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去”加快中國化纖全球格局調整
事實證明,中國化纖行業具有一定競爭優勢的企業實施“走出去”戰略不僅必要,而且可行。實施“走出去”戰略對于我國轉移過剩的生產能力,調整產業結構,獲取先進技術,突破貿易壁壘等問題具有重要意義,中國化纖企業的對外投資活動需要選擇科學的戰略模式。 石油儲量有限決定了我國石化資源的輸入型特性,這對化纖產業可持續發展形成了較大壓力;日趨頻繁的國際貿易摩擦,是化纖產品走向世界的另一種挑戰。因此,行業需要積極推進“走出去”戰略,并將其作為行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通過國際合作,推動產業發展、提高產業競爭力。這是當前中國化纖行業的工作重點之一,也是“十二五”期間行業發展的主要方向。 “走出去”是必然選擇 無論從開拓市場空間,優化產業結構,獲取經濟資源,爭取技術來源,還是突破貿易保護壁壘等方面來說,培育中國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型跨國公司,“走出去”都是一種必然選擇,也是將中國化纖工業對外開放提高到一個新水平的重要標志。 專家指出,中國化纖工業“走出去”具有重要意義。第一,在更加市場化、更加開放、更加相互依存的世界形勢中,中國化纖工業必須考慮,通過具有宏觀影響力和國家長遠發展戰略意義的對外投資,來提高發揮產業在全球經濟中的地位,在國際資源分配中爭取一個更加有利的形勢并加強與相關國家和地區化纖工業的合作。 第二,在中國成為“世界工廠”,對外貿易依存度超過70%的情況下,中國化纖工業必須考慮通過提高引進外資質量和擴大對外投資,主動地在更廣闊的空間進行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資源配置。在產業制造優勢的同時,向產業鏈高增值環節邁進,提升中國化纖業在國際分工中扮演的角色。 第三,無論從中國為全球制造產品,還是自身工業化、現代化的需要,都必須考慮如何通過對外投資主動地從全球獲取資金、技術、市場和戰略資源。 第四,在外資化纖及相關企業大舉進入中國、分享中國市場的情況下,中國化纖產業也必須考慮新的發展空間。外資企業走進來的同時,中國有實力的化纖企業要“走出去”,各自發揮優勢,這將是一種必然的現實。 第五,在跨國公司利用自己實力,重組中國市場優勢的同時,中國有實力的化纖企業也應利用跨國公司產業結構調整的機會,以自己的優勢重組他國產業和企業,主動參與國際合作與競爭,以獲得市場份額和技術開發能力。在此過程中,壯大自己,培育與經濟大國相匹配的跨國公司。 “走出去”利用全球石化資源 近幾年,我國一些實力派化纖企業成功實現了向上游石化領域的延伸,原料自給率得到顯著提升,但是國內有限的石化資源對于快速發展的化纖行業需求,已顯現出心有余而力不足?;w原料依賴進口的狀況仍未得到根本解決。“十二五”期間,原料安全問題仍被擺在十分突出的位置。 在國內石油資源有限的事實面前,一些國內化纖企業做出了大膽嘗試,“走出去”,充分利用海外豐富的石油和天然氣資源,加快自身全球化發展。今年7月,浙江恒逸集團在文大摩拉島建設大型煉化廠項目的一期工程在文萊獲批。一期工程投資約25億美元,將部分使用文萊的原油和凝析油生產汽油、柴油和航油(日加工能力約13.5萬桶,部分將供應文萊國內市場)以及紡織生產所需的化工原料——二甲苯(PX)和苯。如一期工程執行效果滿意,再經蘇丹批準,浙江恒逸集團將增資35億美元用于煉油廠二期擴建,生產塑料制品原料。煉化廠總占地2.6平方公里,兩期投資將達60億美元。 恒逸集團同意文萊當地企業參股該項目,占股最高可達30%。煉化廠項目建設不僅將有力推動文萊能源業發展,創造更高的財政收入,還將創造2000個(一期8000個,二期12000個)就業機會,帶動當地建筑、維護、航運、物流、倉儲以及培訓等行業的發展。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實施“走出去”戰略,進行資本投資,我國化纖工業已經具備了相當雄厚的基礎。一方面,我國化纖工業具備對外投資的能力和資本實力,有能力有效的引導投資,集中資本力量,聯合海外資本進行資源性投資。另一方面,我國化纖工業在與國際交往的20多年中積累了相當豐富的國際市場、產業運營、金融投資、環境評估、政府公關等方面的經驗和資源,在對境外特別是發達國家政策環境的了解方面具備了一定的實踐經驗。 在國家政府部門及行業協會的推動下,中國化纖工業早在2009年就已切實邁出了“走出去”的步伐。2009年,由中國化纖協會組織,瑞士歐瑞康集團、浙江榮盛集團、江蘇恒力集團等著名化纖企業及項目合作方組成的代表團一行11人赴俄羅斯投資考察。此次訪問恰逢俄羅斯政府應對“經濟衰退”調整產業政策的關鍵時機,為中國化纖工業充分利用俄羅斯豐富的油氣、森林資源,實施“走出去”戰略,緩解制約中國化纖工業可持續發展的原料瓶頸提供了選擇方案。此舉為中國化纖工業進一步制定科學可行的“走出去”路線圖奠定了基礎。 “走出去”適應客觀形勢需求 實施“走出去”戰略對于我國轉移過剩的生產能力,調整產業結構,獲取先進技術,突破貿易壁壘等問題具有重要意義;企業的對外投資活動需要選擇科學的戰略模式。 專家認為,目前是推動中國化纖產業“走出去”的最好時機,行業可以借此緩解貿易爭端、轉移資本壓力、利用國際市場資源降價的優勢,同時解決原料長期供應不足的矛盾,開拓國際市場。近年來,中國化纖工業迅速發展,行業在技術進步和產業升級方面取得了不小的成就。同時,行業的生產規模也迅速擴大。2010年底,中國化纖工業已超過3000萬噸產能。這意味著,一方面國內企業可能通過價格戰搶奪市場,另一方面今后行業的數量增長空間有限。而國內化纖工業的快速發展,增加了對原料特別是合纖原料的需求。但中國原油資源短缺,合纖原料工業發展嚴重滯后,化纖原料一直以來都大量依賴進口,化纖工業對資源的需求與供給矛盾十分突出。 在化纖工業持續保持快速增長的同時,化纖出口數量大幅增長,化纖下游的主要紡織品出口也保持了較快的增長勢頭。隨著化纖產品市場競爭力的不斷提升,以及對國際市場的高度依存,化纖行業成為貿易摩擦頻發的重災區。出口產品貿易摩擦的增長速度更快,涉及范圍更廣。在全球經濟持續低迷、美債和歐債危機加劇的情況下,少數國家的貿易保護主義傾向進一步抬頭,中國化纖行業面臨著貿易摩擦進一步加劇的可能。 專家指出,“走出去”企業應根據東道國的風險與成本狀況、國內外市場的供求狀況、產業發展狀況、企業自身的國際競爭力狀況等綜合因素,選擇各種適合自己的“走出去”模式。作為發展中國家的企業,無論實力,還是經驗,與發達國家的跨國公司相比都有較大差距,在“走出去”過程中離不開政府的扶持,也離不開行業協會等中介機構的支持、配合。對于“走出去”過程中遇到的和將要遇到的各種國際、國內障礙,需要政府、行業協會和中介機構、企業各方從各自不同的角度相互配合,共同克服。只有這樣,才會有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通過實施“走出去”戰略,不斷發展壯大并實現成為世界級跨國公司的夢想,這一戰略才能從理論走向現實。 大力推進“走出去”發展戰略 當前世界經濟全球化、一體化進程進一步加快,紡織化纖業新一輪的產業轉移正在加快。中國化纖行業與世界的直接關聯度已達47%;上游原料與下游化纖制品關聯度高達87%,加強國際合作對中國化纖行業的運行和發展尤為重要。而實施“走出去”戰略,促進中國紡織化纖產業的向外轉移是國際合作的一項重要內容。 近十年來,中國化纖行業的技術裝備水平快速提升,已具備相當的國際競爭力。特別是以聚酯、滌綸為代表的大型裝備國產化技術和工程的成功推廣應用,迅速提升了國內產業的技術水平。同時,我國絕大部分化纖常規產品質量穩定,已經接近或達到國際水平,部分指標甚至超過國際水平,能夠滿足世界大部分國家和地區紡織品服裝的使用要求。而聚酯、滌綸差別化、功能性產品的開發也取得了重大進步。目前我國滌綸差別化纖維呈現出多種形態、性能及功能復合改性的新發展趨勢。 此外,伴隨著中國化纖工業的快速發展,一批大型化纖企業集團已經成長起來。這批企業是我國化纖及下游產品出口的主力,它們既擁有比較豐富的國際貿易經驗,又了解國際金融、資本市場情況。有些企業甚至在國際化經營人才、國際資本運作等方面,都具備了“走出去”發展的實力。 專家指出,目前我國化纖行業“走出去”的主要產品和技術,首先應該是聚酯、滌綸生產及下游制品行業。因為聚酯、滌綸的國際市場需求量大,國內技術裝備、產品質量等競爭優勢明顯,并且大型化纖企業主要集中在這個產業。對于國內缺乏的化纖原料,也應“走出去”到海外發展。 而“走出去”發展的主要形式,應該是各環節相關企業組成產業鏈一起出去。在靠近消費市場或原料基地的地區,建立紡織工業園區,基本設施配套齊全,生產紡織品、服裝等最終消費品,直接進入當地市場或者出口到其周邊國家或地區。專家提醒企業,當前我國化纖行業“走出去”發展過程中仍存在許多有待進一步解決的問題,比如很多企業對海外目的地市場的了解程度還遠遠不夠,并未達到可以實現對外投資的要求;國內化纖企業普遍缺乏國際化投資的經驗和運作手段;部分國家或地區相對不穩定的投資環境對企業“走出去”是個巨大的挑戰,等等。這一切都需要行業上下游共同協作,提高抗風險能力,為更多企業成功走出去實現良好發展創造有利條件。 轉載本網專稿請注明:"本文轉自錦橋紡織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