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絲織造產業“十二五”發展指導意見
在國際金融危機影響的背景下,我國長絲織造產業雖然遇到了一定的困難,但同時也是一次調整產業結構、增強行業競爭力的最佳時期,并且在國家相關政策的引導下,產業發展已經走出了低谷。在這種形勢下,認真研究分析長絲產業發展的成就和存在的問題,做好下一步的發展規劃,對促進我國長絲織造產業健康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ㄒ唬┗w長絲織造產業地位及主要成就 1.長絲織造產能快速增長,出口逐年遞增 我國化纖長絲織造產業經過多年的快速發展,已經形成從化纖紡絲、織造、后整理及服裝的完整產業鏈條。 化纖長絲織造產業在我國紡織業尤其是織造產業有著重要的地位,在2008年的經濟普查中,對我國化纖長絲織造主要省份的1200余家規模以上企業的統計數據顯示,其總產量達158億米,據不完全統計,我國全社會長絲織造產量現已超過300億米,化纖長絲面料產業是僅次于棉紡織面料的第二大機織面料產業。 近10年來,隨著我國化學纖維工業不斷發展,長絲織造產業得到了迅速發展,產量、規模不斷擴大。2000~2010年我國規模以上企業化學纖維及化纖布的產量見表1。 隨著我國化學纖維產量的快速增長,化纖布的產量也有較大幅度的增長。從表1中可以看出化纖長絲布的產量在10年間翻了5倍。 隨著產業技術水平的不斷提升,我國化纖長絲織造產業在滿足國內消費需求的同時,化纖長絲織物的出口也取得了長足進步。2000~2010年我國長絲織物進出口情況見表2。 從表2中可以看出,我國長絲織物進口量逐年下降,出口量不斷上升,長絲織物替代進口的能力呈逐年增強趨勢。2000年,長絲織物出口15.77億米,紡織織物出口總量84.9億米,長絲織物占比為18.58%;2005年,長絲織物出口61.81億米,紡織織物出口總量165.61億米,長絲織物比重上升到37.32%;2010長絲織物出口76.96億米,紡織織物出口總量211.56億米,長絲織物占比為36.38%,隨著我國長絲織物的快速發展,我國長絲織物在全球紡織業中的占比得到了較大提升。 2.產品品種不斷增加,產品結構日趨合理 我國化纖長絲織造產業雖然起步較晚,但是發展迅速,長絲織物花色品種日新月異,新產品層出不窮,應用領域不斷拓展,產品結構日趨合理。在衣著類方面既有仿真絲、仿毛、仿麻、仿棉等仿真類織物,也有自身特色產品、功能性產品(如里子布、遮光布、記憶布、麂皮絨、桃皮絨、防羽絨布等),除服用外,還可大量應用在家紡、車內裝飾、軍品和其它產業用等,如用于制作篷蓋布、防彈衣、降落傘及軍服等裝備所用面料,目前,絕大多數窗簾布,帳篷布都是用長絲面料制作。長絲織物其多變的特性,滿足了人們不同的需求,在紡織業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3.產業集群優勢明顯,技術進步不斷提高 江蘇和浙江兩省都具有規模較大的化纖紡絲、長絲織造及長絲面料印染后整理生產能力,同類產業相對集中,整體優勢明顯。從長絲產業區域分布來看,形成了以江蘇、浙江以及福建等為主要生產地區的化纖長絲織造產業集聚地區。據不完全統計,2010年江蘇、浙江兩省相對集中的四個長絲織造集群地區的長絲面料產量總計達200多億米,其中吳江110億米,長興縣45億米,嘉興秀洲區50億米,紹興縣8億米,另外,福建的龍湖鎮也是主要的長絲面料生產基地。 在織造裝備方面,從上世紀末開始,我國長絲織造集群地區就已經開始進行設備升級,逐步淘汰了大量的有梭織機,無梭織機比例不斷提高,技術裝備得到有效提升。從各地的無梭化率情況可以看出見表3,目前我國主要長絲織造產地的織造設備無梭化率都在90%以上,形成了以噴水織機為主、噴氣織機及劍桿織機為輔的新型織造裝備主導產業發展的格局。 借助產業集群的優勢,各地產業集群在市場建設方面也取得了長足發展,紹興的中國輕紡城、盛澤的東方絲綢市場、王江涇的南方紡織城及長興輔料城等專業市場在促進長絲織造產業發展方面起到了較為重要的作用。 ?。ǘ╅L絲織造產業存在的主要問題 1.自主創新能力亟待提高 我國化纖長絲織造行業在過去的一段時期內,產能上的同質化、低水平的急速擴張,已經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資源緊張,并且很大程度上造成了較為嚴重的低水平、惡性競爭現象;在織造裝備方面盡管無梭化率較高,但多臂、大提花、組織結構較復雜品種等織造能力不足,這種技術裝備水平上的相對滯后,造成了同類產品在品質檔次、品種多樣性等方面與國外同行存在較大的差距;在產品開發和品牌建設方面,由于我國的長絲織造企業大部分是從小型私營企業發展起來的,在品牌培養方面重視不足,自有品牌比重較低且沒有形成市場影響力,造成了全行業低端大路貨產品比重較大、產品附加值不高、企業利潤率低、贏利能力不強 。最終產品如服裝、家紡及裝飾面料的研發與設計尤其是原創設計相對較為薄弱,研發投入相對較少,制約了產品的開發以及品質、檔次的進一步提升。 2.缺乏行業標準的規范和引導 雖然近二十年來,我國化纖長絲織造產業得到了迅猛發展,但由于沒有一個全國性行業組織來協調、管理這一產業,從而導致標準制定工作相對滯后,相應的行業標準較為缺乏,尤其是產品分類標準、產品質量標準、節能減排清潔生產標準、能源計量標準、取水定額標準、加工貿易單耗標準、職業技能標準和設備操作與生產工藝標準等必需標準的缺乏,嚴重影響了長絲織造產業的健康與可持續發展。 3.行業統計不完善 作為紡織工業的支柱產業,除了在海關統計中有長絲織物的進出口統計外,在國家統計局中卻沒有對這一產業的產品進行統計,也缺少這一行業的經濟指標數據,行業統計信息嚴重不足。無論是國家相關部門、地方政府還是行業內的相關企事業單位都缺少這一產業的相關權威統計信息的指導。 4.資源及環保壓力制約行業發展 我國長絲織造產業主要集中在東部沿海地區,這些地區的土地及電、氣等能源供應日益緊張,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產業的發展。 此外,噴水織機作為長絲織造產業中主要的織造設備,所占的比重較大。由于織造工藝需要經絲上漿及化纖紡絲的過程中需要使用一定量的油劑,在噴水織機織造的過程中,引緯水流與漿料及油劑混合后產生了一定的污水,日益嚴峻的環保壓力對長絲織造產業的發展也形成了一定的制約。 二、我國長絲織造產業競爭力比較 ?。ㄒ唬﹪飧偁帉κ址治?/p> 從我國海關的進口統計情況來看,臺灣、日本、韓國、香港及泰國是我國主要的化纖長絲織物進口地區,這些地區的化纖業技術先進,產品豐富,質量穩定,香港主要是轉口貿易為主。國內的化纖長絲織物在價格上與國外產品存在著非常大的差距。 臺灣、日本及韓國在化纖長絲織造技術上有較大的優勢,尤其在新產品的開發方面,對色彩、款式、流行趨勢等方面研究更加深入,其開發的新品面料常常能夠引領時尚,成為業界追逐效仿的對象。 (二)我國長絲織造產業的優勢 我國長絲織造產業的優勢主要表現在規模大、產業鏈完整、成本較低等幾個方面: 1.產業鏈完整產業聚集度高 我國的長絲織造產業經過多年的快速發展,已經發展成為涉及紡絲、織造、染色后整理、服裝及家紡等完整的產業鏈,并且產業集聚程度高,主要分布在江蘇盛澤,浙江長興、王江涇、紹興、福建龍湖、鴻山等地區,在原料供應、裝備配套、市場及物流方面都有較強的優勢。 2.制造成本較低 近年來由于在原料、人工、土地、能源等方面的價格上漲,導致我國長絲織造企業的生產成本大幅上升。但是從國際總的生產成本情況來比較,我國長絲織造企業仍然有比較優勢。 3.市場相對成熟 我國長絲織造產業起步于改革開放之后,與其他傳統紡織產業比較少受計劃經濟的影響,對市場經濟接受相對較快。我國長絲面料交易市場建立較早,并隨著產業的快速發展而不斷壯大,交易市場已相對成熟。市場的形成與產業的發展相輔相成,目前已經形成了浙江紹興柯橋輕紡城、江蘇吳江盛澤東方絲綢市場及浙江嘉興王江涇南方紡織市場等主要的化纖長絲面料交易市場。通過市場這個窗口,長絲織造新技術、新產品及相關行業信息都在這里匯集,形成了產供銷一體化的優勢,極大地推動了長絲織造產業的發展。 ?。ㄈ┪覈L絲織造產業的劣勢 長絲織造產業雖然近年來發展迅速,在國際競爭中有一定的優勢,但同樣存在不足,從而導致產品價格上與國外產品相比還存在很大的差距,產業發展的不足主要表現在: 1.色彩及流行趨勢研究欠缺 雖然近年來我國長絲織造企業通過自身努力,在產品色彩、款式流行趨勢方面的研究能力有所增強,但是由于長絲織造產業基礎薄弱、行業的流行趨勢研究體系還未建立,目前在流行趨勢方面的研究仍然是以韓、日及臺灣地區的成果為主導。 2.產品創新開發能力不強 我國長絲織造產業在競爭力方面所表現出來的另一個不足就是自主創新能力不強,先進設備技術及高素質技術人才的缺乏是影響我國長絲產品開發創新能力不強的主要因素。另外,對研發重要性認識及資金投入的不足,極大地削弱了我國長絲織造產業核心競爭力。 3.品牌培育意識薄弱 我國長絲織造產業雖然規模大、產業鏈完整,但是缺少知名品牌尤其是在國際上有較高知名度的品牌。長期以來我國長絲織造產業都是以給國外客商代加工、生產織物面料中間產品為主,企業對自主品牌培育工作認識不夠,難以形成自有品牌,極大地影響了我國長絲織造產業的國際競爭力。 4.產品應用領域開拓不足 我國長絲產品目前仍主要應用于服裝及裝飾面料,而在產業用紡織品領域應用比例仍然偏低。由于具有工藝流程短.對纖維的損傷小等優勢,產業用紡織品領域對長絲產品,特別是對工業長絲產品、高性能長絲產品的的需求日益增加。目前能夠在專用領域開展研發的企業非常少,產品應用領域有待進一步拓展。 三、 我國長絲織造產業發展面臨的形勢 ?。ㄒ唬┯欣蛩?/p> 隨著國家促進內需相關政策的頒布實施,以及人均收入的不斷提高、人均消費不斷增長,我國人均紡織品消費量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同時國民經濟總規模和其他產業的不斷擴展,對產業用紡織品的需求也將越來越豐富。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化學纖維的品種也更趨多樣,產品結構更加豐富,應用范圍更加廣泛。廢舊化纖織物的回用技術日趨完善,也為長絲產業提供了新的原料。因此,在未來紡織工業發展中,尤其是“十二五”、“十三五”期間,化纖長絲織造產業是最具發展潛力的產業。在天然纖維產量增幅有限的情況下,以化學長絲纖維為主要原料的長絲織造產業將有著非常大的發展前景。 化纖長絲織造產業在工藝上具有明顯優勢,工藝流程短,生產成本低,且對織造車間溫濕度的環境要求不高,織造設備一次性投入低;在原料成本上相對應傳統天然纖維織造有價格優勢,且我國已形成了大規模的化學纖維生產工業,原料供應穩定;化纖長絲織造面料產品變化豐富,應用范圍廣,差異化、高仿真等產品的發展對于天然纖維面料的替代作用日益突出。 此外,在紡織工業的產業發展規劃中,化學纖維、家紡、服裝及產業用紡織品等相關產業的增長和對高附加值產品的要求都在一定程度上會推動長絲織造產業的發展。 ?。ǘ┎焕蛩?/p> 1.人民幣升值加快 人民幣的不斷升值不僅對企業利潤空間造成擠壓,還會加劇出口型企業海外接單風險,對長絲織造出口加工型企業帶來嚴重沖擊,而且,人民幣有著升值速度加快的趨勢。 2.勞動力、土地等成本上升及原材料價格波動加劇 由于紡織行業勞動強度大,且工作環境較差,以“80后”為代表的新生代青年工人不愿從事紡織行業,從而導致勞動力緊張、用工成本上升。在吳江、紹興等地區,8小時織布工工資已經超過4500元/月,大大高于全國其他地區。此外,員工流動性加劇,導致企業管理、質量控制難度加大,給企業正常生產帶來了影響。 由于國家加大了對土地使用的限制,一些地區出現用地緊張問題,尤其是長絲織造產業集聚區尤為嚴重,從而導致地價飆升且土地成本快速上漲,極大地制約了長絲織造產業的發展。另外,水、電、煤、運及原材料漲價是增加企業成本的又一大因素,成本的不斷提高不能同步傳遞給下游,使得長絲織造企業生產壓力加大,進一步擠壓了企業的利潤空間。 近年來,隨著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大幅波動,棉花與PTA等紡織化纖原料價格大幅飚升,各類化纖長絲價格目前仍處歷史相對高位,不僅增加了長絲織造企業的成本,也嚴重影響了長絲織造企業的正常生產銷售。 受國際市場的影響,加上市場上的投機行為大量增加,造成長絲原料價格大幅度波動,長絲價格的不穩定導致長絲織造企業在外銷時不敢接大單、長單。此外,最近一段時期新增的大量紡絲和織造產能預計將在2012年至2013年集中釋放,在消費市場沒有同步擴大的情況下,產業自身的惡性競爭將會加劇,勢必會對長絲原料價格以及下游的織造產業帶來巨大的沖擊,造成市場波動。 3.環保及能源因素制約企業發展速度 由于生產工藝的需要和生產成本的考慮,化纖長絲織造產業,超過70%都是使用噴水織機進行織造生產。而在化纖長絲的紡絲生產過程以及為了滿足織造工藝需要,工廠基本都會在紡絲及織前準備的過程中,加入一定量的油劑,再加上織造工藝中的漿料、著色劑,在噴射水流引緯織造的過程中,水流與油劑、漿料和著色劑的混合物便形成污染物,會對環境造成一定的污染,污水處理問題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產業的發展。 在國家節能減排等政策的影響下,為了完成節能指標,各地區都采取限制企業用電的強制措施,尤其是江浙等工業發達地區,對于不同的用電行業采取了區別對待的限制措施,長絲織造生產企業首先被列入了限電行業,相關企業不得不階段性停工,嚴重影響了企業的正常運作,使企業運行成本上升,企業經營效益下滑,給長絲織造行業的整體發展帶來了較大沖擊。 ?。ㄈ╅L絲織造產業發展趨勢 1.產品開發 長絲織造產業的發展,在原料方面,化纖長絲趨向于新型、環保、高性能、多功能化及多樣化;在服裝面料方面,隨著國際市場對環保型紡織品的愈發重視,長絲織物將趨向于天然、生態、環保,化纖長絲仿真及高仿真面料的開發是未來的發展重點;在裝飾面料方面,多功能化是發展的重點;在產業用紡織品方面,高性能多用途是發展的重要趨勢。 2.技術裝備 我國的長絲織造產業雖然產業規模大,但行業整體技術裝備中高端織造設備比重較低。由于織造設備水平有限,導致產品檔次不高,大提花、色織等高端產品比重很小,所以行業應盡快轉變增長方式,用裝備水平的提升帶動產品品種質量的提高、勞動生產率的提高,提高產品的科技貢獻率,從而增強行業競爭力。 3.產業轉移 由于長絲織造產業發展的歷史原因,我國長絲織造產業大多集中于東部沿海地區,化學纖維的生產和相關面料的印染后處理及交易市場等相關產業大多也都位于這些地區,形成了具有一定比較優勢的產業集群。但隨著我國東部地區經濟的快速發展,能源、勞動力及土地等資源的供應日漸緊張,尤其是土地資源的供應受到較大限制,導致長絲織造產業在東部沿海地區發展受到了一定的制約。由于噴水織機有廢水排放,個別地區還將長絲織造產業列入限制發展的產業。從我國紡織工業的產業轉移趨勢及地區資源、土地資源和人力資源等方面為基礎考慮,我國長絲織造產業在下一階段的發展過程中,長絲織造集群地區除了努力挖掘當地資源、加快產業升級步伐、大力推廣中水應用技術,保持穩定發展外,在確保綠色環保和清潔生產的前提下,將會通過向中、西部地區逐步轉移成本依賴型面料產能的方式來拓展發展空間。 四、我國長絲織造產業“十二五”期間發展的指導思想、主要目標和任務 (一)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快轉變發展方式,適應國內外形勢新變化,按照《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要求,堅持以結構優化和產業升級為主攻方向,以自主創新和品牌建設為重要支撐,以繁榮市場和擴大內需為根本出發點,以資源節約、環境友好和實現可持續發展為重要著力點,以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為手段,將長絲織造產業建設成為技術先進、引領時尚、吸納就業能力強的現代紡織產業,為建設紡織工業強國發揮更大作用。 (二)主要目標 1.行業規模 根據我國長絲織造產業現有規模,近幾年來的發展速度以及化纖、印染等相關行業的發展趨勢,結合紡織工業“十二五”發展規劃,我國長絲織造產業在“十二五”期間,年均產能增長率為8%,到“十二五”末,行業規模達到近450億米。 2.產品結構 隨著化纖長絲織物產品結構的不斷調整,到“十二五”末,年開發差別化、功能化、高仿真類的新產品比例不低于30%,家紡類產品比例不低于20%,鼓勵發展大花幅、絲質細密化及寬幅長絲色織大提花類織物。進一步拓展產業用長絲織物的空間,形成以一般工業長絲和特種工業長絲產品為特色的新的產業集聚區。 3.技術裝備 針對長絲品種變化較多需要配套先進的織前準備裝備這一特點,在“十二五”期間,持續支持行業技術改造及裝備升級,提升絡、并、捻、整經、漿紗與穿綜等前織設備水平,尤其要鼓勵引進國際上先進的前織設備與技術,重要工序的主要設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的比例超過30%,ERP信息化管理系統應用比例達到10%。 4.品牌培育 在品牌建設方面,引導和鼓勵企業重視產品的原創設計,加強自主品牌的培育,努力提高產品的品牌貢獻率,到“十二五”末,力爭培育出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長絲面料品牌,增強行業競爭能力。 5.經濟指標 力爭在“十二五”末,我國長絲織造產業產值達3000億元,出口比重力爭達到三分之一以上。 6.建立特色精品產業鏈 提升長絲織物檔次涉及到包括科研院校在內的紡絲、織造、印染后加工和產品用途等整個產業鏈的各個環節,可以充分發揮協會的組織協調作用,實行更為深入和廣泛的產學研結合,調動整個產業鏈各環節進行相互協作,力爭在“十二五”末,建立若干條高檔次的不同特色精品產業鏈,組建長絲織物科技戰略聯盟。 (三)重點任務 在“十二五”期間,保持行業平穩較快增長,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自主創新能力明顯增強,自主品牌建設實現突破,低碳、綠色和再生循環再上新臺階。 1.優化產業布局,促進行業健康發展 結合區域經濟和地區發展規劃,調整優化長絲織造產業和區域結構,推進長絲織造產業區域化協作和專業化分工,實現原料、織造、印染后加工和交易市場的合理配置,在提升現有產業集群的基礎上,順應紡織工業向中西部地區轉移的總體趨勢,鼓勵長絲織造及相關企業去中西部地區投資,逐步引導長絲織造產業向中西部地區轉移,優化我國長絲織造產業布局,逐漸形成東中西部優勢互補、良性互動、協調發展的新格局,促進長絲織造產業健康發展。 2.增強創新能力,加快產業升級步伐 著力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下大力氣提高技術裝備水平及科研力量,加大技術攻關和改造力度,推進產業升級,提升行業競爭能力。要圍繞行業存在的薄弱環節和瓶頸,廣泛應用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加快產業升級步伐,建立以骨干企業為主體、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平臺,開展技術創新、產品創新,優化技術和產品結構,提高行業勞動生產率,增強市場競爭能力。 3.加強標準建設,夯實行業發展基礎 初步建立行業標準體系,實施人才、標準、專利發展戰略,根據產業發展和市場需求,按輕重緩急原則,組織力量適時制訂相關標準,逐步解決行業標準缺失問題。探索產品質量公證檢驗制度,促進市場的規范流通。密切跟蹤相關國際技術法規和標準的變化,建立國際貿易技術壁壘的快速應對機制。努力提高行業標準整體水平,規范企業市場行為,夯實行業基礎,促進行業有序健康發展。 4.培育自主品牌,提升品牌價值 依靠技術和產品創新,以產品質量為基礎,原創設計為抓手,積極培育優質產品的優勢品牌。通過國內外展會、技術交流研討會、名優精品推薦、最具影響力品牌推介等活動,擴大重點企業及產品知名度,樹立品牌效應,提升產品品牌價值。 5.改善產品結構,開發高仿真產品,提升產品附加值 以提高產業裝備及自動化水平為手段,結合印染后整理先進技術,利用新型差別化纖維原料,大力開發新型、功能性、差別化及高仿真面料,以及色織、大提花類產品,努力提升長絲面料的附加值。積極配合高仿棉長絲織物的開發項目,研究高仿棉織造技術的推廣提高。 6.發展綠色循環經濟,促進產業可持續發展 大力推廣廢水回用、余熱利用等節能技術,開發創新織前準備等工藝,努力減少長絲織物生產過程中的污水排放,提高能源利用水平,大力發展綠色循環經濟,促進產業可持續發展。 五、政策措施建議 為了促進我國長絲織造產業持續健康發展,針對長絲織造產業存在的矛盾和問題,重點應采取如下政策措施: 1.盡快建立自主創新體系 采取產學研用相結合的模式,推動科研院校與企業建立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創建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充分發揮長絲織造處于產業鏈中端的優勢,分別與上游的原料新產品研發和下游制成品應用搭建相互對接的平臺,加強創新資源的整合共享,引導企業走創新發展之路。積極爭取國家政策支持,特別是關系到長絲織造產業發展的重大關鍵技術、共性技術、基礎工藝技術、節能減排技術等方面要努力爭取到相關部門的資金支持。 2.積極爭取和完善產業政策 積極爭取國家相關部門重視和支持長絲織造產業的發展,對符合產業政策、符合長絲織造行業重點發展方向、有利于合長絲織造產業升級、轉型的技術改造項目,在稅收、財政資金方面給予適當支持;支持和鼓勵企業自主淘汰落后產能,積極采用先進的技術裝備,不斷提升產業水平和競爭力;鼓勵和引導長絲織造企業從土地資源、勞動力緊張的東部向中、西部地區轉移。 3.積極爭取和完善財稅金融政策 積極爭取改善中小企業融資環境,努力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積極爭取對長絲織造先進設備執行進口免關稅的優惠政策,尤其在國產技術沒有成熟前要鼓勵一些關鍵工序采用先進的進口裝備,提高產品檔次和附加值。 4.改善產業生存環境,支持企業走出去 重點支持企業建立研發、營銷網絡體系;支持與國際品牌及渠道商開展合作;成立相關中介機構,為企業投資和應對貿易摩擦提供政策信息服務;支持企業參加國際展會,擴大國際合作與交流。 5.充分發揮行業協會作用 行業協會作為政府和企業間的橋梁,發揮著重要的紐帶作用。應該充分發揮協會在行業研究、規劃、管理、技術咨詢、行業調研、反映產業情況、企業訴求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提升行業管理水平;加強行業自律,引導企業落實相關政策,促進行業有序健康發展;支持行業協會協調解決行業問題,為推進長絲織造技術進步和產業結構調整做好服務。長絲織造協會,近期重點工作是要建立健全行業信息統計系統,搭建行業信息交流平臺;組織制定長絲織造行業標準,規范市場行為;搞好行業規劃,引導產業發展;組織長絲織造企業參加國內外面料展覽會,為企業搭建貿易平臺;開展技術交流,提升產業技術水平。
轉載本網專稿請注明:"本文轉自錦橋紡織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