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橋紡織網—資訊頻道> 行業分析>正文
近年來,針織品的適用范圍越來越廣,已從過去單純衣著用,延伸至產業用、家紡等諸多領域。而在原有的衣著方面,也打破了過去內衣、運動衣類產品約束,向戶外運動、外衣、西服等多品類方向發展。中國針織工業協會會長楊紀朝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也表示,今后,針織與其他品類的混搭將成為一種常態,而這種常態也將促進針織業與產業用、家紡以及其他各行業的跨界融合。
可以說,針織行業無論是在廣度、深度還是寬度方面,都有著可以預見的機遇,當然,這對行業來說,也充滿著挑戰。
產品結構多元,跨界融合動向明顯
在“十二五”期間,中國針織工業協會在國資委、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等職能主管部門的領導下,從科技、品牌、可持續、人才四大主題入手,以服務為根本開展工作,強化了政府與企業的橋梁紐帶作用,并帶領中國針織產業邁向新的高度。
“紡織之光教育基金會每年對針織貢獻獎的獎勵足以說明針織產業對中國紡織行業所作出的巨大努力和取得的突出成就。”總結中國針織行業在“十二五”期間的表現,楊紀朝認為,在“十二五”期間,中國針織行業發展勢頭比較強勁,是中國紡織工業增長較快行業之一,并取得了良好效益。
楊紀朝還從三個方面進行了總結,首先在規模上,2014年,中國紡織行業出口額達3060多億美元,針織行業出口額就超千億美元,占中國紡織行業的1/3,占全球市場的1/10,可見規模之大。其次,在“十二五”期間,中國針織產品設計水平得到一定提升。第三,針織產品類別更加寬泛,產業跨界融合動向越發明顯。不過他同時強調,近年來針織行業雖然取得了優異成績,但也面臨著提升和轉變的問題,比如一些針織產品出口單價下跌,進口產品單價卻在上升,對此他表示,今后幾年,我國針織行業要在產品創新方面下足功夫,提高品牌意識和創新能力。
針織展向“生活館”方向發展
中國國際針織博覽會作為行業聯展艦隊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有著巨大的影響力和號召力,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著產業的發展水平。提及今后針織展的發展趨勢,楊紀朝給出了自己的觀點:針織展要向“生活館”、“體驗館”的方向發展。
針織業是一個產業鏈較長,同時產品類別多樣的行業,這既是優勢,又是劣勢。比如針織展與CHIC服裝展相比,CHIC更有規模性的集聚效應,畢竟服裝在針織展中只是其中的一個部分,但針織較長的產業鏈條,也令其有著其他展會不可比擬的優勢。楊紀朝說:“很多服裝企業對針織產品都有著非常濃厚的興趣,這將為具有較長產業鏈的針織產業提供集成創新的可能,比如一些服裝企業就提出,要將針織的襪子等產品進行包裝,以禮品、藝術品的形象參與到銷售環節中,既豐富了服裝企業的產品類別,又提高了針織產品的附加值。”
談到針織展今后的發展趨勢和變化,楊紀朝說:“針織展要突出自身產品的特點,將針織產品特有的屬性發揮最大化。”他認為,針織產品幾乎涉及到紡織服裝領域的全品類,因此針織展的發展目標也應該向更加生活化的方向努力。“讓采購商和消費者看到的不僅僅是擺在展館中的產品,而是一種生活的態度,當然,針織企業也要在產品設計、材料方面下足功夫,要體現出針織產品被賦予的更高附加值。”
提升價值要從計量單位開始
最近幾年,我國針織行業無論從技術裝備還是產品質量水平上都有顯著提高,不過,我國針織行業的發展水平與國際一流水平相比仍有較大差距,這種差距不僅受制于中國工業的發展水平,同時也源于我國經濟處在初級階段的發展制約。
“中國針織行業要以自身努力改變這種發展狀態,快速跟上世界先進水平。”楊紀朝認為,針織產品要提高檔次,首先要從計量單位開始改變,即由噸轉變為公斤,“這是較為理想的狀態,也是努力的方向,我們應改變傳統思維,做到產品輕薄化,做精做尖,結合產業結構調整來進行轉型升級。”
實際上,為促進針織產品價值的提升,中國針織工業協會在“十二五”期間,連續多年開展了經編、緯編及橫機工大賽,深受企業的歡迎和喜愛,并從中涌現出了一大批技術能手。對此,楊紀朝說:“這項工作對裝備企業研發、生產更適合產業新時代發展的裝備以及提升從業人員素質,進而提高產品質量,都有良好促進意義。”他還提到,如今,無論是在裝備、產品還是在技術方面,我國針織行業確實實現了某些領域在全球市場上的領先,但整體水平和綜合實力仍然沒有達到真正的“自我創新”階段,不過這也說明,針織行業的發展還有較大的升級空間,中國針織品價值再度提升還有較大空間。
而對于中國針織工業協會今后的工作重點,楊紀朝提出,行業協會的服務水平要繼續提高,同時要遵循企業的不同需求提供個性化的服務,要將中國針織工業協會的專家委員會做成“門診”,供企業尋醫問藥,為企業答疑解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