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化纖產業園:新平臺上吃螃蟹
近日,中國(蕭山)化纖科技城正式啟動的消息引人矚目,而距蕭山70多公里的桐鄉市,也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設著臨杭經濟區“國家紡織新材料產業園”。而同樣在浙江省,不遠的余姚市也已經畫好了“國家新型纖維材料生產基地”的藍圖。 為什么化纖第一大省如此集中的建設新產業園?這些產業園會對我國化纖業產生哪些影響? 這幾年,我國化纖工業總量過大與品質提升的矛盾要求化纖工業的增量建設要有新的平臺與內容。化纖企業轉型升級的訴求,得到地方政府和有關部門的重視與呼應。尤其是在化纖產業的集群地,作為當地的支柱產業,化纖工業的轉型引導被以政府主導的產業園模式實施著。 這讓人不禁想起了上世紀建設化纖生產線的情景。也是在這塊熱土上,化纖工業中的民企從無到有,從一條生產線做到如今的產能第一。在一家民企做了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后,示范帶動了其他企業的投入。如今,轉型升級的模范又將出現在這里,在新時期下,做出表率的已經不僅是一家企業,而且是一個區域,一個平臺。 大平臺有大智慧 當年強調化纖,更多是為了解決大眾穿衣問題。如今,以化纖為代表的高新技術材料已經應用到各行各業。因此,多品種、多應用領域的化纖已經超越了原來大眾心中的化纖概念。新的含義要有新的形式承載。 中國(蕭山)化纖科技城管委會顧歡軍介紹,蕭山化纖科技城定位于打造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引領中國化纖產業轉型升級,并在產業發展所需的技術創新、模式創新以及機制創新中不斷探索?;w科技城著眼于傳統產業與新興產業融合發展。 目前化纖行業新上項目都力求走差異化路線。在行業總量過大的當下,企業投資擴能呈現多元化,不再搞常規品種的簡單化擴大。例如,化纖科技城將以發展超仿真、多功能、差別化纖維,產業用纖維,推進高新技術纖維研究和產業化,開展環保型生物質纖維研究開發,加快重點裝備開發應用為重點,著力提高科技含量。桐鄉市臨杭經濟區的國家紡織新材料產業園在發展方向上,大力開發功能性新產品,發展熔體直紡,從傳統品種向超細仿棉、超仿棉發展。同時,努力拓寬化纖的應用領域,積極開發高性能的滌綸中強絲、復合纖維、中空纖維。當地為提升化纖的附加值,將引入加彈產業園。余姚市的國家新型纖維材料生產基地則是把目光放在了國家支持鼓勵的生物基化學纖維上,將在本地建設全國性的生物基化學纖維研發和生產基地。 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首席技術顧問葉永茂說,化纖作為重要的基礎原材料,其應用范圍早已突破了服裝、家紡等傳統范圍,涉及到了航空航天、國防工業、汽車工業、醫療衛生等各個行業。化纖科技城圍繞化纖進行科技研發,將突出大紡織概念。 跳出傳統發展思路,要有科技力量的支撐。顧歡軍說,化纖科技城與東華大學、香港理工大學等科研機構簽訂了合作協議。此外,中國化纖產業技術聯盟也將組建并落戶科技城。顧歡軍還透露,為增強科研實力,目前科技城正與中科院寧波材料所、中科院長春應化所、浙江大學、浙江理工大學等機構接洽中。桐鄉市的經信局相關負責人也告訴記者,當地的產業規劃將集中力量創建一批省級以上企業技術中心、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工程實驗室等企業技術創新平臺,通過自主研發、技改升級、產品升級、節能減排等多種途徑,促進優勢產業改造升級。 告別模仿大膽創新 改革開放30多年來,中國化纖工業發展基本以規模增長為主,以學習和模仿為主。隨著我國化纖產業規模不斷擴大,國際化纖產業格局調整,行業已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會長端小平說,我國成為世界化纖第一大國后,已經沒有模仿和學習的對象。國外企業即使有能力研發,也會限于市場規模的窄小而缺乏積極性,化纖技術發展的重任已經肩負在了我國化纖行業的身上。 然而,改變行業面貌與發展路徑是不容易的。一個行業的轉型升級需要大膽的試探。對于化纖行業來說,破解中國化纖產業大而不強、全而不精的困局,引導中國化纖產業真正從傳統產業向戰略性產業轉變,也需要示范效應的帶動。而從一點突破到全局的提升,我國化纖工業是有成功經驗的。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首席技術顧問葉永茂說,總結我國化纖工業的發展歷程,當年第一套國產聚酯設備上線后,為之后上線產能起到了示范帶動的作用?,F在建設化纖科技園也肩負著同樣的使命。 顧歡軍說,化纖科技城突出科技與浙江省經信委工業經濟研究所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與東華大學合作成立中國化纖科技研究院,與香港理工大學合作建立香港理工大學化纖(中國)研究院。這些合作的初衷是希望通過探索“研究院+科創園”1+1模式,創新產業的發展路徑。 業內人士指出,蕭山的化纖科技城統籌科研、生產、貿易、咨詢等一系列相關產業的合理配置。這將使化纖科技城成為新型的化纖產業基地,影響化纖產業今后的研發、生產、營銷與貿易等環節的方式。而且,在相對集中的區域內,信息傳播更為快捷,這會提高各項工作的效率。 模式的創新或許會轉為生產力的提升,而不論如何探索模式,尊重市場需求是不可忽視的。浙江恒逸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胡遠華說,轉型升級更多需要企業內部驅動,政府需要創造有利于企業轉型升級的環境,主要可以通過出臺相關稅收、人才引進等政策來實現。她建議可以制定相關的獎勵制度以及更有力的保護知識產權措施,在行業內營造出重視科技創新的氛圍。 中小企業價值回歸 隨著中國紡織工業發展進入新階段,企業之間以競爭為主的關系變得不可持續。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會長王天凱認為,大企業與中小企業的關系應當是“公平聯結、互利共贏”。大企業做大做強,為中小企業提供生存空間;中小企業則為大企業提供產業配套。桐昆集團總裁汪建根在中國國際化纖會議上也曾發出過類似的言論。他表示,中國聚酯企業之間的關系,將從以往的競爭逐步過渡到競合,這是實現有序整合,維護聚酯行業健康發展的必然趨勢。聚酯市場演變成由大企業引導,中、小型企業參與的格局。 不論是何種產業園,圍繞化纖產業的生產服務業發展是核心和靈魂。而以龍頭企業為帶動,做強做大產業鏈,才是發展可持續發展的路徑。 桐鄉市經信局負責人介紹,桐鄉市在規劃產業時就已明確將重點打造PTA-聚酯化纖-加彈織造的主導產業鏈,形成高產業的組織化程度。他說,通過做足產業鏈高附加值環節,優化整合產業配套體系,將化纖產業打造成為“專、大、精、特”產業,提升產業鏈的整體效益。 《杭州市化纖產業創新發展三年行動計劃》中提到,在支持當地龍頭企業發展的同時,積極支持東華、正凱等中小企業參與化纖產業鏈、價值鏈的協同分工合作。 桐鄉市臨杭經濟區的國家紡織新材料產業園建設也注重多元合作機制的培養。桐鄉市副市長潘敏芳介紹,桐鄉正在培育化纖“千億級產業”。在科技創新方面,在支持建設院士工作站、企業研究院、工程技術中心的同時將扶持中小企業參與聯盟。 記者手記 區域升級是突破口 化纖行業在進入“十二五”之后,轉型升級的步伐逐步加大。與我國工業改變粗放式發展方式的潮流一脈相承,行業在規?;e累后,以科技創新為抓手的集約式發展為行業增添了活力。不論是高性能纖維還是生物基纖維,行業站在新的高度后,對于新領域有了不同的視角。有資本、技術的積累與沉淀后,有了更遠的眼光和更大的胸懷。然而,這些目標的實現,需要以新的模式和途徑實現?;w人在探索中逐步完善著這一路徑。 建立新型產業園平臺,以地域產業的轉型為示范或許是的經驗與目標的結晶。這與企業在上世紀90年代上項目為示范不同,當下產業的潛力在于產業鏈的整體提升。不論是產學研用更加緊密的合作模式,還是基礎研究為技術提升夯實基礎,都是整個產業層面上的問題,而不是企業內的一個項目或一條流水線。而且,行業的科技進步更多地要依靠行業企業的協同作戰。原有的發展路徑似乎遇到了天花板,因此,統籌行業發展的融資、運輸、科研、生產、管理、營銷等環節的工作,可以在完善工作配套產業中,尋找更多的發展機會。 轉載本網專稿請注明:"本文轉自錦橋紡織網",更多紡織專業資訊,關注錦橋紡織網微信公眾號。微信搜:錦橋紡織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