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5-6日,由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主辦,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中國紡織國際交流中心和桐鄉市人民政府共同承辦的第十九屆中國國際化纖會議在浙江桐鄉召開。本次會議的主題為“為復雜環境下的化纖工業注入新的活力——技術、資源、低碳與品牌”。
以下是世界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化纖協會對當地化纖行業發展研究的演講精要。
全球化纖拓展增長新空間
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會長 端小平
科技改變化纖面貌
當前復雜形勢下,不論是常規纖維,還是高性能纖維、生物基纖維的發展,都將更加注重科技的力量。未來5-10年,高性能纖維將迎來發展的黃金期。發展高性能纖維要吸取常規化纖發展的經驗,還要緊盯國際上化纖發展的方向,注重基礎理論研究,要注重研究高性能纖維的回收技術。
2001年到2011年是中國經濟高速成長的黃金十年,中國化纖工業也取得了快速發展,截止到2012年底,中國化纖產量達到3792萬噸,占全球總產量的69%,占中國紡織纖維加工總量的73%。分析中國化纖行業快速成長的原因,首先離不開中國經濟黃金十年的大背景。其次,技術進步帶來的后發優勢,使得化纖工業的投資成本不斷下降,能耗不斷地降低,品質更加穩定,加速了優勝劣汰。
中國化纖工業快速發展還有另外一個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充分的市場化競爭。當然,充分競爭帶來的后果也很嚴重,那就是階段性的過剩。當前化纖行業面臨的主要問題就是常規品種產能增長過快,產能結構性過剩問題越來越突出。
10多年來,技術進步給聚酯行業帶來巨大的變化。聚酯滌綸行業是科技進步的最大受益者。滌綸行業現在的單位投資是10年前的1/8,建設周期是原來的1/2,產品的加工費用是原來的1/2,紡絲速度是10年前的8倍。
過去的10年,中國化纖行業依靠科技進步取得長足的發展,未來10年更要依靠科技進步來完成轉型升級。首先,中國經濟的轉型無法持續地支撐單純規模的擴張,原來的快速增長離不開宏觀經濟快速增長而提供的巨大市場。其次,技術進步在成本控制和規模方面的邊際效應正在逐步降低。再次,傳統的發達國家化纖產業進步的萎縮推動化纖行業技術進步的動力和能力正不斷地下降,中國化纖工業必然逐步承擔起全球化纖工業科技進步的重任。
發展纖維的差異化、功能性主要包括阻燃、抗靜電、吸濕透汗、導電、抗菌、遠紅外、高收縮、高強包膜、抗起毛起球等。多功能纖維體現在多組分和添加劑上,差別化更多地體現于纖維截面的變化,差異化實際上是上述產品性能的一種疊加和優化。
高性能化學纖維的發展是一個國家的綜合國力的體現。未來5-10年是高性能纖維發展的黃金期,主要基于以下幾個判斷:一是產業應用的領域正在不斷地擴大。二是技術進步給高性能纖維生產帶來后發優勢,包括生產的低成本和下游應用的擴大。三是中國經濟轉型升級,包括化纖行業轉型升級的需要。
發展我國高性能化學纖維,我有幾點建議:一是要吸取常規化纖發展的經驗,從下游往上游發展更有優勢。二是一定要緊盯國際上化纖發展的方向,實現低成本生產是全球的趨勢。三是要注重基礎理論研究,要注重跟科研院校的合作。四是要注重回收技術,因為高性能纖維耐強酸、腐蝕,在今后的應用過程當中存在污染環境的可能。
生物基化學纖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國常規化纖是跟著發達國家發展起來的,高性能纖維和發達國家還有很大的差距,只有生物基化學纖維,全球都是剛剛起步,我國與國際也基本處于同步狀態。為此,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制定生物基化學纖維及原料30年的發展路線圖,引導行業的發展。同時,我們確定“三替代、三結合、三重點”的工作重點。
對于常規纖維的綠色低碳生產技術,一是要實現常規纖維的綠色低碳和差異化生產,必然是多種技術的強化與疊加,靠一種技術完成不了。二是在節能降耗、邊際效應遞減的情況下必須改進裝置,如提高回收技術等。三是要加強軟技術的應用,如實行能源合同管理、低碳認證等等。
日本化學纖維工業協會副會長 上田英志
發展高性能纖維要加強合作
當前以及未來短期內,全球化纖都將處于供大于求的局面。在這樣的情況下,中國作為化纖產量第一大國,應在產業升級中擔負更多的責任和發揮更大的作用?;w行業應該培育新的市場來應對人們在社會、安全、環境方面的需求。發展高性能纖維,各國和地區應該繼續努力加強合作和信息共享。制定高性能纖維的標準化體系是當務之急。
2012年,全球主要纖維產品總產量達7900萬噸,比上年增長3.1%。其中棉的產量是2300萬噸,下降2%,化學纖維的產量是5410萬噸,提升6%。盡管在某些年份出現起伏,但化纖行業在全球還是處于增長階段。
到2016年,全球纖維的需求量有望達到8900萬噸,其中對于合成纖維的需求有望達到5790萬噸,年增長率5.0%。對于棉產品的需求,在2016年有望達到2550萬噸,年增長率下降1.2%。
2016年,合成纖維的產能將會繼續擴展,從2011年的5800萬噸提升到2016年的7800萬噸,年增長率大約6.3%。如果從纖維產品的種類來講,腈綸短纖和尼龍長絲的產量可能會保持不變,滌綸短纖的產能有望從1800萬噸提升到2300萬噸,滌綸長絲的產能有望從3200萬噸提升到4500萬噸。預估滌綸纖維的生產設備將會進一步地增長。
盡管會出現供求量之間的差距,但也應該看到發展的機遇。亞洲的纖維工業產業結構會發生變化,可能會對化纖工業的發展提供機遇。我們需要進一步地開發亞洲市場,來找到新的需求點:一是亞洲地區化纖產品對于精細化的要求會有所增長,二是為解決全球環境可能會使先進纖維、高端纖維的需求進一步增長。以日本的經驗來說,當日本的人均國民生產總值突破1000美元,對服裝的價值需求會顯著提升,突破3000美元,日本對于高端服裝產品的消費將會被進一步加強,一旦經濟水平發展到一定的規模,包括中國在內,市場會轉向附加值高的產品,化纖產品的應用類目標市場將會進一步地拓展,包括交通、信息、環境等領域。
歐洲化纖協會理事長 FrédéricVanHoute
專注技術創新注重多樣化發展
歐盟各國的化纖行業不再重視常規纖維品種的生產,把重點放在新纖維的創新上。歐盟在嚴格的法律約束下,化纖生產工藝得到更多改進;在公眾更多的環保意識下,化纖工作只用綠色發展才能可持續。這些都可以為中國化纖發展帶來啟示。
2013年,歐洲經濟運行較弱,但在明年會有一些好轉。從整體來看,西歐紡織生產總量在下降,但東歐,特別是土耳其,明年經濟可能會復蘇。歐洲化纖去年的經濟運行比較差,但產量增加300多萬噸。
歐洲化纖面臨成本方面的挑戰,一是沒有辦法控制原料的價格,二是歐洲勞動力的價格非常高。另外,歐洲的環境保護條例非常嚴格,公眾的環保意識已提升,越來越多的人要求進行紡織品的碳足跡認證。
歐洲是化纖的第二大生產地區,其中丙綸、腈綸等纖維品種占有重要地位。近年來,歐洲化纖企業不斷創新,在創新方面增加投資十幾個億歐元,另外還增加研究中心。歐洲各國政府也意識到要提供資金支持。歐洲在新纖維的研發方面有突破。歐洲的創新首先是不同的聚合物整合。通過技術的的突破,化纖生產工藝更加高效,對環境也更加友好。
歐盟在資源的回收利用方面也是強大的。歐洲的廢物排放有非常嚴格的法律約束。歐盟各國的法律對于清潔生產和環境保護的要求都非常嚴格。因此,化纖行業的碳排放就降低了。
另外,在防洪、農作物保護等用途方面,歐盟化纖行業也是領先的,而且正在強化拓展這些領域。另外,歐盟各國注重技術標準。我們認為,技術評定方法對行業的持續發展作用很大。
歐盟非常注重化纖品種的多樣化發展,不一定非要在普通產品方面超越其他地區,而是把注意力更多放在專業化的產品上。這些纖維品種需求量不一定大,但企業交貨都很及時。這些公司對市場反應快,適應市場能力強,而且會運用多種方法滿足客戶的需求。
印度合纖協會秘書長 SureshChanderKapur
滌綸長絲和短纖發展最快
近幾年,印度的滌綸短纖和滌綸長絲產能增加明顯,未來也會成為增長最快的產業。印度化纖的發展方向是瞄準是產業用紡織品領域,這與中國的發展方向一致。擴大化纖的應用領域,成為兩國的發展共識。
印度的化纖產業有幾個強項,如印度的纖維和原料的產能很大。印度國內對于化學纖維的需求不斷地增長,滌綸短纖和滌綸長絲增加明顯。除服裝以外,另外一個需求點來自非服裝領域,包括家紡,還有產業用紡織品。未來,化纖應用領域最大的方向是產業用紡織品,包括醫療、建材、汽車制造、體育用品等。
印度化纖產業還有很大的發展潛力。目前印度的紡織和服裝行業的規模有望從2011年的890億元增加到2021年的2230億元,年增長率約10%。印度現在每年人均纖維消費量比較低,只有5千克,低于全球的11千克。這表明印度的纖維消費大有潛力可挖。印度的化學纖維和天然纖維的比率是4:6,全球的化學纖維和天然纖維的比率是6∶4,棉花仍是印度纖維消費的主要種類。
印度的政府為化纖行業發展提供了很多的支持,包括設立特別的出口經濟區。據印度官方的預測,滌綸的產品在印度的增長速度要高于全球的平均水平,事實上在其他的化學纖維領域,印度的發展速度也高于全球平均水平。
韓國化纖協會會長 樸暻卓
圍繞下游需求拓展應用領域
韓國化纖產業將通過與汽車行業、電子行業、機器人、新能源等領域的合作進一步提高產能,擴大應用領域。韓國在高附加值產品上的生產與銷售不僅會有量的提升,還會進一步提高知名度。
2012年,韓國化纖產量達到147.2萬噸,基本與2011年持平。2012年,韓國國內消費化纖總量的58%,出口42%。韓國化纖行業貿易呈現順差,進口每年都有所大幅度增加。韓國化纖行業把注意力放在差異化、高附加值產品上,包括氨綸、簾子布等。另外,韓國加強碳纖維的生產,還有芳綸纖維,超高分子量的聚乙烯纖維等。我們希望在世界各地設立生產基地,同時也在提升品牌影響力。
韓國化纖產量還在不斷增加,主要投資在碳纖維、芳綸纖維、PPS、超高分子量的聚乙烯等產業上。韓國碳纖維的需求不斷地增加,主要原因是汽車行業、電子行業、機器人、新能源在不斷地增長,芳綸纖維也有可能進一步增長。
韓國化纖行業在某些領域是處于領先地位的,如簾子布、氨綸。目前,化纖行業與其他行業的融合是目前最熱門的一個話題,而且對一些新的化學品種的發展也是原動力。化纖在汽車、環境、新能源、建筑、醫藥、航空航天、農業等領域都有用途。因此,化纖要不斷開發新的下游產品,拓寬市場。韓國化纖在產業用紡織品領域的應用,到2020年有可能達到50%。這需要建立新的發展模式,通過融合技術與合作來實現。
泰國化纖協會會長 MayureeNaRangsilpa
汽車與醫療是重點關注領域
在產業用紡織品領域的開拓,成為泰國化纖業的寶藏。同時,泰國開始重視廢舊纖維的回收,注重資源的再利用,這些都是全球化纖產業的發展方向。
我們預測,到2025年,整個紡織品和化纖產業的市場規模會增加到2萬億美元。而且最主要的紡織生產地仍然會停留在亞洲,所以亞洲國家的化纖行業仍然面臨光明的前景,但在復雜的全球經濟環境下存活將會是一個挑戰。
泰國的產業用紡織品份額在持續增長,這意味著泰國的消費市場需求也在尋求更為專業化的產品。因此,泰國不僅需要推出更加專業化的產品,更多細分產品,而且還要考慮其他行業對于紡織產品的需要。
首先是汽車工業。泰國的汽車廠在東南亞的產值最高,按照泰國政府的政策支持規劃,去年的汽車產量是2400萬輛,在今年,汽車產量有望突破2500萬輛,現在泰國政府正在推行生物節能的汽車,這也可能為化纖產業提供新的機會。另外是醫療服務業。泰國的醫療要為泰國本國民眾和國際旅游者提供服務,這方面非常需要新型的纖維產品和纖維制造技術。另外,泰國政府正在推行碳排放的標簽制度,它已在很多產品的生產中推行,包括聚酯纖維。
中國臺灣人造纖維制造工業同業公會秘書長 沈西洪
建立功能性產品的品牌形象
兩岸簽署經濟合作框架協議,旨在逐步減少或消除彼此間的貿易和投資障礙,創造公平的貿易與投資環境。在此協議簽訂3年后,兩岸化纖行業都受益匪淺。中國臺灣在瞄準功能性化纖后,正在逐步加強該領域的品牌建設,以期在全球樹立功能性的品牌印象。
中國大陸的化纖產量為3700萬噸,中國臺灣只有250萬噸左右,可是這個數量僅次于印度的300多萬噸。中國臺灣的化纖產量雖小,可還是排在全世界的第三位。目前,中國臺灣的200多萬噸化纖不是常規性的產品,都是功能性的產品,如,清涼、防靜電、環保等產品。
2010年6月,兩岸簽訂ECFA,中國臺灣紡織業有136項可以減免相互之間的關稅,其中纖維2項,紗線16項,涉及化纖業的共有18項。這18項產品的關稅已降為零。
未來五年,中國臺灣化纖行業要建立國際品牌,擴大臺灣功能性紡織品的影響力。中國臺灣將和更多國家簽訂自由貿易協定。
展望未來市場,有幾個可以預測的方向:一是2014年有世足賽,2016年有奧運會,這都會增加戶外紡織品的需求。因此,產品開發會往輕量、透適防水的方向走。二是隨著中國大陸勞動成本的上漲,紡織行業會往東南亞轉移。三是品牌運營商會篩選加工企業。四是綠色環保纖維更有市場。目前銷售到歐盟的產品已有這方面的要求。 轉載本網專稿請注明:"本文轉自錦橋紡織網",更多紡織專業資訊,關注錦橋紡織網微信公眾號。微信搜:錦橋紡織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