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絲織造:十年“短跑冠軍”
隨著化纖原料的開發及廣泛應用,本土化纖長絲織造產業經歷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一個快速發展的過程。尤其是近十年,更是這個年輕產業迅猛發展的“黃金十年”,產量從2000年的40多億米上升到2010年的近300億米,年平均遞增20%以上;出口也從2000年的15.77億米上升到2010年的76.96億米,年平均遞增17%以上。與其他紡織產品年均遞增3%左右相比,化纖長絲面料是紡織工業中發展最快的產業之一。 年輕產業奮起直追 化纖長絲織造產業在我國紡織業尤其是織造產業有著重要的地位,在2008年的經濟普查中,對我國化纖長絲織造主要省份的1200余家規模以上企業的統計數據顯示,其總產量達158億米。據不完全統計,我國全社會長絲織造產量現已超過300億米,化纖長絲面料產業是僅次于棉織物的第二大機織面料產業。 此外,10年來我國長絲織物進口量逐年下降,出口量不斷上升,長絲織物替代進口的能力呈逐年增強趨勢。2000年,長絲織物出口15.77億米,紡織織物出口總量84.9億米,長絲織物占比為18.58%;2005年,長絲織物出口61.81億米,紡織織物出口總量165.61億米,長絲織物比重上升到37.32%;2010長絲織物出口76.96億米,紡織織物出口總量211.56億米,長絲織物占比為36.38%,我國長絲織物在全球紡織業中的比重得到了較大提升。 產品結構漸趨合理 據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中國長絲織造協會會長徐文英介紹,10年來,本土長絲織物花色品種日新月異,新產品層出不窮,應用領域不斷拓展,產品結構日趨合理。在衣著類方面既有仿真絲、仿毛、仿麻、仿棉等仿真類織物,也有如里子布、遮光布、記憶布、麂皮絨、桃皮絨、防羽絨布等自身特色產品、功能性產品;此外,除服用外還可大量應用在家紡、車內裝飾、軍品和其他產業用等。目前,絕大多數窗簾布、帳篷布都是用長絲面料制作。長絲織物其多變的特性,滿足了人們不同的需求,在紡織業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經過10年的發展,如今行業中已涌現出了一批在產品開發上非常有特色的企業,如恒力集團下屬的織造企業非常重視產品開發,他們在仿記憶面料、遮光布、各種功能性面料等方面做得非常有特色,累計開發新產品達6000多個。 吳江漢通作為一家專業生產時裝面料的特色企業,董事長沈漢鏞親自參與產品開發,每年開發的產品在100個以上,連續8次獲得紡織行業流行面料入圍企業,自主設計開發的新產品占企業銷售總收入的80%以上,其產品售價遠高于行業平均水平,無上漿工藝更是企業的一大創新特點。 還有嘉興的鳴業公司,采用倍捻機和假捻機等方式開發的滌綸仿真絲產品在市場上非常暢銷,產品供不應求。 創新成為內在動力 自2001年創建以來,浙江臺華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規模就在不斷地擴大,并逐步發展出臺華高新染整(嘉興)有限公司、浙江嘉華特種尼龍有限公司、吳江福華織造有限公司等多家控股子公司。作為一家年產5萬噸錦綸FDY長絲、7000噸錦綸ATY絲,并擁有完整的研發與紡絲、織造、染整產業鏈的錦綸面料制造企業,臺華的決策層究竟把“創新力”使在哪些方面?“創新是個系統工程。”沈衛鋒向記者表示。在其看來,理念、產品、管理、品牌這四方面的創新,對于一個企業的提升都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據其介紹,技術產品創新已成為企業發展的主線。目前,公司依靠完整的產業鏈配套優勢、技術裝備優勢和規模化產業集群優勢,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客戶滿意為目標,不斷加大技術創新的力度,以優化內部工藝流程,降低生產成本。近5年,臺華先后承擔和完成國家、省、市各級各類科技項目30多項,開發省級創新產品8項、市級創新產品4項。獲得331項國家專利,其中13項發明專利,39項實用新型專利,279項外觀設計專利,目前公司正在參與《合成纖維絲織物》等行業標準的制定。 2001年,丁云法以5000余萬元注冊資金創建了浙江三志紡織有限公司,經過多年的打拼,如今的三志紡織擁有固定資產3.2億元,成為一家專業從事功能性遮光、阻燃、環保家紡面料研發、設計、生產、銷售的“高新技術企業”、湖州市“重點骨干企業”。而真正引來業內外關注的還是三志的拳頭產品——功能性遮光阻燃家紡面料,這些面料不僅擺脫了“低價、量大”的低端路線,而且還因獨有的“魅力”遠銷歐美、南非、中東、東南亞和國內重要市場。 據悉,三志紡織與高校合作研發的阻燃產品已獲得了國際SGS認證(東南亞阻燃證書)、國際LNE認證(歐盟阻燃認證)及國內BG20286-2006認證(國內阻燃證書),并且率先獲得了ISO9001∶2008質量安全體系認證和ISO14001∶2004環境認證,產品的主要技術指標處于國際領先水平,為市場的拓展提供了保證。據統計,如今由核心技術、擁有自主知識產權高新技術產品所帶來的收入,已占到三志紡織全部高新技術產品收入的80%左右。 集群優勢日趨凸顯 江蘇和浙江兩省都具有規模較大的化纖紡絲、長絲織造及長絲面料印染后整理生產能力,同類產業相對集中,整體優勢明顯。從長絲產業區域分布來看,形成了以江蘇、浙江及福建等為主要生產地區的化纖長絲織造產業集聚地區。據不完全統計,2010年江蘇、浙江兩省相對集中的4個長絲織造集群地區的長絲面料產量總計達200多億米,其中吳江110億米,長興縣45億米,嘉興秀洲區50億米,紹興縣8億米,另外,福建的龍湖鎮也是主要的長絲面料生產基地。 借助產業集群的優勢,各地產業集群在市場建設方面也取得了長足發展,紹興的中國輕紡城、盛澤的東方絲綢市場、王江涇的南方紡織城及長興輔料城等專業市場在促進長絲織造產業發展方面起到了較為重要的作用。10年中,市場的形成與產業的發展相輔相成,通過市場這個窗口,長絲織造新技術、新產品及相關行業信息都在這里匯集,形成了產供銷一體化的優勢,極大地推動了長絲織造產業的發展。 從上世紀末開始,本土長絲織造集群地區就已經開始進行設備升級,逐步淘汰了大量的有梭織機,無梭織機比例不斷提高,技術裝備得到有效提升。從各地的無梭化率情況可以看出,目前我國主要長絲織造產地的織造設備無梭化率都在90%以上,形成了以噴水織機為主、噴氣織機及劍桿織機為輔的新型織造裝備主導產業發展的格局。 對于長絲織造產業未來的發展,徐文英表示,在原料方面將趨向于新型、環保、高性能、多功能化及多樣化;在服裝面料方面,隨著國際市場對環保型紡織品的愈發重視,長絲織物將趨向于天然、生態、環保,化纖長絲仿真及高仿真面料的開發是未來的發展重點;在裝飾面料方面,多功能化是發展的重點;在產業用紡織品方面,高性能多用途是發展的重要趨勢。 轉載本網專稿請注明:"本文轉自錦橋紡織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