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機對化纖業發展的影響
當前,由美國次貸危機引起的全球金融危機已經嚴重影響到了實體經濟的運行,而紡織行業是受此次沖擊比較嚴重的行業。隨著中國經濟的全球化趨勢加快,我國紡織產業國際市場的依賴程度可能已突破60%,作為紡織產業的基礎材料制造業——化纖行業必將受到更大的沖擊,可以這么說,紡織化纖行業的冬天已經來臨。應對金融危機,快速扭轉局面,是國家、行業以至各個企業當前最為緊迫的事務,除此之外,我認為,更應該關注我國化纖行業本身存在的諸多發展問題,應該在這次金融危機面前重新認識我們的行業及其發展。我在此闡述一下一些新的觀點: 1、化纖產業生產周期需重新定義 傳統認識中,工業中的生產周期是指產品從原材料投入生產開始,經過加工,到產品完成,驗收入庫為止的全部時間。 在化纖行業中,這樣的認識局限性是顯而易見的,與現代價值鏈的概念完全脫節,它沒有考慮到采購成本的變化,存貨、在制品、庫存品的減值以及非現金結算的損失等因素,而這些恰恰是影響利潤水平的重要因素,尤其在當前這樣的特殊時期。所以,我認為,化纖產業生產周期應包含采購周期、制造周期、庫存周期以及結算周期。從供應鏈流向來定義,生產周期應當是“采購→制造→銷售”聯成一體的一條完整的供應鏈,而完成整條供應鏈所有環節所需的時間才是一個生產周期。從價值鏈流向來定義,生產周期是指與該產品有關的資金流從開始到結束所需的全部時間。 之所以要這樣來定義生產周期,是因為這與企業經營是為了創造最大利潤這個終極目標相一致的。在產品相關的全部資金流沒有完全終止時,是不能認為一個生產周期已經結束了。在當前經濟不景氣的歷史條件下,化纖生產周期的長短往往取決于PTA、乙二醇存貨周期、產成品的庫存周期和內外貿易的結算周期,而這些周期越長,額外成本就越高,風險就越大,產品利潤水平就越低,企業的經營狀況就越困難。 2、供應鏈管理和支付體系創新是管理創新的核心 目前,絕大多數化纖企業所謂的供應鏈管理本質上就是簡單的采購管理,而采購管理的基本做法依然是傳統的下單采購模式,很多又只是建立在簡單溝通的低層管理基礎上,很難真正做到以價值為導向的供應鏈管理?,F代原材料交易模式是越來越前瞻化,因此就形成這樣的情景:供應商用做期貨的方式來控制企業的倉庫,而企業卻在用炒股票的方式來管理自己的庫存,這樣就導致了原料供應商把存貨時間損失和風險完全轉嫁給化纖制造企業。而化纖企業在紡織產業鏈上又屬于中間環節,受制于兩頭,不得不承擔更多的利益損失和經營風險。 真正的供應鏈管理要做到三件事:一是選好供應商,把好第一關;二是對供應商進行分級管理,優勝劣汰;三是重點維護戰略供應商,成為戰略伙伴,共擔經營風險。 此外,物流與資金流是永遠分不開的,供應鏈管理就必然涉及到支付方式,當前的支付體系,一般采用“定金+分期付款”的方式,在特殊時期,比如現在,可能采取延期付款的方式,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供應商的經營困難,也會削弱雙方的戰略合作關系,更談不上共擔風險了。這樣的支付體系,大大降低了資金的流動速度,不僅給供應商制造了困難,也為企業埋下了影響長期發展的苦果。因此,尤其在困難時期,更應采用更先進、更簡便、更快捷以及更低成本的現金先行支付和現金及時支付的支付體系,加速資金流動,維護資金鏈的彈性不致斷裂。而且,支付體系創新的成效必須以“Q(質量)、C(成本)、T(時間)、A(柔性)”來衡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