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橋紡織網—資訊頻道> 化纖信息> 化纖動態>正文
聚酯滌綸行業的發展一直是我國化纖工業發展的重中之重。當前,化學纖維約占我國紡織工業纖維總產量73%,而滌綸占整個化纖工業總產量的60%~80%。今年1~8月,我國化纖工業總產量為3088.58萬噸,其中滌綸行業總產量為2500.45萬噸,其占比高達80.96%,足見其“位高權重”。因此,當前在化纖下游織造和服裝零售市場整體需求低迷態勢難見明顯改觀的大背景下,聚酯滌綸行業的市場行情和發展走向備受整個化纖行業關注。
10月23日,由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和廈門市海滄區政府聯合主辦的“2015中國(海滄)聚酯滌綸產業鏈年度論壇”在廈門海滄召開。來自中石化、儀征化纖、榮盛、恒力、盛虹、桐昆、新鳳鳴、百宏、翔鷺等國內聚酯滌綸產業鏈上的多家龍頭企業代表,圍繞“綠色化、功能化、智能化”三大主題,就聚酯滌綸市場行情何時好轉,滌綸長絲如何淘汰落后產能進行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如何推進滌綸行業產品差異化、綠色化以及智能化制造等熱點話題進行了深入探討。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高勇,中國工程院院士蔣士成,原國家發改委產業協調司巡視員、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副會長賀燕麗等嘉賓出席了論壇。
關于聚酯滌綸行業當前的行情,多家企業表示,行業正處于發展平臺期,調整提升仍需時日。至于行情何時好轉,多家龍頭企業各有判斷,比較樂觀的判斷是好轉要到2017年或2018年。榮盛等企業表示,今年的市場行情整體好于去年,庫存壓力小于去年同期。但悲觀的判斷認為,好轉要等到2020年,下游需求持續低迷是根本原因。
對于行業下階段的制勝關鍵,專家和企業則達成了一些共識。一是滌綸民用絲行業未來5年的增長潛力主要靠更新改造。對此高勇指出,“十二五”期間,我國聚酯滌綸產業產量急劇增長,同時在批量化、功能化上取得了很大成績。當前,化纖工業存在產能的階段性、結構性過剩狀況,主要體現在滌綸產業。“十三五”期間,我國纖維加工量每年約有150萬噸的增量,將主要是化纖用量增長,而化纖用量增長主要是產業用紡織品用量的增長,預計產業用紡織品的纖維用量占比將由目前的1/4提升到1/3,但這并非意味著滌綸民用絲不增長。“‘十三五’期間,聚酯滌綸民用絲的增長將主要依靠更新改造來實現,這種改造分為兩部分:一是新產能代替舊產能,先進產能代替落后產能;二是用更多的適應消費者需求的纖維替代常規纖維品種,調整纖維結構。”高勇強調。
另一個共識是持續推進產品差別化、綠色化和制造智能化將是制勝關鍵。在提升產品差別化率方面,加快高性能化聚酯滌綸產品的研發和應用至關重要。對此,總后勤部軍需裝備研究所博士郝新敏指出,高性能滌綸纖維的內涵包括差別化、功能化、綠色化和智能化,比如輕量化(化纖仿羽絨)、超細化等屬于差別化,熱、濕、電磁等傳導屬于智能化。“現在到了中國引領全球滌綸產業趨勢的時候了,這就要進行系統化創新。”郝新敏說道。
綠色制造方面,隨著環保要求越來越嚴格,原液著色纖維、無染纖維將成為化纖行業重點發展方向之一,這也是實現綠色化發展的重要內容,其中原液著色滌綸是最重要的品類。中國紡織科學研究院廉志軍認為:“無染色,更出色。傳統印染高能耗、高水耗、高排放,加工每噸織物水耗上百噸。而無染纖維的運用從根本上解決了染色的消耗和排放。”
對于“十三五”期間我國聚酯滌綸產業的整體發展思路,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秘書長王玉萍強調:“重視創新是行業當前的出路,應通過科技進步加快聚酯滌綸行業結構優化和優勝劣汰,要用創新活力化解行業難題,把行業發展的關注點從關注硬實力轉化為注重包括資源、渠道、技術、品牌、服務、市場影響力等在內的軟實力。滌綸產業在化纖工業中是重頭,希望滌綸產業加速創新從而帶動整個化纖價值鏈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