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橋紡織網—資訊頻道> 行業分析>正文
“2011年前后,尼龍行業似乎連‘傻子’都能賺錢,可是2015年,一些領頭企業卻要靠出售資產才能保證不虧損。幾年來,尼龍行業的行情就像坐‘過山車’一樣,起伏太大。”一名福建錦綸企業負責人談及這幾年的市場行情,發出了這樣的感慨。
這是市場狀況的一種真實折射。“十二五”期間,原料己內酰胺的國產化瓶頸得以突破、產能規模的快速擴張的確使我國錦綸行業整體實力得以提升,但“過快”的擴張也引發了一些“并發癥”。“十二五”的后半段,己內酰胺市場產能結構性過剩引發企業打“價格戰”,不少企業處于盈虧邊緣,原料價格下行在很大程度上加速了錦綸絲的價格下行。同時,錦綸行業自身在5年間快速擴能,導致當前去產能壓力較大。加之人工成本大幅上漲等不利因素影響,錦綸行業原本大好的贏利空間被大幅壓縮。
盡管如此,整體看,“十三五”期間,在化纖各子行業中,錦綸行業發展勢頭仍然向好。“過去多年間,錦綸行業保持了年均10%~12%的較快增長,據此推算,預計‘十三五’期間錦綸行業實現年均7%左右的增長率仍然可期待。”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錦綸分會會長、廣東新會美達錦綸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何卓勝做出了這樣相對樂觀的預測。
原料廠的低成本下擴
國內錦綸行業在繼續向前發展的同時,當前也承受著不小的壓力。伴隨著“十二五”期間的快速擴張,行業整體產能出現階段性、結構性過剩,全行業面臨去產能壓力,其原因來自多個層面。首先是上游己內酰胺原料工廠向聚合環節的擴張延伸。
采訪中多名企業負責人表示,由于近5年己內酰胺行業快速擴張,己內酰胺工廠數量快速增加,企業普遍感受到產能壓力較大,產品銷售不暢,因此不少己內酰胺企業開始“很有沖動”上聚合項目來消化自身產能。
何卓勝指出:“己內酰胺工廠的公用工程建設水平都很高,蒸汽、電等配置都很完善、很安全。綜合來看,他們上聚合項目不需要很大的投資,成本較低。上一個聚合項目的投資還不足上一個己內酰胺項目投資總金額的1/20,所以他們都很有投資沖動。”
己內酰胺工廠上聚合項目還有很重要的一個因素是,液體的己內酰胺質量有保障,而固體的己內酰胺會增加成本,也需要擺放的地方,需要冷卻和包裝,還存在質量風險。鑒于對這些因素的擔憂,己內酰胺工廠便紛紛把己內酰胺做成切片進行銷售。
據介紹,己內酰胺企業生產聚合產品的成本要比聚合工廠的成本低約20%。從聚合產品的成本構成看,每噸產品在車間里的成本約為1000元,而很大一部分可以把控的成本在運輸環節。
何卓勝給記者粗略算了一筆賬:“舉例說明,新會美達從巴陵石化購買己內酰胺運到廣東工廠,每噸需要承擔的平均運輸成本約為600元;而如果是巴陵石化自己生產切片,在公司旁邊建個聚合工廠,這樣每噸原料的運輸成本只有20元。以新會美達每月從巴陵石化購買1萬噸原料計算,每月的總運輸成本約為600萬元,一年的運輸成本合計約為7200萬元。”
“從現在的市場情況看,物流運輸成本對錦綸行業的利潤影響是很大的。如果以每噸切片2000塊錢的增值空間計算,運輸物流成本約占到的費用為500元~600元,也就是說約擠壓了每噸切片25%~30%的利潤。”何卓勝這樣感慨。
花邊和織造廠的“扎堆”上延
造成錦綸行業產能的階段性、結構性過剩的原因,還有下游的面料織造、花邊企業向前端的擴張。
錦江科技一名負責人回憶道:“2009年時錦綸行業的市場行情一度不好,但下半年很快恢復。2010年~2011年那兩年,說句玩笑話,‘傻瓜’都能賺錢。受此刺激,從2012年下半年開始,一些企業開始大量投資錦綸行業。”
行業運行數據對此也能印證。2012年,國內錦綸絲產量同比增速達到“十二五”期間最高點的18.2%。
這些進行新投資的企業,此前不少都是錦綸企業的下游客戶,如面料、花邊企業等。“他們看見錦綸紡絲企業那兩年非常風光,大致一計算,認為新上一個錦綸廠一兩年就能收回投資,所以開始扎推瘋狂投資。”上述錦江科技負責人這樣表示。
當然,按捺不住投資沖動的還有錦綸企業自身。“領頭”企業的一舉一動就是有力的證明。
2012年,華鼎股份總共涉足的項目達到了4個。4月,其總投資6億元的“年產4萬噸差別化錦綸長絲項目”達產,使公司產能大幅增加。同年,華鼎股份還啟動了兩個新項目:總投資3.13億元的“年產2萬噸差別化DTY錦綸長絲”項目(2014年6月達產),以及總投資6.295億元”年產5萬噸差別化錦綸長絲“項目。
不只如此,2012年華鼎股份還開始向上游聚合切片領域拓展。6月,它收購了杭州杭鼎錦綸項目一期工程產能8萬噸的聚合切片項目,該項目于2014年6月達產。
但此后的市場狀況,遠非投資者們原來預想得那么美好。2013年~2015年,錦綸行業形勢弱勢下行,此前進行擴張的部分面料、花邊企業的投資無法收回,導致資金鏈吃緊,也拖累了原本的面料或花邊主業,最終倒閉。而這一類下游企業的倒閉,使市場上原本存在的一部分對于錦綸絲的消費需求出現萎縮。
另一種情況是,部分原本生產面料或花邊的企業向上延伸到錦綸紡絲環節后,經營情況還不錯。他們原本需要向專業的錦綸企業采購錦綸絲,延伸后則不再需要向外采購,而是消化掉自身生產的錦綸絲,同時還向其他面料和花邊企業銷售錦綸絲。這樣,不但削減了對錦綸企業的產品需求,而且增加了市場上新的錦綸絲供給。
而對于華鼎股份來說,2012年6月它雄心勃勃地收購了杭州杭鼎錦綸,但僅僅經營了3年,2015年4季度又將該資產全部轉手出售,才保證了這一年不繼續虧損。一買一賣間,充分折射出錦綸行業這幾年從一片火熱到贏利艱難的悲歡離合。
群體沖動的薄利“懲罰”
或許是市場“無形之手”對幾年間企業群體沖動擴張的一種“懲罰”。自2013年開始,上游己內酰胺企業快速擴張、產品供應擴大導致原料價格走低,聚合和紡絲環節過快擴張面臨去產能壓力。與此同時,下游織造市場的實際需求卻并沒有出現同步擴張。在多重不利因素的“夾擊”之下,錦綸行業的贏利空間被大幅壓縮。
采訪中多家企業負責人回憶,以70D/24F常規錦綸DTY產品為例,2011年前后,從切片到錦綸絲每噸產品的增值空間約為7000元;而到了2015年,增值空間已下降到了4000元/噸~4500元/噸。
一方面是產品利潤的大幅下滑,另一方面卻要面對人工成本大幅上漲拉動的整體生產成本的上漲。“5年間,不少加彈廠工人每月的人均工資上漲了50%,有的甚至翻了一倍。”一名企業負責人感慨道。
對此何卓勝分析指出:“5年間,企業生產用的電費基本沒什么變動,先進的設備、更好的管理雖然能使生產成本出現一定幅度的降低,但是,成本下降的幅度不足以彌補產品價格的深度下滑。目前,有一定規模的企業錦綸絲的車間成本已經達到3000多元/噸(不含稅),車間生產出來后還需要加上運費和稅收等,而市場的贏利空間僅為4000多元/噸,所以常規產品都處在虧損邊緣,有的工廠甚至沒有現金流。”
以最為艱難的2015年為例,年內,原料市場的價格弱勢陰跌,錦綸市場價格走弱,一年內常規產品價格跌幅達到4700元/噸~5200元/噸,跌幅大于原料價格跌幅,錦綸企業效益明顯下滑。錦綸行業全年POY、DTY、FDY產品贏利區間為200元/噸~300元/噸,小于2014年的250元/噸~350元/噸,屬于微利狀態。由于效益下滑,行業整體開工率嚴重不足,閑置裝置較多,部分企業甚至關停。
上市公司的業績波動曲線是對“十二五”期間錦綸行業贏利狀況變化的最好證明。以華鼎股份為例,2011年其營收為17.42億元,同比增幅高達64.58%;凈利潤高達1.387億元,同比增幅為12.03%。2012年,其營收同比增幅下降至1.7%,達到17.71億元;凈利潤同比下滑44.4%,至7613.897萬元。2013年,其營收雖然同比下滑4.25%至16.96億元,但凈利潤仍同比增長4.47%至7954.32萬元。
但到了2014年,華鼎股份開始虧損,這一年其營收雖同比微增0.37%至17.02億元,但凈利潤卻虧損7399.225萬元,同比暴跌193.02%。
盡管如此,2014年,華鼎股份仍開始籌建投資達18.24億元的“年產15萬噸差別化錦綸長絲項目”。2015年,雖然預計全年將扭虧為盈,公司實現凈利潤約8000萬元~1.1億元,但這主要是靠出售杭州杭鼎錦綸獲得的1.3億元收益,才彌補了前三季度7200多萬元的虧損。
“中國尼龍6產業當前面臨的挑戰為弱勢、薄利。由于行業競爭白熱化,部分企業甚至出現關停,大廠擴張也不活躍。究其原因,終端需求市場低速增長,尼龍行業自身近幾年擴張依舊太快,是行業效益下降、開工不足、庫存高企、欠款賒賬等問題的主要來源。”中纖網(CCFEI)產品經理蔣振華這樣表示。
何卓勝也強調:“盡管錦綸行業這幾年快速擴張,但下游有效需求沒有真正出現同步增長,只是各類企業出于供給側的考慮進行新產能的配套延伸與擴張。最終造成的結果是,行業整體的開工率不高??梢灶A見,接下來隨著一些新上項目的產能陸續投產,行業的開工率還將進一步下降,企業贏利仍將艱難。”
從供給到應用的著眼點改變
面對快速擴張帶來的“并發癥”,接下來的5年,錦綸行業如何把握好發展方向,按照何種思路進行升級優化至關重要。
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錦綸分會秘書長鄧軍指出,“十三五”期間,在研發關鍵技術方面,行業應重點加強錦綸6熔體直紡技術、錦綸改性新技術的開發,重點發展化纖生產智能物流系統。在錦綸裝備國產化方面,應重點發展錦綸聚合裝置以及錦綸紡絲卷繞裝置。
在產品開發方面,應著眼于差別化和功能性。
何卓勝分析指出,“十三五”期間,純粹的追求量已經走進了一個“死胡同”,錦綸行業發展的著力點,應該是提升產品的差別化和功能性水平,進一步優化產品結構。這是對于新提出的“供給側改革”思路的很好貫徹,行業應更加注重以差別化產品提升質量,而不只是單純追求數量增長。
何卓勝提醒企業,差別化要注意一個問題,目前并非所有的差別化產品都能帶來高附加值。因為當生產某一種差別化產品的企業越來越多,這種產品就開始變成常規產品。所以,差別化的標準是不斷調整的過程。他認為,領軍企業要能始終研發出“新一代”的差別化產品,才能保持贏利水平的持續改善;而很多中小企業由于研發能力跟不上,接下來還將在盈虧邊緣“拼殺”。
發展功能性錦綸6纖維的突破口則在于,應更密切地聯合下游應用企業,提升其應用質量,從而真正體現該類產品的高價值。
福建長樂一家錦綸企業的負責人表示:“如果說以前錦綸行業的發展更多地是一種粗放式思路,只著眼于自身的生產環節和規模的增長,整個產業鏈的參與度不高,那么‘十三五’期間,錦綸纖維如何通過提升面料的價值從而反映出纖維的價值,將是努力的大方向。”
在下游應用方面,“十三五”期間錦綸行業應重點拓展在裝飾、軍工特品兩個領域的應用。鄧軍強調:“下游應用的拓展迫在眉睫。接下來的關鍵著眼點,不再是能生產出多少產品,而是下游能消費多少纖維產品。”
仍可期的5%~7%年均增速
錦綸行業盡管仍有難題待解,但對于“十三五”期間行業整體的發展前景,業內人士普遍仍持樂觀判斷。
從技術支撐看,經歷了“十二五”、尤其是后半段的技術進步,為整個“十三五”期間錦綸行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堅實的技術基礎。
從原材料方面看,原油等原材料價格的大幅下降,不但降低了錦綸企業的資金成本,而且使錦綸產品的性價比大幅改善,有利于加大它對其他纖維的替代,這對行業發展是一種正向支持,至少使行業的“十三五”能有個較好的開端。
從應用層面看,隨著消費者消費觀念的逐步提升,他們對高品質產品的需求呈增長態勢,而尼龍作為紡織材料中的高端產品,其應用量還會有可觀的增長。
何卓勝預測:“錦綸行業目前雖然出現階段性、結構性產能過剩,但從長遠看,錦綸在紡織品材料整體應用當中占比仍不大,未來仍有發展空間。預計‘十三五’期間錦綸行業實現年均6%~7%左右的增長率仍然可期待。”
英國泰可榮全球化學有限公司聚酰胺分析師劉翔預計,未來10年全球錦綸纖維的年均增速為1%,而中國錦綸市場的年均增速為5%,依然高于全球增速。
“但企業仍需要有清醒的認識,目前尼龍聚合擴能項目仍較多,行業競爭日益加劇。從趨勢看,越來越多的企業選擇向上下游拓展,如巴陵恒逸、魯西化工等既有己內酰胺又有錦綸切片項目,華鼎錦綸等企業也有涉足己內酰胺項目的規劃。可以預測,接下來,單生產己內酰胺或切片的工廠競爭力將會下降,而長遠看拓展產業鏈才能增強企業競爭力。對于眾多的小聚合企業來說,將在殘酷的競爭中面臨生存威脅。”蔣振華這樣預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