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橋紡織網—資訊頻道> 化纖信息> 化纖動態>正文
原本與化纖行業毫無關聯的大連橡膠塑料機械股份有限公司發布的一則公告,把國內化纖行業龍頭企業恒力集團推上了財經新聞的重要版位。
依據大橡塑(600346)8月7日公告,“經大連市國資委批復,原則同意恒力集團有限公司作為大連國投集團協議轉讓大連橡膠塑料機械股份有限公司29.98%股權的受讓方。”
這意味著,下一步他們雙方將要上演的是,恒力集團旗下恒力化纖借殼“披星戴帽”的大橡塑“曲線”上市的故事。
無獨有偶,今年以來,聚酯行業的另兩位“大佬”——江蘇盛虹集團和桐鄉新鳳鳴集團也都踏上了沖刺IPO的道路。對此有業內人士指出,在資本市場和化纖行業自身的市場行情都振蕩調整的現階段,幾家龍頭企業卻不約而同地沖刺資本市場,這充分表明當前行業競爭的嚴峻性,也顯示了企業之間競爭格局的微妙性。而進軍資本市場尋求資本助力,既是戰略上的突破,也是壓力下的應對。
從沖刺IPO到“曲線”借殼的波折
從沖刺A股IPO無果,到最終選擇“曲線”借殼上市,近幾年一直積極謀劃上市的恒力集團的上市之路可謂波折重重。
作為行業里的龍頭企業,恒力集團近幾年積極奉行多元化擴張發展思路,形成了石化——PTA——聚酯——織造等較長的產業鏈,旗下包括吳江化纖織造廠、江蘇恒力化纖、江蘇博雅達紡織公司、蘇州蘇盛熱電公司、恒力(宿遷)工業園等多元產業。
恒力化纖成立于2002年,位于盛澤鎮,注冊資本22.08億元,是恒力集團旗下的核心企業。恒力化纖的主要產品為POY(滌綸預取向絲)、DTY(拉伸變形絲)、FDY(全拉伸絲)以及滌綸工業長絲,旗下“恒遠”牌滌綸長絲在市場上占有率較高。目前,其滌綸民用絲產能約140萬噸/年,滌綸工業絲產能約20萬噸/年,瓶片產能約45萬噸/年。
企業謀求快速擴張當然需要雄厚的資金作支撐,為此,近幾年恒力化纖一直積極謀求上市。2012年恒力化纖進行上市輔導,2013年沖刺A股IPO。據當時的招股說明書,公司擬發行普通股4億股,進行“恒科新材料年產20萬噸功能性差別化纖維項目”和“年產20萬噸超細超仿真復合纖維項目”的建設。
但此后,恒力化纖沖刺IPO無果,最終不得不選擇“曲線”借殼。業內人士指出,由于化纖企業的連續贏利能力不強,因此IPO的過會率一直不高,但對于恒力來說,上游的煉油項目需要投入大量資金,因此借殼成為一個相對便捷的上市途徑。而最終把借殼的對象瞄準了大連大橡塑,有分析人士認為“這是得到了大連市相關部門的積極促進”。
主業為橡塑機械的大橡塑2014年已陷入虧損,并預計2015年上半年再虧1.25億元。為了保住“殼資源”,自2014年開始大橡塑便積極謀劃重組。期間,它曾兩度推出重組方案,但都被大連市國資委否決。直到今年6月,大連國投集團宣布將協議轉讓其所持大橡塑29.98%的股權,并公開征集受讓方。
依據大橡塑6月30日的相關公告,股權受讓方所應具備的基本條件為:“最近3年(2012年~2014年)已經在大連轄區內建設投資總額不少于100億元,并承諾未來3年內在大連市轄區建設投資總額不少于200億元的生產基地。”
其財務狀況所應具備的條件為:“受讓方2014年度經審計的合并報表總資產應不少于200億元,凈資產應不少于50億元。受讓方最近兩年(2013年~2014年合并報表口徑計算)連續贏利,其中2014年度經審計的營業收入不低于200億元。”
對此有業內人士認為,能滿足這種條件的只有恒力集團、中石油。公開資料顯示,中石油在大連市投資了煉化一體化項目,而恒力集團則于2010年設立了大連恒力石化,分兩期建設了660萬噸/年的PTA項目,一期投資金額為180億元,二期則為80億元,接下來還計劃投建50萬噸差別化滌綸長絲以及各類高級服飾用布項目。
“謎底”最終通過8月7日的公告揭開。依據大橡塑公告,恒力化纖借殼上市的步驟為:
第一步,大連國投集團將其持有的大橡塑29.98%的股權協議轉讓給恒力集團,轉讓價格為13.44元/股。恒力集團以現金支付股份轉讓對價,也由此成為上市公司大橡塑的大股東。大連國投集團原本持有大橡塑120579500股股份,占其總股本的41.53%,為該公司第一大股東。本次一次性將87044563股(占股29.98%)協議轉讓給恒力集團后,大連國投集團仍將持有大橡塑33534937股,但占股比例下降為11.55%。
第二步,大橡塑剝離其名下全部資產、負債、業務、人員,大連國投集團會成立一家全資子公司予以承接。
第三步,大橡塑將以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方式購買恒力化纖99.99%的股份,并向不超過10名符合條件的特定對象非公開發行股份募集配套資金。
本次重組完成之后,恒力化纖將成為大橡塑的控股子公司,恒力集團成為大橡塑控股股東,而大橡塑也將更名為“大連恒力石化股份有限公司”,主營業務變成滌綸。
聚酯行業競爭格局“風云激蕩”
對于聚酯行業整體的競爭態勢,化纖行業資深觀察者顧超英指出:“目前國內滌綸民用絲行業的產能存在結構性過剩,此前那種依靠‘以量取勝’的規模經濟時代已經過去,投入產出大、毛利率卻很低的模式在當前已經遇到挑戰。如今,最能應對激烈市場競爭的做法是,將‘雞蛋不放在同一個籃子里’。”
積極謀求上市的,不只是恒力化纖。今年以來,桐鄉新鳳鳴集團、江蘇盛虹集團都開始沖刺IPO。
對此,一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指出,當前聚酯市場上多家“領頭羊”的競爭非常激烈,卻又各有所長,而如果其中幾家能夠進入資本市場,或將引發市場競爭格局的微妙變動。
那么,當前的聚酯市場究竟是怎樣的一種競爭格局?已經得到行業普遍認可的是,一些具有強勢競爭力的行業“大佬”已初步形成。
如果從營業收入規???,各企業的綜合實力可較為直觀地體現。公開可查的數據顯示,榮盛石化2014年實現營收318.1億元,同比增長8.36%,但凈利潤虧損34712.69萬元。恒逸石化2014年實現營收280.63億元,但由于受PTA參股公司嚴重虧損影響,自重組上市以來,凈利潤首次出現虧損,全年虧損3.53億元。桐昆股份2014年實現營收250.94億元,同比增加13.36%。新鳳鳴集團2014年營收為147.55億元,凈利潤為29139.11萬元。恒力化纖2013年的銷售收入約為139.18億元。
但如果從細分產品品類看,各聚酯龍頭企業的競爭格局卻又錯綜復雜,各有千秋。
DTY方面,盛虹集團屬于“掌舵級”,其日產能約2500噸,對行業的“掌控力”強。其DTY差異化品種齊全,包括陽離子、有光/半光/消光、陽/滌復合,各系列產品的產能屬于行業最大,大多數品種的品質屬于行業最好??傮w看,盛虹在DTY品類上具有行業定價權。
榮盛的DTY產能目前約1100噸/日,但浙江工廠主要以粗旦為代表。恒力的DTY產能約800噸/日,恒逸約900噸/日。值得關注的是,桐昆股份、新鳳鳴的DTY產能目前也在增加,今明兩年都有大的產能擴張。
POY方面,桐昆股份、新鳳鳴具有領軍優勢,其他如申久、鷹翔、開氏/天元、翔盛、南方、振輝等具有一定的市場影響力。而目前,POY行業贏利狀況急劇壓縮,桐昆股份、新鳳鳴也積極向DTY行業延伸,開拓新贏利點。
從具體產能看,桐昆股份POY/FDY的產能為8000噸/日,新鳳鳴為4000噸/日,申久POY/FDY為1000噸/日,盛虹POY外銷為750噸/日,振輝POY外銷為250噸/日,長樂POY為650噸/日,明輝POY為600噸/日,宏泰為650噸/日,鷹翔POY/FDY為1000噸/日,雙兔為50萬噸/年,東南為50萬噸/年,南方為18萬噸/年,翔盛為36萬噸/年。此外,慈溪市場上華星、華鑫、金盛等還各有一套POY裝備。“從各家的量上,基本可以判斷出其產品的市場影響力。”上述業內人士說道。
而在FDY方面,恒力影響力很大,品牌價值高,具有定價權,億豐(天圣)的產能則最大。
此外,福建聚酯行業相對獨樹一幟,其企業產品主要覆蓋福建、廣東區域市場。銷售價格、銷售方式也與江浙工廠有所不同,價格基本高于江浙二線工廠,銷售存在一定賬期,以福建百宏、錦興為龍頭。
從整體經營思路看,各龍頭企業也存在一定差異。
上述業內人士指出,盛虹向上游的延伸相對謹慎,比如其PTA每年的產能維持在160萬噸左右,多為自用,但其在下道染整環節的競爭力很強;恒力、榮盛石化、恒逸石化向上游的延伸較長,其中恒力的織造能力很強,榮盛和恒逸共組的逸盛石化則是PTA“霸主”;桐昆股份相對專注于聚酯領域,但也向上游延伸,目前擁有PTA產能180萬噸/年;新鳳鳴則一心專注于聚酯,POY地位居行業第二,僅次于桐昆股份。此外,申久、鷹翔雖沒有擴產能,但資金實力較強,財務成本較低。
誰將勝出?誰將黯然出局?
一個不容回避的事實是,當前國內的化纖行業中,“兩極分化”的現象愈發明顯,而這也是任何一個行業發展的規律。無論如何,聚酯行業加速角逐的帷幕早已拉開,誰將是最后的贏家“剩者為王”,誰又將被淘汰“黯然出局”,時間自會給出答案。
企業“扎堆兒”沖上市當然可喜可賀。但是,當前聚酯企業面對的形勢卻實在難言樂觀。上游環節,PTA行業產能過剩態勢進一步加劇,PTA業務全線虧損。從最為重頭的聚酯長絲行業情況看,行業結構性、區域性、階段性過剩的特征仍然顯現,下游需求疲軟的狀況沒有根本性改善。
一名聚酯行業業內人士指出,國內滌綸長絲行業的景氣度自2011年4季度起逐步回落,整個行業進入結構性深度調整期,至2013年到達谷底,之后低位徘徊。2014年4季度起,滌綸長絲行業在長期的底部調整之后有所回暖,供需矛盾有所緩解。2015年以來,隨著下游需求逐步恢復,行業景氣度逐漸回升,但整體看,目前仍不容樂觀。
誰都不想被淘汰。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恒力、盛虹、新鳳鳴等積極謀求上市的動因就很好理解。在不樂觀的大行情下,各龍頭企業要想鞏固既有市場,持續維持競爭優勢,并適度尋求突破發展,對資金的渴求勢必強烈,因此尋求上市,降低融資成本可謂是必然之舉。而且,從戰略上看,踏入資本市場是實體企業尋求快速擴張的“助推器”,這已是業界的共識。
對此,顧超英表示:“目前,連再生化纖企業都想著通過跨進資本市場來提升自身競爭實力,如蘇州玖隆于今年6月登陸‘新三板’,何況原生企業呢?我認為,那些有實力的企業應該積極籌備上市,在嚴峻的市場考驗下逆境謀發展。因為只有有了充足的、低成本的資金,才可以在經濟和行業的轉型期有所作為。”
對于聚酯行業未來的競爭格局,上述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預測,隨著各家聚酯企業的持續擴張和激烈“爭斗”,將來的聚酯市場上,浙江蕭山板塊的榮盛、恒逸、開氏/天元,桐鄉板塊的桐昆、新鳳鳴,江蘇盛澤板塊的盛虹、恒力,福建板塊的百宏、錦興將強者愈強,最有可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剩者為王”。“無論是從產業整體布局、上下游配套能力看,還是從產品品種的齊全和贏利能力看,他們的競爭力都將是最強的。”這名業內人士說道。此外,他認為,太倉申久、盛澤鷹翔、億豐(天圣)也具有一定的競爭力。
但另一方面,那些競爭能力差、甚至持續虧損的小企業將處境危險。
另一名業內人士指出:“那些聚酯產能在25萬噸左右/年的工廠,接下來的日子會很危險,他們本來就沒有掙到多少錢,而且目前仍在虧損,這樣下去還能持續多久呢?還有一些競爭力本就有限的企業,在今年低迷的行情下,仍在新開聚酯生產線,這究竟能起到多大作用?”而事實上,行業洗牌已經開始,比如遠東石化、賜富已經被淘汰,下一個出局的,又將會是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