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述臺灣化纖與紡織企業發展與投資狀況
專長的Tencel、Polynosic、Cupra等Rayon系列產品,因應交織物領先的市場優勢,透過垂直整合,從紗廠、織廠及染廠建立策略聯盟提升產品競爭力,也包括彈性布系列。 9、力鵬等公司投資全自動染整系統 染整業扮演紡織業化妝師的角色,染整技術的提升對臺灣紡織業向上提升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臺灣在與東南亞及中國大陸的競爭環境中,染整業品質穩定及交期快速是成功關鍵所在。隨著臺商赴海外投資,早期臺灣和競爭者之間的競爭優勢逐漸消失。因此,在“根留臺灣”的前提下,最重要的因素是與競爭者的競爭優勢仍然存在,要具備此一優勢就必須學習歐美國家的染整業,以技術取勝。在歐洲,自動混料、溶解、輸送系統,結合染整中央監控系統,以全自動之染整過程,提升染整品質是普遍的趨勢。臺灣染整業的佼佼者力鵬、宏遠、佳和、南洋染整、強盛、臺丞等公司在染整品質上的嚴格管理為同業間所津津樂道。這些廠家在染整加工段,以采用世界最先進之生產設備為目標,應用良好的管理、完整的教育訓練,培訓優秀人才,達到全面品質管理之目標。自動化亦可以在局部設備中加入,全新設備與自動化結合是必要的,沒辦法全部更新時,采取重點式應用自動化設備提升生產品質也是必須要走的路,只有如此才有能力與競爭者競爭,否則將很快面臨被淘汰的命運。要注意的是朝多元化產品發展慎選設備極為重要,一部染色機可染平織、針織并作其他功能使用已是很平常的事。無論是經緯雙向萊卡彈性布、長短織交織布、仿毛布、絨毛布,或是新合纖強捻布皆是目前臺灣熱門布種。值得一提的是,多年來,臺灣在抗菌、難燃、抗紫外線等功能性布料的研發更是不遺余力。臺灣紡織業者在選擇購買機器時,多功能機種是首選,就象買冷氣機一樣,除濕、清凈、暖氣和冷氣一應俱全已成基本要求。 三、臺灣紡織業2009-2010年產值增加 長期以來,臺灣紡織業在產品研發、設計、品牌創新等方面在行業內有突出地位,特別在功能性紡織品方面有較強的競爭力;福建省近年來也積極為推進海峽西岸經濟發展,提出了一系列措施,促進兩岸經濟發展、企業間的交流與合作。為了優勢互補,更好更緊密地進行兩岸產業對接。記得王天凱指出過,產業升級最關鍵的時期是2010~2015年。產業升級的精耕細作,需要繁榮的資本市場支持、開放的研發環境以及頻繁的專業交流。未來5年,新興國家經濟體的快速崛起,將推動這三個關鍵因素的發展,讓“中國制造”邁向一個新的經濟繁榮階段。如今,值得一同慶祝的是,據悉臺灣紡織業2010年產值估4300億年增17.6%,據“中央社”報道,臺灣紡織所ITIS計劃表示,回顧2009年臺灣紡織業逐步從金融海嘯中復蘇,整體產值較2008年衰退15.7%;而2009年對臺灣紡織產業是充滿嚴峻挑戰的一年,面對全球金融海嘯的沖擊,臺灣紡織產業除藉勢進行資源整合,也朝著深化紡織技術、提升紡織品附加價值等方向發展。但在資源整合、深化技術等努力下,2010年產值估計可增至新臺幣4300億元,年增17.6%。從產值來看,2009年正從金融風暴中逐步復蘇,紡織業產值僅新臺幣3656億7700萬元,較2008年的4377億7000萬元衰退15.7%;2010年可望回復到4300億元,接近2008年的水平,年增17.6%。2010年全球景氣逐步回穩,預計紡織業產值將繼續回升,臺灣紡織業應往更高附加價值產品方向前進。“工業局”以“提升產業用紡織品產值”與“確保衣著及家飾用紡織品產值”為主要發展方向,從既有研發基礎上,積極朝高附加價值轉型產品發展,如竹炭及環保紡織品或相關的異業結合開發。臺灣紡織業藉由“政府”輔導、補助計劃、技術引進及市場推廣等相關措施,進行產品開發、生產投資及市場營銷推廣,可望提高廠商的國際競爭力。此外,針對利基市場,臺灣紡織業應繼續發展完整的產業價值鏈,以上游生產制造優勢,帶動中下游產品的開發,并強化品牌營銷,建構完整的產業價值鏈,發揮產業整合效益。另外,2010年臺灣紡織業者可以趁景氣回溫,從振興方案中找到新商機,如能源、交通等高科技紡織品;或由生活習慣的改變去尋找,如宅經濟的興起,消費習慣及消費產品也會隨之改變,以更整體性的角度思考紡織品的未來發展。 |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