介紹,國外的法律非常嚴格,漿粕企業的銷售代表之間不能隨意談論產品價格,近兩年來價格下降是順應了大的經濟環境,是價格的理性回歸。 其實,多數粘膠企業對漿粕企業的行為表示理解。一些粘膠企業甚至同情漿粕企業的遭遇。一位熟悉漿粕企業的業內分析師說,“他們的情況十分艱難,才會考慮走這一步的”。據一家國內漿粕企業代表反映,現在國內漿粕價格在7000元/噸左右,每賣一噸就要虧損1000元~1500元。國內漿粕行業的日子也不好過。“哪個行業能經得起連續兩年的虧損呢?”這位企業代表說。 但是同樣處于行情低谷期的粘膠行業實在是無能為力。一位粘膠企業代表表示,下游需求疲軟導致整個紡織行業不景氣,他們已經到生死邊緣。而漿粕行業認為,這與粘膠行業自身發展太快,下游配套紗廠與應用沒有跟上有很大關系。粘膠行業則又據理力爭,認為正是其迅猛發展才給我國漿粕行業帶來了發展機遇。 漿粕是粘膠纖維的上游產品,粘膠和漿粕兩個產業可謂是兄弟產業。“都是一個繩上的螞蚱,粘膠企業過得不好,國內漿粕企業又怎能過得好呢?”恒天天鵝股份有限公司國際業務部經理呂衛星說。一位漿粕企業代表也認可這個觀點,表示往年上游原料漲價后,粘膠行業都能跟著漲價,并且從中獲益。分析人士認為,國內漿粕企業生存狀況之差使得他們想要通過此次反傾銷爭取贏利空間,也希望得到下游企業的理解。但漿粕行業可能也沒有想到,粘膠行業的反應會這么強烈。 一位漿粕行業的專家表示,對外依賴資源及環保治理壓力大的產業都不能簡單靠反傾銷來扶持。因為反傾銷一定會損害國內下游客戶的利益。而從長遠看,上下游產業的利益是一致的。因此,他堅決反對對進口漿粕實行反傾銷。 與此同時,反傾銷制裁產生的負面影響正向產業鏈更下游蔓延。紡紗企業已經為此感到憂心忡忡。紡紗企業并未料到,從棉花市場轉戰到粘膠短纖領域,又將面對相關政策的“市場不公待遇”。 漿粕行業先天不足 盡管立場不一致,但有一點雙方都是認同的,那就是我國森林資源匱乏,制漿所用的高品質原料需要進口。 中國紡織工業設計院教授級高級工程師邱有龍是漿粕產業與粘膠纖維產業方面的專家。他在2011年曾經表示,國內紙漿廠改產溶解漿還需增加許多設備。如果技術不到位,產品質量差,損耗大且極不環保。他的這番話主要是針對2011年前后國內外開始出現的紙漿企業轉產溶解漿熱潮。他當時就建議造紙企業要全面準確估算投入產出比,評估將來的產品價格能否償還投資成本。 2011年左右,我國粘膠纖維產業的快速發展吸引了國內外紙漿與木漿企業的目光,他們轉產和增產的目的非常明確,那就是希望能在中國粘膠產業快速擴張的進程中分得一杯羹。然而,國內漿粕企業在這輪競賽中顯然對經濟發展的下行趨勢估計不足,且輸給了國外企業。 是什么導致了中國的漿粕企業在市場競爭中敗北?除了技術資金等市場要素外,資源不足的先天因素及環保的要求制約了我國漿粕產業的發展。在漿粕上市企業的年度報表中,也可以看到相關的表述。 邱有龍進一步解釋說,我國森林資源匱乏,針葉樹白松尤其稀少,闊葉樹雖然有楊木、桉木等,但是能適用于制造溶解漿的品種不多。我國唯一生產溶解漿的吉林開山屯化纖漿廠是用白松和楊木為原料,但產品質量不穩定,不能滿足用戶的要求。 采訪中,漿粕企業也告訴記者,紙改漿廠主要是通過進口桉樹木片等制造溶解漿。邱有龍認為,其質量類似開山屯化纖漿廠的水平,而且,在幾年的時間里,品質都很難改善。 呂衛星說,恒天天鵝即將下線的萊賽爾纖維對于原料要求較高。在原料選用上,他們一直按照蘭精的標準來購置。為保證粘膠品質,他們試驗了很多地區的漿粕,國內一些企業的漿粕雖然在數據指標上滿足理論值,但是在實際操作中卻不能夠生產。 因此,對于商務部認定國內生產的漿粕產品與被調查產品之間不存在實質區別,具備競爭性這一點,粘膠企業以實際生產中遇到的各種問題予以否定。邱有龍認為,工藝技術、設備、木片樹種、科研、管理等一系列綜合因素影響了我國漿粕的品質和穩定性。 多米諾骨牌效應顯現 執行反傾銷措施以來,根據唐山三友、新鄉化纖等企業估算,按初裁13%~50%的稅率計算,漿粕成本大幅提高,導致每噸粘膠生產成本平均提高近1000元。 2012年,我國粘膠纖維產能336萬噸,實際產量為280萬噸,約占世界總產能的69%。根據行業“十二五”規劃目標,2015年總量將達到375萬噸。近兩年,粘膠行業受國內外經濟增長減速、市場需求低迷的影響,企業面臨經營困難、虧損面擴大的局面。從粘膠行業的8家上市企業經營情況來看,2012年實現共凈利潤11.55億元,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虧損10.96億元。因此實際情況是平均每家企業虧損超過1億元。該年度本行業還有兩家公司面臨摘牌的危險,多家公司面臨戴帽的窘境。 據了解,目前一些粘膠企業正處于加速技術改造和產品升級的關鍵階段,如國家重點支持的新型纖維素纖維的產業化項目,由于反傾銷措施對進口原料的影響,以上項目投產后將面臨非常不利的境地。 恒天天鵝正在試車的莫代爾是粘膠纖維中的高端品種,得到了國家發改委相關政策的扶持,享受2億多元貼息貸款的優惠政策。然而,他們的產品還未下線,已經受到了在此領域擁有霸主地位的奧地利蘭精實施價格打壓的威脅。 作為下游企業,江蘇大生集團有限公司主要生產粘膠紗線。王鎮匯直言,他們也承擔著不小的壓力。粘膠紗線庫存已經很高,常規品種已經沒有贏利可言。“下游需求不旺,上游提價是壓力,只有下游需求拉動的原料價格上漲才會對企業有利。”王鎮匯說。另外,他也表示,粘膠紗線是面向全球化競爭的產業,漿粕反傾銷也打壓了他們產品的國際競爭力。 與其他政策產生沖突 有關資料顯示,目前國家對資源性產品采取鼓勵進口和限制出口的政策。對漿粕出口征收10%的出口關稅,而進口則執行零關稅。同時為解決自然資源短缺的問題,我國鼓勵相關行業“走出去”進行資源的全球布局,并且政策上鼓勵中國企業在海外并購相關資源性企業。 在粘膠行業,賽得利控股有限公司和浙江富麗達集團控股有限公司到境外收購漿廠解決原料瓶頸,成為行業“走出去”發展的典型案例,并得到國家相關部門的重點鼓勵和支持,但在本次反傾銷調查中卻成為反傾銷的對象。 由此,大多數粘膠企業負責人認為,此次反傾銷措施對進口資源征稅與我國倡導產業根據自身特點,實施“走出去”戰略,實現資源國際化配置及相關關稅政策、產業結構指導目錄等宏觀經濟政策存在一定的沖突。 唐山三友集團的企業代表介紹,目前根據我國相關政策導向,該公司已經計劃投資2億美元收購北美30萬噸漿粕企業,前期已開展大量工作,但因反傾銷措施的實施而不得不擱置收購計劃,這直接影響到其新建20萬噸高品質粘膠短纖的項目規劃。 記者手記 停止燃萁煮豆 在這次反傾銷案件中,國內的申請企業與國外的調查企業才是真正的對立方,粘膠企業只是利益訴求方。它的背后,是整個產業鏈的生存問題。 其實,對于漿粕反傾銷這件事兒,國內粘膠企業也曾抱有順勢漲價的幻想,但是殘酷的市場沒有帶來想象的收益而是帶來了致命的壓力。漿粕企業此時的救命一招到頭來可能會傷到自己,這是市場競爭的結果,漿粕企業也感到了無奈。 把該案件放在更大的背景中,我們可以看到,隨著無紙化辦公的潮流席卷全球,發達國家的粘膠行業萎縮,紙漿轉產粘膠用溶解漿成了市場競爭后的自然選擇。而我國造紙企業轉戰漿粕領域,遭遇目前的困境,對于粘膠行業的行情把握不夠以及對國際形勢沒有完全掌握是主要原因。在采訪中,一家申請漿粕反傾銷的企業表示自己的業務不涉及紡織領域,這也從側面看出,他們進入漿粕行業后,對于產業鏈的認識還有待深化。而這些企業同時知道,轉型生產特種漿、高附加值漿才是真正的出路。他們也清楚,一次反傾銷制裁不能解決根本問題。 而我國的粘膠行業在經歷了多年的量的積累后,正在發生質的轉變。我國完整的紡織產業鏈為粘膠行業的發展提供了豐厚的土壤。目前行業正在加速著轉型升級的進程。雖然痛苦,但是市場調節的過程讓那些競爭實力強的龍頭企業保持信心和希望。他們正在向國際市場進軍,試圖與那些國際一流粘膠纖維企業正面競爭。在向國際市場進軍,培育國際競爭力的關鍵時刻,粘膠纖維企業期盼一個公正的競爭環境。 目前,我國的經濟貿易已經與世界融為一體,在復雜的國際競爭中,合理配置資源與發揮各自優勢正成為企業思考的新命題。國內粘短企業在國內漿粕供應難以滿足需求的時候,眼光向外,尋求新的供應途徑,這是對內外兩個市場資源進行的合理配置,也是全球一體化與市場充分競爭的結果。尤其是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市場在資源配置的主體地位后,政府部門在以政策保護相關產業的同時,可能更需要考慮市場的因素。 目前,我國紡織作為充分實施市場競爭的行業,正面臨發達國家技術、資源等優勢和發展中國家成本等優勢的雙重壓力,行業發展必須按照三中全會的方針,通過轉型創新和市場全球配置才能保持傳統競爭優勢。此次反傾銷有可能導致我國的漿粕行業無法在保護中可持續發展,相反,粘膠行業受損更會加劇漿粕行業的困境。政府部門,尤其是漿粕企業所在地的政府部門,可以通過對漿粕企業實行減免相關稅費,提供資金貸款支持,組織專家幫助提升技術等方式在一段時期內扶持其發展,幫助其轉型升級,鼓勵實施走出去戰略,這樣也可以打消國家對于產業原料安全的后顧之憂,做到多方共贏,而不是各家俱損。 漿粕產業與粘膠產業兩個兄弟產業在漿粕反傾銷中正像是燃萁煮豆。政府有關部門應該考慮盡早停止加柴,避免更大的損害。 轉載本網專稿請注明:"本文轉自錦橋紡織網",更多紡織專業資訊,關注錦橋紡織網微信公眾號。微信搜:錦橋紡織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