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湖北省紡織品纖維加工總量將達70萬噸
近日,湖北省政府出臺《湖北省工業結構調整和優化升級“十二五”規劃》,強調改造紡織等傳統產業,使傳統產業的生產工藝、產業形態、產品性能發生重大革新,向高附加值制造業方向發展,增強競爭能力。 按照規劃,湖北省紡織產業將積極承接產業轉移,著力解決印染、化纖等產業瓶頸問題,加強服裝品牌建設,加快發展產業用和家用紡織品。 棉紡織、服裝領域大力推廣應用各種新型、高效、節能紡織設備和新型紡織技術,提高產品檔次和技術裝備水平;優化原料結構,鼓勵棉紡織行業廢舊纖維回收利用,積極開發生產各種新型纖維、功能纖維紗線和交織織物,高檔色紡紗線、色織和長絲織物,以及符合生態、資源綜合利用與環保要求的特種天然纖維紗線和交織織物,提高產品附加值;積極推廣新型上漿工藝;大力發展苧麻紡織和繭絲綢業,建設全國一流的麻紡織生產加工基地、桑蠶生產和絲綢加工基地;加快承接沿海服裝生產能力轉移,積極引進國內外知名服裝品牌,打造沿江服裝走廊;積極采用先進技術及裝備,提高服裝設計生產的信息化和裝備水平;引導服裝業向時尚化、功能化、都市化、品牌化方向發展;大力培育自主品牌,加快專業市場建設,打造全國重要的服裝生產和加工出口基地。 印染、化纖領域積極發展印染業,大力推行園區集中供汽、集中治污,積極采用染整先進技術,推廣高效短流程前處理工藝技術、無水少水印染工藝及功能性整理和高效水洗先進工藝設備,加大新型面料和功能性面料染整技術的開發力度,提升服裝面輔料配套和后整理能力。同時,依托武漢80萬噸乙烯工程,積極建設下游化纖產品項目,支持企業擴能改造,提高差別化纖維開發應用能力。 產業用和家用紡織品領域大力開發醫療、交通、建筑、新能源等領域的紡織新產品,引導和支持紡粘、水刺、熔噴、針刺、化學粘合、熱粘合、氣流成網等的開發應用,拓寬應用領域,延伸產業鏈條,提升產品層次,發展無紡布產業集群;發展新型醫療衛生用紡織品,加快醫用紡織材料及制品的開發和應用,加快建設醫用紡織品生產和研發基地;積極推進強力機織土工布、新型涂層篷蓋布、膜結構材料、農用紡織材料、環保過濾用和包裝用紡織品的開發應用;支持高性能纖維增強復合材料的開發應用;提高汽車用紡織品的市場占有率;提高家紡產品檔次,做大產業規模。同時,強調高級產業用紡織品開發應用工程,做大做強醫療衛生用紡織品,重點發展高檔非織造布,推廣紡粘、熔噴、水刺及其復合非織造工藝技術,突破科技攻關項目的產業化難題,全面提高產品檔次和附加值;加快車用紡織品、革基布、土工布、篷帆布等產品發展,做大產業規模,提高市場份額;加大研發和自主創新力度,加快自主品牌和龍頭企業培育;優化產業布局,加快形成“錯位競爭、各具特色、集群式發展”產業態勢,重點打造“一大集群、五大基地”(仙桃非織造布及其制品集群,宜昌枝江和咸寧崇陽醫用藥敷料、荊門“布谷城”、武漢市新洲區李集醫用紗布和蔡甸區索河鎮勞保手套基地);力爭到2015年,全省產業用紡織品纖維加工總量達到70萬噸,占全省纖維加工總量的30%以上,全行業主營業務收入達到600億元,成為全國重要的產業用紡織品加工出口基地。 轉載本網專稿請注明:"本文轉自錦橋紡織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