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纖業:站在調整十字路口
“目前,國內PTA理論生產成本大致在8040元/噸,而9月23日國內PTA現貨主流成交價格為7700元/噸,生產企業理論虧損額高達近340元/噸。”這一組數據,怕是又要讓不少化纖企業頭痛了。歷經前幾年巔峰瘋狂后,目前,化纖行業正進入理性回調階段。站在調整的十字路口,浙江省化纖企業陷入沉思。 正處下行周期 9月初,在桐鄉舉行了一次國內化纖行業的年會,雖然此次年會的主題是“為復雜環境下的化纖工業注入新的活力—技術、能源、低碳、品牌”,但此時聚集的化纖同行們,難免不提及化纖產能過剩。 “2012年全球合成纖維產量約5800萬噸。到2016年,全球合成纖維供應量增長比較快,約7840萬噸,而需求量不會很快增長,大約為5790萬噸,供求間存在一個很大的差距,超過2000萬噸。”日本化纖協會副會長兼理事長上田英志,在題為《全球化纖行業中期需求預測》的報告中指出。沉重的數據,令在座同行沉默。 中國是全球公認的化纖生產大國。2012年,中國化纖產量3792.16萬噸,占全球化纖總量的65%。浙江是中國化纖最重要的產地。去年,全省化纖產量1677.3萬噸,同比增長11.82%,占全國總產量的44%。今年上半年,我省化纖產量約879萬噸,較去年同期增長7.6%。在業界甚至流傳這樣一個說法:“浙江企業投資生產的PTA(精對苯二甲酸,生產化纖產品的前道原料),足夠供給全國化纖企業。” 2008年至2009年,受全球金融危機影響,化纖行業遭遇減產。2010年開始扭轉減產局勢,并于2012年產量、增速均創下新高。那時,正是化纖企業賺錢的大好時機。經歷了2011年的利潤巔峰行情,之后化纖行業一路向下,步入下行周期,至今仍在下行中。 今年1至7月,全省規模以上化纖企業分別實現利稅和利潤總額55.9億元和37.1億元,與上年同期相比增速分別由一季度的下降28.4%、36.3%轉為增長0.6%、3.1%;企業虧損面為20.0%,比一季度收窄6個百分點,虧損企業虧損額達5.7億元,同比下降23.9%。目前化纖行業效益雖增長緩慢,但行業總體情況正在好轉中。 “對化纖產能過剩,我一直持謹慎樂觀的態度。就以桐鄉來說,盡管目前行業形勢嚴峻,但桐鄉化纖產品產銷率很高,都在95%以上,也就是說生產出來的化纖都銷售出去了,能賣出去就說明它是有市場需求的,市場需要的東西能說是過剩嗎?”一位熟悉情況的與會官員提出不同看法。 上田英志也表示,從最近10年來看,紡織行業依然處于增長期,而化纖行業扮演了紡織行業發展的驅動器角色。 那么當前的困境,源于什么? 常規品種泛濫 “當前化纖行業面臨的主要問題,是常規品種產能增長過快,產能結構性過剩。”中國工程院院士蔣士成指出,“2012年,投資增速雖已大幅回落,部分項目也在推遲建設或投產,但新增產能壓力依然很大。” 化纖的迅猛發展,離不開中國經濟快速增長的大背景。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會長端小平分析,2002年到2012年是世界公認的中國經濟的黃金十年。與此同時,中國化纖工業也獲得了規模、產能高速發展的十年。在此期間,大型化纖企業的生產規模得到明顯提高,成為中國化纖工業的中堅力量。一方面,化纖的產能逐漸向中國東部沿海地區,特別是浙江、江蘇等紡織工業發達地區集中,與上下游行業的聯系更加密切。另一方面,民間資本進入化纖行業的投資增長迅猛,民營企業的產能比例迅速擴大。 投資成本下降,資本進入化纖行業門檻隨之降低。“過去十年,化纖項目單體規模是原來的6倍,單個項目投資成本是原來的1/8,項目建成速度是原來的1/2,加工研發成本是原來的1/2,紡絲速度是十年前的8倍。”端小平說。 “前幾年化纖利潤太高了,最好的2011年,一噸化纖利潤5000元。豐厚的利潤必將引來瘋狂的投資。今年6月份我專程跑了一趟德國,去洽談新設備交貨的事情。去年訂的貨,按照原來一年可交貨,現在要3年才能交貨。什么原因?中國化纖企業的設備訂貨量太大,德國公司生產忙不過來了。”莊奎龍說。 與會的川企宜賓絲麗雅股份有限公司項目經理羅克勝告訴記者,該公司生產的粘膠纖維長絲產量全球最大,短絲全國前十。“公司現有常規產品銷售困難,每噸售價4萬元,利潤很薄,而像蛹蛋白纖維等高新產品一噸七八萬元,卻非常緊俏,利潤也比常規產品高得多。在行業不景氣的時候,高新產品占比越多越好。” “產業用”是新路 為應對產能過剩挑戰,必須找到新的需求點。 在中國工程院院士、西安工程大學名譽校長姚穆的《資源匱乏下的紡織產業出路》一文中,開篇即有如下一組數據:聯合國聯合多國專家發布的一份意見稱,到2050年,全球紡織纖維加工總量將達到2.53億噸。其中,服裝部分將達到4150萬噸,占16.4%,家用紡織品部分4100萬噸,占16.2%。而產業用紡織品,將達到1.705億噸,占總量的67.4%。 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一份數據也顯示:在2011至2015年期間,中國產業用紡織品纖維加工總量將達到1290萬噸左右,年均增長9.5%。根據目前的行業規劃,到2015年應用于產業用紡織品領域的化纖比例將達到29%,新增約450萬噸,產業用紡織品無疑已成為中國化纖工業增長的亮點。 兩組數據,一個關鍵詞—產業用紡織品,包括農用、工業用、軍事用、建筑用、汽車用、醫療衛生用、航天航空用等。無疑,與當前運用更為廣泛的服裝用、家用紡織品相比,產業用紡織品科技含量更高。 “2013年上半年,產業用紡織品行業整體處于健康、平穩的態勢,行業工業增加值增速達到14.4%,利潤同比增長27.04%,主要經濟指標的增速在紡織業中處于領先地位。”中國產業用紡織品行業協會會長李陵申介紹。 “我們也一直在調整產品結構,逐漸提高產業用紡織品比重。目前公司產品中,服裝用、裝飾用、產業用比重分別為50%、25%、25%。雖然服裝用產品比重最大,但產業用產品比重在不斷增加。”莊奎龍說。 “精細化多樣化纖維、高端纖維產品,也將是化解產能過剩的新方向。”上田英志指出,亞洲地區的經濟正在飛速發展,當人均GDP超過3000美元時,消費者的消費形態將轉變為“工業化社會形態”。所謂工業化社會形態,對化纖行業的影響,表現在對高端服裝、高端化纖的需求量的增長,需要化纖企業生產更高附加值、功能性更強的化纖產品。“目前中國服裝市場規模與2008年的日本市場的產值相當,但到了2020年,中國高端消費者數量將超過日本總人口3倍,約達3.2億人。” 轉載本網專稿請注明:"本文轉自錦橋紡織網",更多紡織專業資訊,關注錦橋紡織網微信公眾號。微信搜:錦橋紡織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