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錦綸業將來或現新增長
根據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今日公布的數據,11月國內PMI(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環比回落1.4%,達到49%。這是該指數自2009年3月以來首次跌至50%榮枯分水嶺之下,顯示出經濟增速回落仍將持續。在宏觀經濟持續低迷的大環境下,錦綸行業自然難以獨善其身,企業普遍反映生產經營壓力大于以往。即便如此,在12月1~2日召開的第九屆中國國際己內酰胺與尼龍論壇上,記者仍然驚喜地發現了錦綸行業未來發展蘊藏的新動力,業內人士對此也很有信心。 本屆己內酰胺與尼龍論壇仍由中國化纖工業協會、中國化纖總公司聯合主辦,中纖網(CCFEI)、英國泰可榮全球化學有限公司承辦。會議吸引了巴斯夫、杜邦、霍尼韋爾、羅地亞、蘭蒂奇、東麗、住友化學、朗盛等國際大企業,以及中石化、恒逸集團、力恒錦綸、錦江科技、平頂山神馬、美達錦綸、臺灣中石化、臺灣集盛等國內知名企業的代表前來參與。參會人數創歷史新高,達300余人。 中國可能成為己內酰胺凈出口國 從與會人士的發言探討中,記者得出的第一個結論是:長期制約中國錦綸業發展的原料瓶頸己內酰胺,未來幾年將逐步得到緩解。甚至到2015年以后,中國可能由己內酰胺凈進口國變為凈出口國。 CharlesFryer是英國泰可榮全球化學有限公司的董事長,他在尼龍行業從業長達幾十年,是全球尼龍領域的權威人士。己內酰胺盛世還能持續多久?他以此為題作主題報告,影射出中國新增己內酰胺產能將對世界己內酰胺格局與市場行情產生重大影響。他認為,隨著中國多個己內酰胺在建項目的陸續投產,世界己內酰胺產能可能會在2012~2015年出現過剩,己內酰胺工廠的利潤無疑將逐漸降低,2016年供求將回到平衡狀態(前提是沒有新產能投產)。在消費方面,由于中國需求的增長,2010年世界己內酰胺消費量較2009年增長12%,但這樣的超前消費使得2011年消費增長微乎其微。進入2012年以后,世界己內酰胺消費增長將會恢復正常,他預測遠期年均增長率在2.8%左右。 中石化巴陵石化公司的代表方芳也用數據證明了世界己內酰胺格局將產生大變化。目前,世界范圍內己內酰胺產能增長緩慢,預計今年產量將逐步恢復到428萬噸,同比增長25萬噸,開工率在87%左右。中國己內酰胺產能從2006年的36萬噸,至今年有效產能增長至58萬噸,預計完成產量54萬噸,開工率為93%。在此情況下,預計今年進口量減少至60萬噸,但進口依存度仍高達53%。聶文圣統計指出,2012年國內將有60萬噸以上的新建己內酰胺裝置投產運行,總產能將達到121萬噸。不過,考慮到新裝置投產運行難度較大,實際產量增長要少一些。“十二五”期間,中國擬建己內酰胺產能達到250萬噸以上,如果這些產能全部建成投產,中國己內酰胺400萬噸的產能,對世界產生的影響可想而知,中國因此可能從己內酰胺凈進口國變為凈出口國。 但值得注意的是,受高難度生產技術、原料等因素制約,己內酰胺國產化進程未必會像想象中那么順利,較高的進口依存度還將維持一段時間。 兩種創新促進錦綸需求增長 未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繼續提高,在技術創新使應用領域擴大,以及更有針對性的推廣措施的促進下,錦綸產品的需求量還會進一步上升,這是記者在會上得出的第二個結論。 近期與業內人士的多次探討,讓記者愈來愈深刻地認識到,未來紡織行業尤其是化纖行業轉變發展方式,特別要注重兩個方面的創新:技術創新與品牌創新。以往,行業在技術創新上取得了大量令人矚目的成就,各種新型纖維層出不窮、產品應用領域不斷擴大就是例證;但在品牌創新上,企業所作的嘗試卻微乎其微,很多業內人士對此并沒有引起足夠重視。“十二五”期間,這種狀況必須作出改變。 中國化纖工業協會錦綸專業委員會秘書長鄧軍在會上坦言,“今后要把注意力轉移到更能創造價值的地方。”記者明白,他所指的是,以往行業和相關企業在己內酰胺反傾銷上耗費了太多心血,但總是難以改變既定事實,反而忽視了對行業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的方面。他分析指出,當前錦綸行業存在的新矛盾,包括從緊的貨幣政策與亟待釋放的消費需求之間的矛盾;綜合成本上升與高性價比消費模式之間的矛盾;產業鏈自身在運營過程中存在的“慢周期”與“快時尚”之間的矛盾。而解決這些矛盾,有賴于包含技術創新與品牌創新內涵的產業集成創新。 鄧軍的建議是,在技術創新方面,組織錦綸產業鏈主要生產企業、工程公司、大專院校、科研院所等力量,建立產業技術創新聯盟;在品牌創新方面,由纖維供應商、服裝服飾生產企業、錦綸相關產業集群、服裝設計師、專業媒體、銷售終端等組成錦綸時尚同盟,通過舉辦設計大賽、展覽、新聞發布會,進行纖維吊牌管理等形式,提高錦綸認知度和品牌效應。目前,錦綸時尚同盟的籌備工作正在緊張進行。 來自聚酯產品的競爭將加劇 盡管錦綸行業蘊藏的新增長動力令人充滿期待,但來自各方面的競爭也不容忽視,其中以滌綸產品的替代效應首當其沖。 世界纖維年鑒總經理AndreasEngelhardt對于全球纖維發展的預測令業界人士振奮。他指出,至2030年,全球纖維產量將在現有基礎上增加6800萬噸,人均消費量將從2010年的11.8公斤增加到18公斤,而化纖將滿足全球3/4的纖維需求,工業領域對纖維尤其是高科技纖維的需求量將大幅增加。但他同時指出,滌綸產品由于較其他纖維具有成本優勢,且產品更新換代速度較快,市場份額將進一步擴大,產品性能將得到進一步增強,錦綸等品種,仍然面臨繼續被其替代的威脅。他建議錦綸企業一方面接受滌綸在纖維市場的主導地位,另一方面捍衛尼龍終端應用的中心地位。對此,CharlesFryer也指出,錦綸產品生產成本受原油價格的影響比滌綸產品大很多,并且隨著原油價格的上漲,其關聯性逐漸增加。因此,當世界原油價格持續高位運行時,錦綸產業將進一步面臨來自聚酯產業的競爭,企業還需強化錦綸產品的核心競爭優勢。 轉載本網專稿請注明:"本文轉自錦橋紡織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