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橋紡織網—資訊頻道> 行業分析>正文
5月12日,在2016中國棉業高峰論壇上,工業和信息化部消費品工業司副司長曹學軍做了主旨發言。以下摘錄其發言的主要內容。
一、紡織工業“十二五”的總體發展情況。
在“十二五”時期國際環境錯綜復雜,國內經濟進入新常態,紡織工業發展呈現出壓力大、增長動力轉換、結構深入調整、運行基本平穩的特征,在轉型升級中實現中高速增長。2015年全行業紡織纖維年加工量達到5300萬噸,“十二五”期間年均增長5.1%,占全球纖維加工總量一半以上。紡織品服裝2015年出口額達到2912億美元,在“十二五”期間年均增長達到6.6%,占世界同類貿易的比重比“十一五”末提高3.1個百分點。服裝、家紡、產業用紡織品纖維消費比重由2010年的51:29:20,調整為2015年的46.6:28.1:25.3。產業紡織品纖維的比重進一步提高,也反映了紡織工業的發展結構更加優化。中西部地區在全國規模以上紡織企業主營業務收入中占比是23.2%,比“十一五”末提高了6.4個百分點。
目前活躍在國內市場的服裝品牌約3500個,全行業擁有中國馳名商標300多個,120家服裝家紡品牌企業成為我部重點跟蹤培育對象。一批服裝家紡品牌在海外建立了設計機構和銷售網絡,更多設計師的作品在國際舞臺展示交流。在“十二五”期間,高速增長的紡織服裝電子商務也擴大了品牌產品的影響力。
二、紡織工業未來發展面臨的形勢。
(一)新一輪的科技與產業變革為行業發展提供重大機遇。智能制造成為產業發展的重點方向,目前智能生產線、智能車間、個性化定制生產方式已經形成了若干試點,生產效率與質量提升,相對成本下降,生產周期縮短等成效明顯,為傳統產業改造提升提供了支撐和路徑。比如紅領集團大規模個性化定制的模式,還有化纖、棉紡的數字化、智能化生產線,已經實現企業與用戶的雙贏。還有互聯網、云計算等新技術催生產業新業態。我國互聯網用戶達到9.5億戶,互聯網的快速普及促進了平臺經濟的發展。國內活躍的服裝家紡品牌有3000多家,加工型的小企業眾多,在行業內有望建成一批企業制造平臺,吸引上下游、設計師、用戶來參與,形成適應市場需要、性價比高的協同供應鏈和品牌。
(二)全球紡織品服裝消費將繼續保持增長。展望未來,從國際看,紡織品服裝具有一定的剛性消費屬性,多年來全球纖維加工量增速保持在2%—3%之間,全球紡織品服裝貿易從2000年到2014年14年間平均增速是6.6%,金融危機后盡管受全球增速放緩影響,紡織品服裝貿易增速有所回落,但仍然好于全球經濟增速。我們認為未來我國的紡織服裝出口還將繼續保持增長的態勢;從國內看,我國擁有完整的紡織服裝產業鏈和龐大的市場網絡,隨著我國人民收入增長、城鎮化水平提高、全面二孩政策的實施,國內衣著類的消費仍將保持較快增長,其中產用紡織品的需求,我們判斷還將快于衣著類的消費。
(三)紡織行業將加快向中高端邁進。從自身看,“十二五”期間紡織工業的發展可以看出我國紡織工業規模效益、產業結構、科技創新、品牌建設、綠色發展已經具備向中高端邁進的實力。從外部環境看,2015年中國人均GDP超過了8000美元,而且按照IMF購買力評價測算,我國中產階級人數達到了1.1個億,已經超過美國,位居全球第一。中等收入群體壯大,對品質品種提出更高要求,愿意為高品質商品或服務買單,像海外購物快速增長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2015年我國出境游達到1.2億人次,海外購物超過了2150億美元,品質消費,品牌消費、綠色消費、智能消費將成為紡織品工業的一個重要消費趨勢。消費的升級為紡織產業的升級提供了廣闊的空間。
(四)紡織產業轉型升級的任務更加緊迫。一方面,發達國家紛紛確定以重振制造業為核心的再工業化戰略,通過尋找新的科技創新、戰略支撐點,掌握在制造業高端領域的主導權,加劇了我國向中高端轉型的壓力。另一方面是發展中國家的壓力,近十年我國人工成本上升2.7倍,制造業成本不僅高于東南亞,甚至接近美國制造業。加快培育以創新為核心的新模式更加緊迫。像前一段時間TPP談判基本上完成,對我們紡織產業的影響不可小視。
三、紡織行業的發展要求和重要任務。
今后是建設紡織強國的關鍵時期,要牢固樹立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著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落實“中國制造2025”,加強創新驅動,推進智能制造、綠色制造,要實施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的“三品”戰略,培育紡織工業競爭新優勢。
重點任務是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強化創新驅動,增強體系化創新能力。在創新機構建設方面,建設和完善紡織行業技術創新聯盟,紡織科技創新公共服務平臺等一些中介服務機構,引導企業加強研發投入,加強產業鏈上下游生產和引用協作創新。在技術創新方面,以加強高性能纖維、可降解生物纖維、清潔生產系數等等,以一些智能紡織品、智能制造、關鍵設備為重點,促進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產品的產業化。在模式創新方面,主要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與紡織產業的融合創新,引導要素資源優化配置,加強數據收集再利用,推進生產方式、管理方式的變革,提高供應鏈協同和精準營銷能力。
第二,實施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的“三品”戰略,適應消費結構升級需求。要實施消費品質量提升工程,組織實施消費品改善供應行動計劃。近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已經通過了消費品工業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專項行動計劃,確定了在輕工紡織領域開展“三品”戰略。我們認為在增品種方面,主要是要把握消費需求的趨勢,挖掘消費熱點和供給盲點,加強新產品的設計開發,加強新材料、新工藝協同應用,加強與上下游、消費者之間的互動,注重功能微創新,擴大功能性、時尚性、綠色健康產品開發,著力拓展產業用紡織品應用領域,優化產品供給結構。在標準質量方面,要加強新纖維材料,功能性產品,智能制造的領域標準制修訂,推進紡織品服裝標準領域的國際合作,加強全產業鏈質量監管機制建設,推進建立重點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強化生態標準和按照標準的執行,加強實施產權保護,打擊假冒偽劣,營造有利于質量改善提升的消費環境。在品牌建設方面,是建立和完善品牌服務體系,加強紡織行業品牌培育管理體系貫徹落實,培育一批專業的品牌運營、資訊機構,推動重點品牌跟蹤培育,提高品牌企業設計、制造及全產業鏈運營能力。加強品牌的評價宣傳,促進紡織服裝類非物質文化遺產類的傳統文化與現代時尚融合發展,研究服飾文化,推動品牌國際化。
第三,加強兩化深度融合,推進紡織制造的數字化、智能化。開發數字化自動化設備、自動輸送、關鍵崗位替代機器人、在線質量監測系統、自動包裝、智能倉儲、專用傳感器、系統集成軟件等。根據條件成熟程度,以自動化生產、工藝質量在線監測、自動輸送、自動包裝倉儲為重點,在棉紡、化纖、印染、針織、服裝等行業開展試點示范推廣工作,加強產研用結合,培育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系統化智能生產解決方案和集成應用供應商。重點解決大批量個性化定制中的三維測量、訂制規范、虛擬試衣等技術問題,在服裝、家紡領域推廣定制、預定制生產新模式,滿足個性化升級需求。
第四,構建綠色制造體系,提高紡織的綠色發展水平。加強綠色生態設計,構建從原料、生產、消費到回收利用的紡織工業循環體系,建設綠色工廠、綠色產品、綠色園區、綠色企業,開展綠色工廠、綠色供應鏈試點示范。及時修訂節能減排的標準以及清潔生產評價體系,修訂印染、粘膠行業準入條件,落實再生纖維的規范,完善廢舊紡織品的回收利用,開發推廣節能、少水、節能減排清潔生產技術,組織清潔生產的應用示范,開發綠色環保染化料助劑,減少有毒有害化學品應用。
第五,優化資源配置,提高企業競爭力。東部企業應該更加重視創新開發,自主品牌的培育,加強中部與東西部地區的互動,優化產業分工布局,發揮中西部地區的優勢,發展特色產業,支撐新疆發揮區位優勢和政策優勢,發展就業容量大的服裝、針織等終端消費品。落實一帶一路戰略,建設跨國產業供應鏈,特別鼓勵行業龍頭骨干企業通過并購和股權資產合作等方式,整合國際資源,培育一批具有國際化運營能力的企業集團。
最后,想簡單談談對棉花產業今后發展的看法。
棉花作為紡織工業的重要原料,棉花產業的發展事關紡織工業的轉型升級和“三品”戰略的成敗,十分重要。
第一,棉花產業的關鍵現在看來還是品質。5月3號放儲以來,總體成交率將近百分之百,進口棉成交率百分之百,有的每噸進口棉加價甚至超過3000元/噸,從儲備棉的火熱我們不難看出,只要品質有保障,能夠滿足紡織的需求,銷售途徑是不用擔心的。即使在2014、2015年國內棉花消費下降的情況下,我們從棉紗的進口也可以看出,紡織工業其實對棉花的總需求并沒有下降,只要價格合理,品質有保障,紡織對棉花的需求依舊比較旺盛。做好棉花的品質工作,要從種植、采摘、加工、檢測等多個環節去推進,多種植高品質棉花,種植適合機采的棉花,提高質檢的公信力。
第二,棉花產業發展需要品牌。提到高品質的棉花,我們會想到美棉、澳棉,這些棉花在紡織企業,甚至在消費者眼中是質量比較可靠的象征,有效的推動了棉花消費。近年來,中國棉花協會也在大力推進“中國棉花”概念和品牌,為拉動國產棉花消費起到了很好示范作用,下一步我們不僅要繼續加大國家棉花品牌的建設,還要開展區域品牌協同,比如新疆區域品牌,有一些大的棉花加工企業,也要開展企業品牌建設,不僅要外樹品牌,更要把打造金字招牌這個理念深入人心,踏踏實實的做好棉花相關工作,真正搞好質量,提高服務,贏得消費者的信任,使得紡織企業和消費者愿意更多的消費國產棉。
第三,棉花的消費依然具有廣闊的空間。棉花是最重要天然纖維,廣受消費者的喜愛,盡管近幾年國內棉花消費看上去在減少,但是通過進口的棉花和棉紗依然總體上保持了每年消費一千萬噸左右的棉纖維的能力。展望未來,我國紡織工業將向建成紡織強國邁進,紡織的規模和紡織品服裝的消費仍然繼續增長,這為棉花消費打下了堅實的基礎?,F在棉花目標價格改革和儲備棉相關政策,我們認為也有效提高了棉花品質,刺激了棉花消費,紡織企業將會更多的使用國產棉花來滿足品質提升的消費需求,棉花產業只要抓住質量不放松,大力開展品牌建設,必將迎來光明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