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橋紡織網—資訊頻道> 行業分析>正文
編者語:2014/15年度是新疆目標價格補貼試點政策實施的第一年,棉花市場價格下滑逐漸回歸市場,許多涉棉企業在步入新常態時期時出現了經營上的困難或迷茫,企業急切的尋找著經營空間或轉型方向。但是也有一些企業在相對艱難的市場環境下仍然能夠經營穩健,他們的經驗策略是什么?在2015中國國際棉花會議期間,本網特對河南同舟董事長魏剛民先生進行了采訪。
2014年對于內地的涉棉企業來講是是形勢相當嚴峻的一年,消費低迷,價格先高后低,企業多數虧損,請問同舟棉業穩健經營,保持良性發展的秘訣是什么?
魏剛民:同舟是一家以貿易為主體的棉花企業,操作思路是:以銷訂購,期現結合,內外結合;同時在棉花收購加工——紡紗——服裝,產業鏈各環節的業務也在拓展和完善,目標就是向專業化、國際化、產業化發展。
首先,2014年度企業得以穩健、良性發展首先得益于對市場形勢的正確認識。對于棉花價格趨勢的判斷決定了企業將如何進行有效的投資。比如,由于外棉價格低于國產棉,企業采取買外棉而賣國產進行套利,這樣就形成了相對穩妥的營利;而國內的棉花本年度收的很少,并且都在相對合適的價位賣完了;此外,在去年5月份下旬,我們的遠期的賣出套保就已經開始了,這種期貨的結合有效的防范了價格波動的風險。
其次,走產業化、專業化、國際化的路線。在經營上,無論是棉紡貿易還是服裝加工,同舟重視原料的質量,重視產業鏈條的完整,也會考慮終端產品的品牌化,并且會站在更加專業的角度和國際的格局去看問題。比如,同舟一直致力于擴充棉花產業鏈,從加工到紡紗,以至最近我們也投資了一家服裝廠,這是考慮到產業鏈越到后面附加值會越高,而原料相對承擔的風險就會降低,對原料價格的波動也相對寬松。為了提升企業的競爭力,服裝加工走品牌化路線是未來的趨勢。
還有一個方面,同舟重視資本保值和金融經營。在資本保值和風險規避上,我們曾把工廠的工業用地轉化為商業用地,通過賣土地來做土地保值和增值,從目前來看實驗的結果也不錯。然后是金融投資。我認為,企業經營的最高端的就是金融經營,股市期市這兩塊的杠桿比較大,想到做高端經營必須要抓住這兩塊。企業需要站在一定的高度,把握宏觀經濟、金融市場到商品經營之間的關系。并且要切記,利潤是企業經營的目標,重視投資回報率。
如今電子商務迅速崛起,同舟在“互聯網+”方面有何考慮?
魏剛民:我們在也在考慮互聯網銷售如何往下推,但是棉花作為大宗商品,實際跟工藝品相類似,線下看貨對我們的產業來說還是十分重要的。線上和線下商務,我認為有各自適合的交易品種和渠道,但是這也不代表互聯網在棉花貿易上無法實用。同舟在“互聯網+棉花”方面還沒有大的突破。但是利用互聯網進行貿易是一個大趨勢。
從經營者的角度,如何看待中國棉紡行業的發展前景?
魏剛民:從紡織企業的效益來看,其實2014/15年度比2013/14年度要好。原因在于直補政策實現市場化給原料市場帶來了一些利好,原料價格下降,國際國內原料價差在縮小。
但從中長期來看,中國紡織業嚴重受到東南亞紡織行業的競爭壓力,主要表現在原料市場的核心競爭力要弱于印度、巴基期坦、土耳其、越南和印尼等國家,這些國家的原料優勢顯著,人工成本更低,有稅收優惠,投資回報率高,競爭力上升迅速。我國的原料成本與這些國家有巨大的價差,本年度大約在4500元/噸左右,低的時候3700-3800元/噸左右,高的時候達到5000元/噸。而這種原料方面的價差,無法通過提升中國勞動力的素質、制造產品水平的水準和產品的性價比來抵消。
中國紡織品的消費大頭是國際市場,紡織品需要大量出口。但從消費的角度上看,中國整個進出口貿易在下行,棉紡的競爭力在下降,尤其是紡紗環節。
我認為我國的紡織業需要更加注重提升產品的附加值,尤其是終端產品——服裝。其實近些年來,中國的紡服裝方面的競爭力是在不斷的增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