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橋紡織網—資訊頻道> 行業分析>正文
體驗式服務的本質是要求服裝生產制造商能夠成為生活方式的內容供應商。我們要在內容生產商的春天里,學會花開與綻放。
新常態下,紡織服裝行業在向生產性服務業和時尚產業遞進,服務客體的內涵已發生變化。我們不妨把“為人民服務”進一步聚焦為“為新人類服務”、“為新世界服務”、“為新未來服務”。
遵從新觀念時代、誓為理想出頭、充滿活力和變數的新人類,永遠是最龐大、最活躍的消費群體;物理世界與虛擬世界共生共融的新世界,將會催生新的渠道增生與價值裂變;多變的風險、多元行業生態、多重發展可能性的新未來已來,只是尚未流行。
服務特色化其實就是“痛點營銷”。服裝行業,這個痛點是回歸產品,生產出讓人日思夜想、欲罷不能、欲罷不忍的一件衣服。
不管是線上還是線下,服裝行業隨著消費審美的個性化和細分化,都將迎來新的部落經濟。尤其是隨著社交網絡的發展,網絡社群越來越像互聯網上的家,有穩定的居住人群、溝通的機制、社交的場景、商業的交易。
人以群分、物以類聚的消費方式,需要我們及時調整“一刀切、一鍋端、一招鮮”的傳統服務模式,把最適合的產品推送到最對的人面前,這才是細膩、細致的精細化營銷思路。
尋找價值創新的消費痛點,這與國家層面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一脈相承。需要我們分析、定位、鎖定有效需求,建立起有質量的生產與有質量的消費之間的價值鏈接,把品牌的產品價值與消費者的使用價值分類與鏈接。
不管消費需求如何細分,如何裂變,如何延伸,依然需要我們共同致力于共性化服務的轉型升級。這也是政府、行業機構、商界、企業界以及傳媒界需要共同營造的發展生態。
從產品的角度,應致力于產業鏈上下游共性關鍵技術的協同攻關,致力于建立本土流行趨勢的研究、發布與運用的科學傳導機制與聯動開發模式;
從營銷的角度,傳統的商業基礎設施需要融入更鮮明的體驗文化基因,品牌商與渠道商之間的合作模式需要持續升級,O2O的大數據基礎設施建設需要跨界力量更系統的支持;
從傳播的角度,如何利用傳媒與行業平臺的話語權優勢,打造本土品牌的公眾形象,提升消費者對民族品牌的文化自信力,仍然需要進一步強化滲透。
共性化服務升級,并非單個企業能力所及,需要集約集成系統的平臺力量,需要國家、行業與企業“三位一體”的戰略觀,需要細水長流的打磨與責任擔當的付出。
服務人格化的最好實現途徑是體驗式服務。
值得關注的是,線下品牌不等于線上吸引力,線上好銷售不等于線下好產品,線下會員不等于線上粉絲,線上流量不等于線下客戶。線上線下看似兩個不同的商業世界里,物理空間的不同將導致心理空間的不同,存在著許多斷層與分裂的可能性。一方面,需要我們積極促進融合,實現渠道的差異化設計和消費資源互補。另一方面,不管是線上還是線下,都需要縱深體驗式服務,轉變單純重視產品商品屬性的傳統思維,對產品和服務進行重新定義。
比如,我們能否用打造超級IP的邏輯去進行運維管理,煉成現象級產品?可以看到,在時尚界,超級IP的合作由來已久。能讓消費者通宵達旦等待首發的除了蘋果系列產品,還有各大品牌的聯名系列。比如Nike旗下的高端品牌AirJordan,Adidas的StanSmith小白鞋、NMD系列、與RafSimons的合作,Puma與AlexanderMcQueen,H&M與JimmyChoo、AlexanderWang、Balmain的合作,優衣庫與設計師LeMaire和品牌的聯名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