鑄就“一流紡織之都”
這兩天,紡織化纖產業發達的美麗吳江,再次迎來世界化纖業界的盛會——第十七屆中國國際化纖會議。中國化纖工業協會會長端小平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不吝贊美之辭:吳江紡織化纖業最大的優勢,在于產業鏈各環節長期以來均衡發展,市場及各類公共服務平臺配套完善。在這里,新產品、新裝備、新技術能夠以最快的速度開發并得到推廣應用。 記得去年記者前往吳江采訪,了解到金融危機期間,當地規模以上紡織化纖企業沒有一家倒下的消息,那時吳江正在總結危機中的經驗教訓,為博弈“后危機”摩拳擦掌。今年,“十二五”已經開局,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上半年吳江紡織化纖行業及相關企業運行狀況良好,多項指標超過去年同期水平。即使面臨下半年及今后更為復雜的形勢,吳江紡織化纖產業顯然已經全身心進入狀態,要在又一個5年中書寫新的輝煌。 根據規劃,“十二五”期間,吳江紡織化纖行業將年均保持12%以上的增速,至2015年產值達2000億元,占全市工業比重保持1/3左右。同時要實現“雙千億”目標——到2012年實現中國東方絲綢市場交易額1000億元,市場網上交易額1000億元,到2015年則要達到1500億元。 進一步促進產業鏈均衡發展 了解吳江紡織的人,無不感慨于當地完善的產業鏈和配套設施。從纖維生產、織造加工到印染整理、服裝制造,每一個環節,吳江都能舉出幾家知名的企業,幾件具有代表性的產品??梢哉f,恒力集團、盛虹集團、鷹翔化纖、新民紡織、福華織造、華佳絲綢等吳江知名企業取得的跨越式發展,無不與吳江這片沃土密切相關。 目前,吳江市直接從事化纖紡織業的生產企業超過8000家。全市擁有無梭織機18萬臺,其中噴水織機15萬臺,噴氣織機2萬臺,已成為全國織造無梭化程度最高的地區,織造能力在全國處于領先地位。擁有300萬噸合成纖維生產能力,其中融體直紡280萬噸,化纖產能占全國總量的1/10。2010年,全市化纖紡織產業實現產值1100億元,同比增長20%以上。生產各類紡織品120億米、印染布36億米、服裝4億件、針織毛衫2.5億件、合成纖維204萬噸。 “十二五”期間,進一步促進產業鏈的均衡、協調發展,是吳江紡織化纖產業的首要任務。在原料產業,吳江規劃在提高現有滌綸長絲產品技術質量水平的基礎上,注重新型差別化、功能化纖維的研發和使用。重點發展新一代多功能、高仿真等高附加值聚酯長絲;積極發展碳纖維、芳綸等高性能纖維;開發具有功能的共混紡絲產品;注重新型產業用功能性纖維產業鏈一體化開發,促進其在更廣泛領域的應用。 織造產業是吳江紡織產業鏈上最具悠久歷史的環節,“日出萬匹、衣被天下”在很早以前就被用來形容吳江絲綢重鎮盛澤鎮。隨著行業發展進入新的階段,吳江織造業的裝備水平和研發能力還在加速提升。吳江規劃“十二五”加快產品結構的調整和優化,突出原料、面料、最終產品3個環節,著力拓展家用和產業用紡織品市場領域。加強與科研院所的產學研聯合,加強技術改造力度,提升工藝和裝備水平,提高產品質量和生產效率,增強適應市場變化的綜合競爭能力。 在服裝產業,“十二五”當地將大力推進自主品牌建設,著力提高品牌服裝比重。同時大力提高服裝設計開發能力,推廣采用計算機輔助設計(CAD)、輔助制造(CAM)系統,引導企業采用新原料、新技術發展針織服裝新產品。 讓環保成為行業進步的新引擎 吳江地處太湖流域,環境容量有限,環保壓力可想而知。根據《江蘇省太湖水污染防治條例》提出的要求,第一不得改擴建印染企業;第二不得新建化工企業。但化纖紡織業相對其他產業而言耗能較高、排污量較大;而印染后整理能力在吳江紡織化纖產業鏈中相對薄弱,受環境因素制約,印染后整理成為制約當地產業提升檔次的瓶頸。 環保與產業發展之間的矛盾,很早就引起了吳江市政府的高度關注。相關人士意識到,低碳、環保雖然是行業發展的“攔路虎”,但如果解決措施得當,很有可能成為新一輪發展的引擎。經過審慎規劃,吳江到2015年將實現紡織化纖行業產值能耗處于全國先進水平,水資源重復利用率達到50%,萬元增加值水耗年均下降5%的目標。 “十二五”期間,吳江紡織化纖行業制定了環保、節能減排的重要任務。 一是加大印染后整理企業的技術創新力度,把印染后整理加工工序轉變為引導紡織面料開發、生產的先導行業。鼓勵和引導企業積極應用氣流染色技術、連續精染技術、無水化印花技術等低浴比染色技術、綠色環保印染技術和中水回用技術。加速淘汰間歇式印染設備,使用年限從國家標準規定的15年縮短到10年。 二是推進綠色織造,加快產品結構調整和優化,加強原料、面料和最終產品綠色生產,以面料開發為突破,提高質量檔次和附加值,開展ISO14000認證和碳足跡認證。推廣應用電腦花型設計、電子分色、電子制版、電子調色和電子控制系統。 三是積極實施化纖行業新的清潔生產和節能減排措施定,開展新技術、新工藝和新設備生命周期評價,實施產品環境影響和評價和標準,建立企業環境檔案。 吳江還將全面推動企業開展清潔生產審核工作,從源頭上削減污染;引入劣勢印染設備、工藝、技術淘汰機制,推動排污指標有償使用和轉讓試點;在控制排污總量逐年下降的基礎上,堅持有保有壓,調整結構,將有限的環境容量用于支持產業高端化發展。 高端化品牌化改變傳統紡織形象 毫無疑問,科技與品牌改變紡織行業傳統形象的“法寶”。吳江作為國內知名的紡織化纖產業集群地,在發揮科技、品牌優勢方面已經走在了全國前列,并將在“十二五”繼續引領行業發展。 “十二五”期間,吳江市仍然把紡織產業作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點,快速、深入推進紡織產業的轉型升級。吳江規劃到2015年使化纖功能性纖維、差別化超細旦纖維比例從目前的80%提高到95%;提高家紡產品比重,著力開拓產業用紡織品領域,使服裝、家紡、產業用紡織品比例從目前的75∶22∶3調整到60∶25∶15;印染來料加工比例由目前的95%下降到80%。大力支持研發和采用抗皺、防縮等特種印染后整理新技術,提升面料的質量和檔次。當地還規劃建設吳江盛澤紡織新材料特色產業園,重點開發超細旦纖維、環保纖維等。 至2010年底,吳江化纖紡織業已擁有中國名牌產品4個,江蘇省名牌產品20個,中國馳名商標6件,江蘇省著名商標10件。行業力爭至2015年,再創中國馳名商標4~5件,江蘇省著名商標、江蘇省名牌產品20件,同時將培育4~5家自主品牌知名大企業,進入全國紡織業百強企業,具備直接參與國際化競爭的實力。 吳江還將積極引導和扶持有條件的企業創建自主品牌,鼓勵不斷豐富品牌內涵,提升品牌無形資產價值,擴大市場占有率,壯大品牌經濟規模,提高品牌經濟對全市工業經濟的拉動力和促進力。建立健全品牌維權援助機制,幫助市場主體依法應對商標侵權糾紛。 綜合服務平臺提供堅實保障 目前,吳江已經建立起產、供、銷齊全的紡織產業格局,位于盛澤鎮的中國東方絲綢市場已經成為吳江的一塊金字招牌。該市場有6000多家化纖紡織商戶入市交易,已成為全國化纖薄型織物最大的集散地和價格形成中心,2010年交易額達到710億元,成為全國第一大紡織專業市場和全國十大工業品批發市場之一。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今年1~6月,該市場呈現出采購、生產、銷售旺盛的局面,交易額達到312.7億元,同比增長16.4%。 業內不少人士將東方絲綢市場劃為一級專業市場的范疇,認為其依托當地巨大的產業優勢,早已擺脫單一的市場買賣功能,成為現代服務業的集聚地。它建立了具備紡織品電子商務平臺、紡織品物流基地,紡織技術研發檢測平臺等多種要素的社會服務體系。 “十二五”期間,吳江將進一步加強中國東方絲綢市場規劃建設,提升市場成品交易份額,提高市場直接出口份額,提升市場品牌貢獻率,完善市場服務功能,適應多元化需求,打造中國紡織貿易第一城。 此外,吳江中小企業技術服務體系已初步形成,現有7家社會化服務的技術中心,解決中小企業生產過程中遇到的技術難題。當地還計劃引入科研院所建立研發平臺,為研發生產化纖紡織新材料提供技術支撐;“十二五”將新增共性技術服務平臺4家,為量大面廣的中小企業調整產品結構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服務。 記者了解到,吳江市政府將一如既往地大力支持紡織化纖產業發展,鼓勵企業開拓融資渠道,實現百家企業的上市。此外,行業協會(商會)將在“十二五”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充分發揮加強行業自律、開展技術咨詢、應對貿易摩擦等方面的功能。日益健全的服務體系,將為吳江打造一流“紡織之都”提供堅實的保障。 轉載本網專稿請注明:"本文轉自錦橋紡織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