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橋紡織網—資訊頻道> 化纖信息> 化纖動態>正文
當前聚酯滌綸行情經歷深度調整。江蘇太倉明輝日前正式宣布破產。不過,業內人士指出,像明輝這類企業的倒下,是行業洗牌的正常體現,應該正確看待,國內滌綸行業整體的低谷終將過去,只是時間長短的問題。
創立時曾一度雄心萬丈的江蘇明輝化纖,最終沒有熬過本輪持續調整的聚酯滌綸行情。
11月15日,江蘇省太倉市明輝化纖科技股份貼出的一份公告,在業內引起一片嘩然。依據公告,由于資金鏈斷裂,公司將進行破產重組,并對全體員工作出解除勞動合同的決定。至此,前段時間以來鬧得沸沸揚揚的明輝破產倒閉傳聞也終于有了定論。
明輝的生產設備配置一度是比較先進的,為什么最終會走到破產這一步?記者對多位江蘇聚酯滌綸行業人士進行了采訪,試圖梳理出明輝化纖在近幾年的經營中面臨的一些困境,也希望能給其他聚酯企業帶來一些警示。
資金鏈斷裂直接導致破產
明輝化纖位于江蘇省太倉市沙溪新材料產業園,由太倉市10家具有一定實力的化纖加彈企業聯合投資成立。
明輝的年產能約為25萬噸,主營POY。依據明輝最初的投資計劃,還將建設DTY項目,但最終計劃擱置。明輝POY項目2010年開始引進,2012年5月投產,總投資約10億元。據了解明輝的一名江蘇聚酯業內人士回憶,明輝在最初投建時,啟動資金部分由10家股東分別出資3000萬元,合計出資約為3億元,其余資金均從銀行貸款所得。
“明輝并非上市公司,融資成本偏高,數額龐大的銀行貸款,每個月都會產生大量的利息,這種壓力很大。同時,2012年~2015年,據我們了解,明輝又陸續從銀行貸款十幾億元用來經營,負債高企,并且它是在2012年進入市場,正好處于聚酯行情一路下行的階段,每月的產品銷售額相當一部分要用來償還銀行的利息,又怎么可能贏利呢?”在談到明輝破產的主要原因時,一名江蘇知名聚酯企業部門經理這樣表示。
另一名江蘇聚酯企業銷售經理也表達了同樣的觀點。他分析認為,明輝財務費用較高是其破產的一大因素。“舉個最簡單的例子,桐昆股份上市后,其POY產品1噸財務費用不到100元,而明輝POY每噸的財務費用卻達到幾百元。在POY產品微利甚至是步入虧損時代,這種情況可直接導致現金流的虧損,長期持續后果是很可怕的,關系生死存亡”。
明輝已然破產,而近來同時陷入破產傳聞的浙江紅劍集團有限公司的狀況目前仍不明朗?,F有24萬噸聚酯滌絲年產能的紅劍集團于1999年成立,曾獲得“中國化纖企業50強”等多個榮譽。然而由于資金鏈斷裂、牽連擔保等,紅劍集團也已于8月22日正式停產。
不止明輝、紅劍,據不完全統計,自2012年起,陸續有聚酯化纖企業因資金鏈斷裂等因素進入破產清算。如2012年聚酯滌綸長絲年產能為30萬噸的浙江化纖聯合股份有限公司與聚酯滌綸年產能為10萬噸的江蘇三鑫化纖有限公司,2014年聚酯滌綸長絲年產能為20萬噸的江蘇神羊化纖有限公司、聚酯滌綸長絲年產能為40萬噸的浙江賜富化纖集團,以及今年聚酯滌綸年產能為20萬噸的浙江龍騰化纖集團都已被淘汰出局。
上述業內人士分析指出,包括明輝在內的一些聚酯企業是在2008年的“4萬億元”政策的刺激下快速擴張起來的,在本輪聚酯滌綸市場行情低迷的情形下,銀行為了防范風險,對企業進行收貸抽貸,這也直接導致了一些中小型產能聚酯企業的“死亡”。“這也給我們帶來一些反思,如果相關部門在對企業貸款方面能加大監管力度,銀行在對企業發放貸款時能更加重視對投資項目的評估,或許風險會下降一些。”這名業內人士這樣感慨。
股東過多、內耗過大是一大誘因
除去行業環境、市場需求等外部原因,明輝管理不善、股東過多、內耗過大等內部原因也是導致其破產的重要因素。
上述江蘇知名聚酯企業部門經理指出,明輝的10家股東都經營著自己的化纖廠,各自的企業也都有一定的贏利能力,其中一家股東旗下的公司每年DTY的銷量在3萬噸~4萬噸左右。
另一江蘇聚酯企業銷售經理表示,明輝年產25萬噸聚酯項目建設的初衷之一,是建立在為這10家股東企業提供POY產品的基礎上。明輝的POY產能約為600噸~700噸每天,而10家股東可自行消化300噸~400噸,約60%左右。同時,太倉市化纖市場集中在沙溪、璜涇兩個區域,平均每天化纖用量達到1萬多噸,明輝其余產能因此也有很好的銷售出路。
然而,明輝資產負債率過高,導致企業財務負擔沉重,償付能力嚴重不足,由此產生財務風險較重。“明輝在運行時,管理層在財務與采購、銷售方面經營不完善,由于整體產能偏小,單位管理費用偏高。別人1噸產品的均攤費用成本約1200元,而明輝1噸產品的均攤費用約為1500元,再加上市場行情不佳,企業想要贏利簡直是難上加難。”這名部門經理指出。
同時,10家股東在購買明輝POY產品時的壓價也為明輝的經營造成較大的壓力。“POY當前本身就是薄利,贏利困難,而10家股東企業從明輝提取POY時,比市場上平均每噸的價格要低200元~400元,在企業經營日益困難的情況下,這無疑是雪上加霜。”他表示。
他建議,“企業應重視加強財務風險意識防范和控制,完善企業管理,同時應為企業的發展前景考慮。”
POY行情下行加速明輝淘汰
據介紹,明輝聚酯聚合采用北京中紡院成熟工藝技術,紡絲設備采用德國進口巴馬格設備,技術裝備都在當時屬于先進行列,所生產的產品品質也較高。然而明輝的聚酯產品是在2012年以后投入市場,正好處于聚酯滌綸行情下行時期,并未享受2009年~2011年聚酯行業的暴利行情,這也是其企業贏利壓力較大的原因之一。
據上述知名江蘇聚酯企業部門經理介紹,2010年~2011年那段時間,POY產品的整體價格較高,贏利能力較強。2010年年底左右,POY產品平均價格可以賣到1.2萬元/噸左右,平均每噸的利潤一度能達到1000元左右。此后,POY產品價格開始進入持續下滑通道。2012年以來,POY平均價格從約1萬元/噸下滑到2014年的9000元/噸左右,今年價格更是持續下跌到6000元/噸~7000元/噸,較2010年價格下跌幅度達到50%~58%。
“當前POY本身熔體成本就達到約5700元/噸,在目前的價格行情下,有些聚酯企業已經處于盈虧邊緣,甚至步入虧損通道。”他表示。
而造成POY價格一路下跌的一個重要原因,則是聚酯產能出現的階段性、結構性過剩。上述業內人士指出:“2010年~2011年,受政策刺激,聚酯產業鏈上下游都在擴張,所以產需整體相對平衡,需求旺盛,因此POY價格也就較高。但目前,上游原料行業整體仍在慣性擴張,紡織品終端需求卻沒有及時跟上,需求低迷。在這種現狀下,不少POY企業為了?,F金流,只能壓低價格拋庫存,勢必會引起企業之間的相互降價。
同時,明輝聚酯產能體量較小也是其在市場中競爭力較差的原因。明輝25萬噸的年產能,每天產量只有600噸~700噸左右,而聚酯“龍頭”企業如桐昆每天的產量能達到1萬噸,這是明輝無法超越的。
“2016年聚酯行業形勢仍較嚴峻,行業‘周期性低谷’顯現,企業不得不經歷難熬的苦日子。在江浙地區,產能規模與明輝類似,在2000年左右投產的企業,有一些已經因為種種因素而陸續倒閉,而那些在2012年~2013年以后新上的中小型聚酯企業,接下來的處境將很危險。”上述負責人這樣預測。
點評
企業經營界一直有一句話:“一分錢難倒英雄好漢。”在太多企業經歷的大敗局中,資金鏈斷裂都是首要因素。
在很大程度上,最終導致明輝走向破產的系列困境,只是其中一個“縮影”。尤其是沉重的資金壓力和財務負擔是壓倒明輝的最為直接的誘因,也是最后一根稻草。
事實上,紡織工業產業鏈條上更多的中小型化纖、紡織、服裝企業,面對融資渠道有限、融資成本高、上市困難等多重因素,都面臨著很大的資金壓力。產品的差別化研發當然是突圍之路,但很多中小型企業的苦楚在于,如果肯于投入研發便需要數額不菲的資金,而資金壓力越大、現金流越緊便越容易削減研發投入,久而久之,形成惡性循環。中小型企業資金抗風險能力本就較弱,如果產品再無特色、無優勢,一旦遭遇低迷的市場行情,經營面臨舉步維艱,甚至出現虧損、倒閉的情況就不難理解,更何況是在POY產品品種趨于單一、品質同質化的境況下。
在“萬眾創業”的時代,中小型企業的興起將會層出不窮。在化纖工業持續調整升級的現階段,仍有不少中小型企業面臨不小的經營壓力。這些企業進入市場的時機選擇、自身經營戰略得當與否、產品有無特色當然非常重要,但另一方面,越來越完善、多元化、市場化的融資渠道的建立,銀行等部門對于新投資項目須進行更加科學的評估和論證等系列外圍因素的配套“護航”,在某種程度上更為關鍵。唯有外部生存環境與企業內部經營同步進行持續優化,才能避免下一個“明輝”的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