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關鍵點描畫化纖行業升級路線圖
2014年9月3~4日,由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主辦,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中國紡織國際交流中心、蕭山區人民政府共同承辦的第20屆中國國際化纖會議(蕭山2014)在浙江蕭山召開。 圍繞“以創新和產業鏈合作驅動化纖產業可持續發展——新趨勢,新契機,新活力”的會議主題,來自國內外的相關行業組織負責人、專家學者、企業代表就中國化纖產業如何實現發展模式的轉變進行了探討??刂飘a能增長,保持總量平衡;創新驅動,轉變增長方式;踐行綠色生產環境友好理念,實現可持續發展;產業鏈上下游加強溝通合作,共同促進行業發展。從這些熱點話題中,不難看出未來行業發展的方向。 關鍵點一: 總量平衡 從總量來看,未來3年,中國不需要增加化纖生產能力。在一定控制下回歸平衡的市場將迎來一個雙贏的局面。 產能過剩已經成為當今的熱詞,引發行業擔憂。纖維年鑒咨詢公司總經理AndreasEngelharddt在分析全球化纖市場供求關系時表示,中國的化纖產量占全球總量的66%,因此中國的化纖產業受產能結構性過剩影響也最深,面臨困難的企業數量在增加。近20年來,中國滌綸紡絲產能的投資超過了全球需求的增長速度。產能和下游需求之間逐步擴大的距離加劇了市場競爭,導致開工率和利潤率下降。了解紡織產業鏈的產能情況和市場規模以及消費端的預期有助于防止過剩。 在近些年的高速增長之后,究竟未來還有多少化纖產能的增長空間呢?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會長端小平介紹了相關機構對此的專業預測。中國國家信息中心利用定性分析法,通過30年歷史數據發現了纖維需求量和經濟增長的正相關性。中國國家信息中心預測,2017年全球纖維加工量將達9800萬噸,化纖產量為6800萬噸。其中中國纖維加工量5730萬噸,化纖產量為4950萬噸。日本化纖協會以全球人口和經濟增長為影響因子,測算出2016年全球纖維最終消費可達8900萬噸。 端小平表示,過去二十多年,全球紡織纖維加工總量保持了3.02%的年均增長速度,中國的增長速度遠高于全球。根據統計數據,1990~2013年,全球紡織纖維加工量年均增長3.02%,其中化學纖維年均增長5.06%。1990~2013年,中國紡織纖維加工量年均增長9.28%。1992~2013年,中國化學纖維加工量年均增長11.96%。隨著全球經濟增長和人均纖維消費量的提高,全球纖維加工量仍會進一步增長,預計年均增長速度在2.8%~3.0%,增量絕大多數是化纖。中國的增長速度將繼續高于全球平均水平,但中國的增長速度會由于基數的原因,并且隨著全球分工的調整和中國經濟的降速而出現較大幅度的下降。單從總量來看,未來3年,中國不需要增加化纖生產能力。 AndreasEngelharddt也表示,市場份額的絕對優勢要求中國作出必要的產業結構調整,就像過去的美國和歐洲那樣產業重組、縮小規模、轉向細分市場。在一定控制下回歸平衡的市場將迎來一個雙贏的局面。 關鍵點二: 創新驅動 中國化纖業未來發展的核心是創新驅動。這種創新,不僅是技術上、產品上的創新,還包括與現代經濟和科技發展一致的經營方式和手段的創新。 經過二十多年的快速發展后,中國化纖業結構性產能過剩、部分高新技術纖維和發達國家的差距大、產品的附加值不高、自主創新品牌少等問題也清晰地擺在眼前。面臨新的形勢,中國化纖業清醒的看到了未來發展的核心——創新驅動。這種創新,不僅是技術上、產品上的創新,還包括與現代經濟和科技發展一致的經營方式和手段的創新。 中國工程院院士俞建勇表示,創新是實現產業升級的關鍵要素。創新要體現產業發展的趨勢。目前紡織產業科技創新要求實現產品高端化、多元化,適應新興產業發展和生態建設要求并開拓未知領域。新興科技的交叉與融合,形成了多維發展空間。纖維材料科技的發展趨勢是:發展高性能纖維、高功能纖維、生物基纖維、循環再生纖維、納米纖維等品種,實現超常的性能、差異化、生態化;利用多重組分復合、高次結構構筑、有機—無機雜化,實現材料科技與纖維加工的高度融合;以原料多元化促進纖維資源可持續發展;實現智能化數字化纖維加工流程;以應用為導向、產業鏈垂直整合和橫向整合為基礎實現纖維應用的優化。 他提出,要實現引領與創造應建立起纖維材料科技創新的體系。如纖維原料應用評價體系,包括原料成分及特性分析,聚合與紡絲可加工性評價,產品性能功能評價(生物降解與低碳)。纖維制備創新體系,涵蓋纖維結構性能調控,共聚與接枝改性,熔體直紡在線添加,纖維表面改性,長絲混纖,多組分紗線等環節。建設產品消費體驗中心,如建立服裝、家紡體驗館,讓消費者親身體驗產品功能,提升專業化服務水平;建立產業用紡織品應用評價與工程設計體系,實現專業化對接等。 關鍵點三: 環境友好 環境友好是下一階段化纖產業結構調整轉變發展方式的核心。 在重視環保的時代主題下,不少企業致力于實現纖維資源的回收再利用,發展具有生物可降解特性的產品,實現綠色生產。實現環境優化,才能實現可持續發展已成為共識。 端小平表示,在回收再利用方面,應建立與發展廢舊紡織品、塑料等回收與資源化體系,調整化纖再生與循環產業結構與原料構成,大幅度提高優質產能與再生專用紡織品比例,促進化纖再生與循環骨干企業發展??茖W推進再生與循環技術創新,建立以高品質、功能、低能耗為特征的新一代化纖循環產業體系。提高節能減排能力,緩解再生化纖與紡織行業發展中積累的資源和環境矛盾。制定行業標準,規范我國化纖循環產業。進行品牌建設,提升企業信譽,推動化纖循環產品消費。 生物基化學纖維及其原料是我國的戰略性新興生物基材料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綠色、環境友好、原料可再生以及生物降解等優良特性,有助于解決當前全球經濟社會發展所面臨的嚴重的資源和能源短缺,以及環境污染等問題。目前,全球天然纖維素產量達到1000億噸/年,量大而廣,而世界紡織業的纖維素用量不到2200萬噸/年,具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在綠色生產方面,應推廣應用連續化、規?;?、自動化高效節能高品質的纖維加工技術,如功能滌綸長絲高穩定高均勻熔體直紡技術,原液著色技術,在線添加技術,乙醛回收技術,三廢處理技術等。通過改造和提升工藝、裝備、過程控制及管理,實現提質、降耗、優化工藝、清潔生產。運用合同能源管理、低碳認證等多種軟技術,通過技術疊加和強化,達到綠色生產的目的。 端小平特別提出,高性能纖維耐強酸、耐腐蝕,隨著其產量的增加,在今后的應用過程當中存在污染環境的可能,要加快研究高性能纖維的回收處理技術。 關鍵點四: 協同發展 打通產業鏈、充分利用和整合全產業鏈的資源已成為行業共識,目前關鍵是在具體操作上要逐步完善,最終得到消費者的認可。 在集約式發展的要求下,著手解決產業鏈之間的障礙、打通產業鏈、充分利用和整合全產業鏈的資源已經成為一些企業近年的嘗試。其中,聯合產業鏈下游,更緊密的貼近市場,更快的占領細分市場,更快的將產品產業化成為企業整合產業鏈資源的一個有效手段。 在此次國際化纖會議期間,高性能纖維與車用纖維技術論壇、品牌與價值等專題論壇以及由中國化纖協會和中國毛紡織協會聯合組織召開的毯用纖維技術論壇,都邀請了產業鏈上下游的企業進行主題演講與經驗交流,為上下游企業搭建了溝通的平臺,為上下游的協同發展帶來新的契機。 近兩年,由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牽頭建立了中國化纖再生與循環經濟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生物基蛋白纖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生物基聚酰胺纖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等,亦是企業可以充分利用的平臺。這個平臺具備了由科研單位,高校、產業鏈終端和上游企業組成的從基礎理論研究到研發、市場需求等各方面的條件,企業可以拋開自身在資本和技術儲備上的制約,讓創新得以實現。 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副會長趙向東表示,目前在產業鏈上下游企業間對協同創新已經形成了共識,同時在技術、市場、團隊等方面也已具備了條件,產業創新聯盟的發展模式也得到企業的認同,目前發展的關鍵是在具體操作上要逐步完善,最終得到消費者的認可。 轉載本網專稿請注明:"本文轉自錦橋紡織網"。 更多紡織專業資訊,關注錦橋紡織網微信公眾號。微信搜:錦橋紡織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