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纖:走上升級快車道
種種跡象表明,當前我國化纖產業到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 國內外宏觀經濟的調整以及來自上下游倒逼的壓力,化纖產業內部的結構性矛盾進一步突顯,產業轉型升級所涉及的路徑選擇、要素配置、體制機制等方面的疑問,需要結合產業現狀和國情進行探索和創新。 尋求突破的集體心態在9月的中國國際化纖會議上一覽無余,而且在原有的發展模式已經限制了突圍的后勁兒上也達成了一致。而從根本上說,這是化纖產業被冠以產能過剩嚴重、技術水平低下、高能耗高污染的傳統產業的思維定勢所限。打破這一思維局限,才能創新發展路徑。因此,回歸化纖這種原料本身,突破原有“穿衣蓋被”的紡織概念,才能建設起真正關系到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和質量的基礎材料工業,而且是國家發展的戰略性產業。 在此背景下,“全球視野下的科技化纖發展之路”圓桌論壇在中國(蕭山)化纖科技城管委會組織召開。論壇旨在站在全球化纖產業發展的趨勢及模式基礎上,研究探討浙江化纖產業轉型升級之路,尤其注重分析化纖產業科技進步和模式創新雙輪驅動發展所需的要素配套和路徑選擇,通過“政產學研資介用媒”等各方專家的研討,為中國(蕭山)化纖科技城產業平臺的建設出謀劃策,為化纖產業的發展找準定位,明確方向。 行業觀察 正視問題是解決問題的關鍵 端小平(中國化纖工業協會會長):未來形勢并不樂觀 上周,國家發改委召集有關協會和企業進行經濟形勢分析。對于化纖產業的判斷是,基本見底,不會再下挫,但可能在谷底維持現狀2-3年,并不樂觀。 一是產業利潤往上游轉移嚴重,利潤分布嚴重失衡,主要是PX,如果現狀不改變,整個滌綸行業都將為PX打工,且處于微利甚至虧損的狀況下。 二是化纖產能處于慣性增長通道,2002年就開始喊化纖產能過剩,那時全國才800萬噸左右,2008年金融危機又喊,導致一批“聽話”的企業錯過了化纖產業的黃金發展期,現在真的“狼”來了,有些企業反而不信了。卷繞頭是核心的部件,國內主要被歐瑞康、日本TMT和紡科院等控制,幾家都是有序放量,牽制下游化纖產能擴量。但目前看,歐瑞康的訂單已經到了2015年,所以產能還將慣性增長。 三是紡織服裝產業出現新的變化,我國紡織品、服裝市場對國外依存度仍然較高,國際市場不景氣,直接導致出口量下降;紡織業正向新興國家和東南亞國家轉移,使我國紡織服裝出口形勢低迷;服裝行業已改變了傳統的營銷模式,電子商務、虛擬經營等使紡織服裝品牌去庫存化,這些都對上游化纖產品的銷售和庫存產生很多不確定影響。 陳文興(浙江理工大學副校長):內外兩因加劇困境 當前化纖產業的發展存在內外兩方面的問題。從內因來講,化纖產業從90年代起步至今,民營企業主要是通過簡單的投資、鑰匙工程、購買成套的設備發展起來,缺乏真正的原創性、顛覆性的創新積累。從外因來講,我國面臨著化纖資源、環境保護、勞動力成本上升等外部壓力,另外當前世界經濟發展形勢的不穩定性也加劇了我國化纖產業發展的困境。 王華平(東華大學研究院副院長):錯失軟實力機遇 中國成為世界化纖格局中的制造大國,靠的是資源、環境和勞動力成本等方面的優勢?,F在,這些比較優勢沒了,直接導致中國化纖走到今天的境地。由于中國本身化纖市場的需求和中國化纖產業發展的基礎,尤其是隨著我國人民生活水平、城鎮化水平提高,紡織服裝產業的需求能支撐中國化纖產業發展,所以中國化纖在全球的主導地位仍不可撼動,在將來相當長的時間里還是有較大的發展空間。但是發展的模式應當改變,依靠傳統優勢的路徑已經行不通了。 中國化纖今后的發展還面臨歐美國家再制造的壓力。目前,我們缺乏像杜邦這樣的化纖企業,也缺少企業技術創新體系的建設和發展戰略的思考。中國化纖在過去相當長的時間里,錯失了提升技術創新能力、市場營銷能力、品牌建設能力等方面的機遇。 忻浩忠(香港理工大學紡織與制衣學系主任):以產能優勢爭取壟斷價值 中國的滌綸產能是全球最高的,具有壟斷地位,但是卻并沒有獲取壟斷價值,究其原因是我們現在埋頭做滌綸,卻并沒有將滌綸的生產和終端產品的開發結合起來。杜邦當時開發“萊卡”,同樣是普通的氨綸纖維,卻通過品牌塑造和產業鏈整合,主導了市場,甚至成為時尚的代名詞,這就是商業模式創新的力量。那么,我們的滌綸在這方面,有沒有可以進一步挖掘的空間?此外,隨著化石能源的慢慢枯竭,化纖產業的可持續發展是擺在所有人面前的重大課題。包括一些生物基纖維的研發、化纖生產過程中的低碳化以及傳統纖維的應用拓展等,這都需要加大投入人財物力。 余小艷(省發改委產業處副處長):正面產能結構失衡 加快優化調整 要正確理解化纖產業產能過剩這個問題,我們不回避化纖產業確實出現了結構性過剩,這是市場競爭的結果,但應該放在全球市場、動態地去看待,我們更要看浙江的產能是否相比其他地區更有競爭力。下一步,我們也會根據國家的指導,“消化一批、兼并重組一批、淘汰一批和轉移一批”,加快優化調整。 看清就是機會 王穎(杭州市經信委紡織處處長):對于化纖產業要有正確理解 外界很多人士認為化纖產業是“夕陽”產業,這個理解是有誤區的,化纖產業在航空航天,國防軍事、工業制造以及人們生活衣食住行等各個領域,需求量不斷攀升,這點上大家要有信心。 陳文興(浙江理工大學副校長):化纖消費量有望提升 對未來化纖產業的發展要有信心。未來,隨著全球人口的增長、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化纖新用途的開拓,化纖的消費量必將提高,化纖的前途一定是光明的。 趙強(中國紡織科學研究院院長):棉花不會大量替代滌綸 這里需要為化纖產業正名,尤其是滌綸。公正的講,滌綸纖維是非常好的材料,不論是用途和性能,都有其優勢在,今后還將發揮重要作用。目前滌綸占化纖總量的60%~70%,而棉花不可能替代那么大量的滌綸。 余小艷(浙江省發改委產業處副處長):政策給予行業紅利 當前化纖全行業微利已經成為一個不爭的事實。在這樣的背景下,全球化和科技化是化纖產業的未來發展之路。就產業布局而言,國務院下放10萬噸聚酯、PET和PX為代表的石化項目審批權,對于大型化纖企業的產業鏈完整度無疑是一個極大的利好,使其在未來的競爭中不被產業上游掣肘。在紡織產業鏈中,上游石化行業與下游印染產業的整合集聚提升,有利于完成上下游之間的雙向驅動,達到產業協同的目的。在這個過程中,政府部門將在資金和用地上進行大力支持,通過劃撥國家產業結構調整的專項資金,扶持內生性企業,邁出化纖產業轉型升級的關鍵一步。 端小平(中國化纖工業協會會長):發展空間不容質疑 當前化纖產業是機遇和挑戰并存。中國工程院院士姚穆引用聯合國的一份報告表示,到2050年全球的纖維加工總量會達到2.5億噸,其中產業用紡織品將達到1.7億噸?,F在化纖產能僅9千萬噸左右,大量集中在服裝用和家用領域。當前產業發展不振,是全球性經濟問題所帶來的需求萎縮造成,根據預測,我國化纖產業的發展空間還很大,接下去化纖產業重點要考慮的是怎么調整怎么發展的問題。 創新就是勇于改變 趙強(中國紡織科學研究院院長):龍頭企業要顧及“龍身”“龍尾” 龍頭企業需要承擔起領頭雁的責任,在這一輪殘酷的市場洗牌大浪淘沙后,像榮盛、恒逸這樣的“航空母艦”會更具競爭力,但是未來的市場競爭不是單打獨斗就能打贏,需要產業鏈協作,更要融合,大量的中小企業需要跟著航空母艦一起出海。所以龍頭企業要調整發展的思路,要更具責任,更加開放。 陳文興(浙江理工大學副校長):企業機制向一流企業看齊 科技化纖的發展模式要更加注重成果轉化。目前,科技化纖領域研發出來的新材料不計其數,但真正擁有重大創新成果的不多,而成果產業化的則更少。科技化纖要加大研發投入,要真正圍繞市場需求開發具有重大創新的新產品、新技術,而且要讓科研成果產業化后實現贏利。 企業的發展理念要轉型升級。中國的化纖企業要真正進入世界五百強任重道遠,并不是簡單的以規模來論,而是從內涵上成為巨人,尤其是在研發領域。要以杜邦等公司為榜樣,深入轉變企業內部的體制機制,重視企業的研發工作,不只是簡單的立項爭政策爭國家補貼,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創新型企業。 程惠芳(浙江工業大學全球浙商發展研究院院長):國際視野布局原料與科研 我主要講三條發展路徑。 首先,中國化纖要在世界化纖產業中提升地位,需要實現三方面的“突破”。一是要實現規模突破。巨大的市場需求意味著我們首先要實現化纖產業的規模擴張,尤其在產業用領域。二是要實現質量、效益的突破。要不斷提升化纖產品的質量,使得未來化纖的某一類國際技術標準能掌握在我們手中。三是要實現品牌的突破。要大力提升產品的品牌影響力,提高產品的附加值。 其次,化纖產業鏈全球布局的路徑。一是化纖原料的全球布局。需要在資源能源領域,尋求國際戰略合作伙伴。二是國際戰略聯盟的布局。要和國際上的頂級化纖企業建立戰略聯盟或合作關系,引進世界級或國內一流的化纖研究院、研究中心。 再次,全球視野下科技化纖企業的培育路徑。要培育化纖產業的世界五百強跨國企業,并注重骨干龍頭企業與中小企業圍繞產業鏈的協同發展機制研究。 王華平(東華大學研究院副院長):打造創新體系 創造壟斷優勢 首先,今后我們必須要主動投入建立新的技術創新體系,從工藝、裝備、產品等方面介入,結合知識產權的保護,建立企業之間的戰略合作,構筑某些方面的行業壁壘,形成局部的壟斷優勢,提高附加值。 其次,產品面向市場,要在專業化、功能化、多元化等方面細分,這些方面我們做的還遠遠不夠。從長遠來看,拓展新興市場和專業化細分市場,是今后化纖行業發展的趨勢。這主要分為產業用纖維和高端纖維,如航空航天、交通運輸、環保等新興領域的纖維品種和適合現代生活方式的舒適、健康、親和、安全,易清洗、耐污、阻燃等高水平纖維品種。 另外,要加強石化資源之外的原材料開發,比如生物質纖維、再生循環纖維等。 王穎(杭州市經信委紡織處處長):技術創新須顛覆型與完善型結合 怎么提升化纖產業呢?一是需要顛覆型的技術創新,要以企業為主體聯合高校和研究院所進行技術創新,把最新科研成果產業化;二是需要完善型的技術創新,進行技術改造、工藝革新,降低能耗,降低污染,降低原材料的消耗,還有節約用地;三是要提高產品的設計水平,發展差別化、高端的化纖產品;四是通過物聯網、云計算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應用,創新營銷體系,創新生產、管理、研發以及整個商業運作的模式。 平臺建設 趙強(中國紡織科學研究院院長):首先明確定位和投資主體 化纖科技城是一個產業平臺,屬于政府搭臺,企業唱戲。其建設和發展必須依靠“創新”,包括技術創新、模式創新甚至創造市場需求。對于研發平臺的建設,要先明確定位和投資主體,這對未來的運營有很大的關系。建議是以企業為投資主體,效率更高。 王華平(東華大學研究院副院長):科技城要有足夠耐心 我覺得科技城的要有足夠的耐心??萍汲堑陌l展不是一蹴而就的,這需要我們鼓起勇氣去應對歐美國家的競爭,去面對產業向南亞、非洲等國家轉移的壓力。要加大投入,整合全球的各種資源,實現技術、人才、品牌、資本、運營模式等的融合,實現高效專業化運作。 陸鐵(浙江省經信委輕紡辦處長):將科技城建成三個示范點 化纖科技城下一步應該緊緊圍繞浙江省化纖行業轉型升級面臨的問題、困難進行探索和實踐。 一是要對探索傳統化纖產業升級進行示范試點。當前傳統化纖產業如何轉型升級?化纖企業老的生產線不可能一下子全部淘汰、全部更新,怎么辦?目前,榮盛已經在“機器換人”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實施后可以節省人工40%,已經為化纖產業做了很好的示范。下一步,進一步減少工人數,甚至實現無人化工廠,也可以研究探索。 二是要在高端化纖新材料上進行試點。要利用科技城的土地空間優勢,有17.7平方公里的規劃面積,可以引進一批高端化纖項目,發展高端化纖材料。 三要對產學研結合、科技人才集聚進行示范試點。要改變產學研間松散的合作形式,加強緊密型合作。還要筑巢引鳳,加強科技型人才的引進,這方面可以參考杭州未來科技城的模式。 蘭建平(浙江省經信委研究所所長):立足蕭山面向全球 全球化視野下的科技化纖發展之路,強調的是“全球視野”和“科技化纖”。首先,未來浙江省、蕭紹地區或者蕭山的化纖產業要真正走向國際市場,就必須要培育國際化的本土企業,中國夢的浙江實踐,要體現我們企業元素。此外,要探索科技城規劃建設與龍頭企業、中小企業良性互動機制。 第二,產業轉型和創新發展,關鍵是戰略走在前列,這個環節要體現“科技”。既然是“科技化纖”,就需要我們將最新的技術運用在從研發、生產、銷售到客戶管理的各個環節,要努力站在時代前列,成為化纖技術進步的風向標。 第三,化纖產業的發展,要立足蕭山、面向全球,科技城發展要充分利用全球資源,現在將香港理工大學和東華大學等知名高校整合到科技城這個平臺中,就是全球資源的利用。在這之后,要整合更多的其他要素,努力成為全球市場。 第四,要探索產城融合的新型城鎮化之路?,F在城鎮化是以政府推動為主,而科技城要探索城鎮化推進過程中的體制機制創新,建立以企業為主體、產城融合的特色城鎮化發展路徑,體現市場機制配置要素資源,才是真正可持續發展的。 王穎(杭州市經信委紡織處處長):制造環節堅決不能丟 蕭山化纖產業鏈要提升“兩頭”,但制造環節也堅決不能丟,否則會導致產業的空心化。因為設計、研發、營銷等“兩頭”環節的實現,最終還是要靠制造來支撐的。 陳秋芹(蕭山區經信局副局長):實現產業鏈向上下游延伸 蕭山的化纖紡織產業基礎雄厚,從大紡織概念來算,產值達兩千多億,是一個非常大的產業集聚區塊。浙江產業集群試點把紹興和蕭山連在一塊,所形成的產業集群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扎根化纖產業,實現產業鏈向上下游延伸的化纖夢才剛剛開始。恒逸在文萊布局的夢,榮盛在PX領域布局的夢,整個紡織產業,尤其是化纖為主體的紡織產業,很多夢才剛剛啟航。 平臺建設示例: 忻浩忠(香港理工大學紡織與制衣學系主任): 香港政府在2005年成立了香港服裝與成衣研究中心,陸續已經投入了將近6億港幣,主要用于承擔中心的日常運作和科研項目投入,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中心資助的項目分兩類,一種是平臺類的項目,另外一種是企業主導的項目。 平臺類的項目是支持全行業的,由香港政府出資90%,剩下的10%必須有2家以上的香港企業投資,研發成果行業共享,知識產權市場化運作,當然參與研發的企業享有優先權。企業主導項目,則由企業出51%,政府出49%,研發成果企業有首三年的使用權,但是知識產權不完全屬于企業,而是與政府共有,政府可以將知識產權共享或出售給企業。這兩類研發項目都是要求有企業參與,看重的也是企業的市場敏銳度。 但是香港政府的支持也有些問題,主要是香港政府為了保持公正,往往在成果即將產業化時停止投入,擔心陷入所謂“官商勾結”嫌疑,因此也產生了大量的研究成果無法中試或者產業化。 企業聲音 李水榮(榮盛集團董事長): 化纖科技城的概念提出,是在兩年前,但是當時化纖產業形勢還很好,都還賺錢,有些企業沒有真正領會產業轉型升級的要義,一直拖到大家發現再不改革,不轉型就要等死的地步了,才回過頭來尋求平臺的支撐,需要政府在政策、土地等方面的支持。 今天大家參觀了榮盛“機器換人”樣本工廠,我們實際上從2005年就開始謀劃自動化轉型,我們在這方面一直有規劃,只是等到合適的時機才去做這件事情,是適應形勢,順勢而為。比如說用工數量,還要大幅度降低;節能減排,如果產值翻倍,用電量不變,這就是成功;產品換代,從常規品種為主到高端化、差異化轉變。每個企業都有其特色的生存發展之道,但是有了化纖科技城的支持,有了政府、院校、企業的共同參與,我相信化纖產業還能迎來下個“黃金十年”。 王軍(歐瑞康集團中國區總裁): 歐瑞康以科技、研發為主導體現核心競爭力。目前,歐瑞康的產品研發主要分為兩類。第一類是改進性研發,是以功能性和工藝性的改進來完善流程和產品。比如我們利用金屬材料與工藝相融合的辦法,使得錠子和軸承在高速狀態能承受更多重量,紡絲速度大幅提升,生產效率顯著提高,同時產品的質量和均勻程度明顯改善。第二類是原創性研發,利用各個學科和大發展方向,為產業的發展和生存帶來實質性的幫助。不難看出,化纖產業要實現進一步的發展,渠道仍然是技術進步。 毛祥秋(杭州明彰建設有限公司董事長): 我所在的團隊一直在從事科技園的建設和運行,而科技園真正的使命,在于弘揚創新精神??萍紙@需要建設以企業為主體的創新體系,具有面向市場的利益驅動創新機制。在科技園的建設過程中,政府起主導作用。而民營資本的介入,恰恰表現的是一種市場化的機制,從而使得資源的配置更加有效。在園區運營中,將存在大量的產業服務,利用市場化的滲透原則,也就是說服務只有得到了企業的認可才真正具有價值。同時,化纖科技城必須具備足夠的人文關懷,一個能夠留住企業留住人的科技園,才能厚積薄發生生不息。 轉載本網專稿請注明:"本文轉自錦橋紡織網",更多紡織專業資訊,關注錦橋紡織網微信公眾號。微信搜:錦橋紡織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