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橋紡織網—資訊頻道> 化纖信息> 化纖動態>正文
慈溪在全國的知名度并不高,即便剛剛結束的“首屆寧波國際馬拉松”就在慈溪舉行,但電視臺的解說里依舊沒有多少提及慈溪的內容。但在江浙一帶,慈溪的名氣并不比寧波差,這座縣級市在改革開放后,一直以“有錢”而聞名于江浙。
慈溪位于寧波北部,與上海市隔海相望,2008年通車的杭州灣大橋,讓慈溪與嘉興直接連通,更縮短了慈溪與上海的距離。這座大橋直接啟發了寧波的管理者,讓其舉全市之力在慈溪建造了杭州灣新區。新區迅速崛起,慈溪卻只能回憶往昔。
與杭州灣新區的崛起不同,慈溪的老城區正在經歷經濟轉型的種種痛苦:破舊的廠房人去樓空,整棟轉讓的房屋隨處可見,而業已建成的新樓盤也人跡罕至。人口流失、資本流失正深深困擾著原本富裕的小城。
出走的首富
陸漢振是慈溪當地的風云人物,他的名字是國際收藏界最知名的中文名字之一,20世紀末到21世紀初的大約20年時間里,他是慈溪毫無爭議的首富。
脫胎于“慈溪縣錦綸廠”的金輪集團,是陸漢振的主要產業,在經過十多年的改革和發展后,于21世紀初形成化纖紡織、熱能發電、房產開發等多行業多所有制的大型企業集團。
在金輪集團最輝煌的時期,擁有員工近萬人,總資產23億元,年銷售總額高達13億元,年利稅總額超過了1億元,出口創匯4525萬美元,以生產錦綸簾子布為主的化纖紡織產業,國內市場占有率達35%,是亞洲最大的簾子布生產基地。
但可以查詢到的陸漢振及金輪集團的信息在2005年左右卻戛然而止,此后關于“金輪”的搜索內容,被一陸姓企業家在位于江蘇的“金輪股份”所替代。
10月22日,再次探訪這家曾經輝煌的企業時,發現早已物是人非。
金輪集團的辦公大樓位于金輪大道,據當地一位老人介紹,這條路曾經是金輪集團廠區內的一條主干道,因此得名。位于金輪大道旁的“金輪集團宗漢變電所”大門緊閉,透過門縫可以看到院內雜草叢生,顯然已廢棄多時。該變電所的另一出口已成為廢品收購站,一家從事廢品收購的人家在此處搭建了帳篷。
金輪集團的辦公樓是一座10層高的建筑,內有房間超過200間。但該建筑的門衛表示,這里已經幾乎沒有金輪集團人員辦公,目前該樓的多數辦公房屋已經出租給附近的施工單位做“項目部”使用,金輪集團已經整體搬往江蘇。
金輪集團原資產部一位工作人員證實了上述說法,該工作人員表示,“金輪集團資產管理部已經解散,相關負責人已經赴江蘇任職,公司已經整體搬往江蘇。”
“今年的感覺非常明顯,好像一下子人就都走了。”慈溪市一位出租車司機稱,“以前本地人與外地人的比例大概能有一比一,但是今年春節之后開始,外來人口突然就走了很多,我感覺大概少了三四成;店鋪關門的也不少,差不多也有三四成,而且很少再有新開業的店鋪。”
慈溪當地一位孫姓商人表達了同樣的感受。“關店的有30%左右,剩下的70%則在賠錢。”該商人表示,“陸漢振就是我們這的李嘉誠,他是投資風向標,他都走了我們自然也得重新考慮。現在陸漢振把金輪集團的地全賣給了房地產商,那片廠區現在全都是各種各樣的新樓盤,可是蓋完也沒什么人買,基本都在那放著。”
實地探尋金輪集團原屬土地時,驗證了孫姓商人的說法。金輪大道兩旁至少有三處已完工的樓盤及一處洋房別墅樓盤,而另有兩座樓盤仍在建設中。
金輪集團辦公室一位工作人員表示,陸漢振及所有主要領導均已不將慈溪設為主要辦公地址。
一半火焰一半海水
與慈溪老城區的蕭條相比,杭州灣新區卻是一片繁忙景象,施工場景隨處可見。
上述孫姓商人表示,慈溪大多數企業已經在新區拿地蓋房,準備將生產線搬到新區。但這一進度并不明顯,根據杭州灣新區的官方統計,截至2014年,杭州灣新區有常住人口僅17.7萬人。
杭州灣新區的人口增長速度,并不足以彌補慈溪整體的人口流失;但杭州灣新區的經濟增速,的確填平了慈溪市經濟放緩的步伐。
2014年,杭州灣新區主要經濟指標增速均在25%以上;其中,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30億元,同比增長34.6%;完成工業總產值1050億元,同比增長30.7%;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300億元,同比增長28.4%。
財政總收入完成65.31億元,同比增長58.2%;其中,國稅征收收入41.98億元,同比增長84.2%,地稅征收收入20.01億元,同比增長36.3%。國稅超過80%的收入表明了其發展模式的傾向性。據了解,僅上海大眾一家企業,納稅額便高達14.70億元。
據一份今年1至3月份的經濟情況統計公報顯示,慈溪市一季度整體經濟增速為12.3%,但扣除杭州灣新區的增長數據后,屬于慈溪市級的經濟增速只有6.3%;工業總產值慈溪整體增速為30.5%,而扣除新區后,其工業總產值增速僅為0.5%;工業利潤總額,慈溪市整體增速為119.9%,扣除新區后,其工業利潤總額增速為-21.4%。
“新區對外來大型企業的照顧,明顯要強于對我們這些本地土生土長的中小企業,現在我們面臨的局面就是,要么搬到新區去受氣,要么離家出走去別的地方。”上述孫姓商人無奈地對記者表示,“老城區這邊的政策越來越少,就是為了讓我們都搬到新區去,新區那邊又光顧著招大項目,我們去了是熱臉貼上冷屁股。”
而對慈溪而言,一面是老區的沒落,一面是新區的崛起。但對于孫先生這樣的本土商人來說,那一邊卻不是他喜歡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