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日,在“2015中國-亞洲紡織國際論壇”上,中國紡織建設規劃院院長兼中國紡織規劃研究會會長李進才就“十二五”以來中國紡織業轉型發展和“十三五”行業發展重點方向發表了精彩演講。
中國紡織服裝業的綜合實力和國際影響力不斷增長
2013年,中國紡織業纖維加工量達4850萬噸,占全球的56%,帶動就業2000萬人,對促進就業、收入增長、新型城鎮化建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近年來,紡織服裝業從傳統產業向時尚創意產業和高新科技產業方向發展,
“十二五”以來紡織工業的轉型發展
“十二五”以來,主要指標的增速回落比較明顯。2011-2013年,規模以上紡織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年均增速僅為10.8%,遠遠低于“十五”和“十一五”期間的19.6%和18.2%,2014年前11個月,行業主營業務收入增速進一步放緩,僅為7.3%。紡織纖維加工量年均增速也從“十五”和“十一五”期間的14.7%和9.1%下降到2011-2013年的5.5%。
紡織工業在結構調整方面取得積極進展,行業運行的質量和效益進一步改善。一般貿易出口比重提高。產業用紡織品行業獲得持續較快發展,2013年產量達1130萬噸。2013年,服裝、家用紡織品和產業用紡織品纖維消耗量比重為48:29:23,服裝比重下降,產業用紡織品比重上升。
化學纖維產業總體保持平穩發展?;w和天然纖維加工比重為8:2,化纖比重上升。區域結構調整穩步推進。紡織產業跨國資源配置力度加大,國際化運營水平持續提升。
紡織工業發展面臨的主要形勢
全球產業要素面臨新格局。全球產業要素資源進一步調整布局,中國紡織工業面臨著更大的雙重競爭壓力。一方面,發達國家實行“再工業化”戰略,其在價值鏈高端領域仍占據強勢和主導地位;另一方面,以東南亞、南亞國家和地區為主的發展中國家,正在成為中國紡織工業傳統優勢的有力競爭者。國際區域性經貿合作向縱深推進。
消費市場擁有新動力。國內外市場需求總體保持穩定增長,但消費結構、消費方式正在發生深刻變化。國際紡織品服裝貿易增速有所放緩,但總體還保持一定的增長。內需擴大和消費升級將是行業發展的最大動力。產業用紡織品發展勢頭強勁??缇澈蛧鴥入娮由虅崭咚侔l展。
信息時代新革命影響深遠。互聯網經濟深刻影響傳統產業模式和消費模式。重構商業鏈條,催生了企業間新的生產組織方式。制造模式向需求導向轉變。電子商務對傳統紡織品服裝銷售渠道的補充和替代作用不斷加強。
實施區域經濟新戰略,推動更為開放和協同發展的行業布局調整。以“西部開發、東北振興、中部崛起、東部率先”為驅動,通過實施“一帶一路”、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三個重大戰略,協同發展區域經濟。新疆發展紡織服裝產業促進就業規劃的實施也將對西部產業鏈的發展產生積極影響。
創建生態文明新高度。應對氣候變化和建設生態文明是行業發展的基本責任。生態環境在各國發展決策中的地位不斷提高,環保技術成為發達國家保持競爭力的重要手段,圍繞化學品安全控制、碳排放等內容的技術性壁壘將有所增加。我國加強生態文明建設,也對紡織行業可持續發展水平提出更高要求。
城鎮化發展提供新機遇。城鎮化對擴大內需的貢獻將更為顯著。城鎮化建設對紡織產業發展也有著內在的需求。中西部地區新型城鎮化促進產業向中西部轉移。
“十三五”行業發展的幾個重點方向
·把大力推動產業價值鏈升級作為重要著力點。
堅定不移地把科技創新作為行業轉型升級的基礎支撐。大力推進時尚創意與紡織工業的融合。大力推進信息化和紡織工業的深度融合。
·進一步提高可持續發展水平。
推動形成綠色低碳循環發展新方式。完善、優化重點領域技術標準體系。完善全行業節能減排數據統計。積極引導企業園區化布局、集中進行設施配備和監管。建立廢舊纖維制品回收利用體系。
·推進紡織產業區域布局調整提檔升級。
推進以加強全球化資源配置能力和跨文化管理能力為基礎的區域結構調整。更大范圍的區域經濟一體化將為中西部地區承接產業轉移帶來新的機遇,推動區域間加強產業合作與協調發展。紡織產業轉移將由簡單的低成本驅動為主,向發揮區域特色優勢、突出價值創造轉變,由依靠吸引外來投資為主,向增強內生發展能力轉變。
·構建國際化發展新優勢。
鼓勵企業在全球范圍內開展價值鏈整合。推動自主品牌國際化。優化出口產品結構,培育競爭新優勢。
·加強適應行業轉型發展新要求的人才隊伍建設。
打造一支包含紡織行業領軍人才、高端創新營銷人才、高素質專業人才和高
技能人才的隊伍。建立健全行業人才激勵機制。充分發揮高等教育院校、職業學校、公共服務平臺進行人才培養的能力。 轉載本網專稿請注明:"本文轉自錦橋紡織網"。
更多紡織專業資訊,關注錦橋紡織網微信公眾號。微信搜:錦橋紡織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