粘膠短纖進入替代棉花最優期
受2010年后粘膠產能集中釋放與經濟疊加的雙重影響,粘膠短纖持續低迷,供過于求是目前行業的核心矛盾。而棉花在國家收儲政策的保護下,維持了1.9萬元/噸~2.0萬元/噸的高位,粘膠與棉花價差也從正差到負差,巨大的價差使國內外棉紡市場都出現了一定替代性需求,因此,粘膠短纖進入替代棉花的最優時期。 第一,粘膠短纖與棉花價差從正差2500元/噸~3500元/噸,到今年負差達到5500元/噸(18000元/噸~12500元/噸),以粘膠替代棉花可以大幅度改善棉紡織品的成本壓力,緩解中國高棉價帶來的紡織業困局。 第二,從基本性能上來看,粘膠短纖是最接近棉的一種纖維,來源于天然纖維素,且具有更易染色、無雜質、可紡性好、親膚等特點。一般的棉紡設備經過工藝微小調整均可紡制粘纖,也是棉紡工藝最為類同的纖維,具備功能替代的先進性。 第三,從下游產品看,主要混紡紗線滌棉是完全可以被滌粘替代的,且在純滌、純腈等純化纖紗中適當加入一定比例的粘膠可以有效改善紡織成品的舒適性、親膚性和透氣性。另外,棉與粘膠一起混紡可有效提高紗線柔滑手感、提高染色靚麗度,實現纖維優勢互補。 事實上,國內市場粘膠短纖從2009年后還保持年10%左右的需求增長,而棉花的消費量反而緩慢下降,這也證明粘膠短纖對棉花的替代一直存在。但應該看到這種替代是自然無序的,基本是下游選擇的結果。而粘膠企業的推動處于較弱和無組織狀態。特別是今年出現明顯放緩跡象,體現在粘膠短纖需求增長放緩,1~3月粘膠短纖表觀需求68萬噸,去年同期為65萬噸,紗線滯銷價格持續走低。目前全國粘膠短纖產能接近370萬噸,相對于每年1000萬噸的棉花消費量而言,如果能進一步擴大到5%的份額就能夠拉動50萬噸左右的粘膠短纖需求。因此,對粘膠短纖行業而言,如何抓住目前替代的黃金時機,有組織地推動替代棉花工作是中短期解決粘膠短纖現狀的有效出路。 目前應該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盡快通過粘膠短纖行業與棉紡行業的協作,推動傳統棉紡行業的轉型,加大粘膠短纖在棉紡行業的應用推廣,提高棉紡行業的配粘比;二是粘膠短纖行業應把替代棉花作為一個中期戰略來規劃,學習“逸綿”的研發理念,要有組織有計劃有針對性地進行纖維研究,優化纖維物理性能,使其更具替代性,開發出替代棉花更仿真的粘膠短纖;三是粘膠短纖替代棉花要從下游產品開發上來引導和推動粘膠的使用比例,例如一些混紡產品,褲裝面料,工裝面料,春夏秋的針織毛衫,牛仔面料等等;四是粘膠短纖要加強在棉紡產業鏈上的替代推廣宣傳,有組織地進行紡粘技術普及推廣和服務。 對粘膠短纖行業而言,如何抓住價值替代和功能替代的戰略調整時期,盡快發揮其生物基的特性,推動加速替代棉花應是解決中短期粘膠短纖產能之困的有效出路。 轉載本網專稿請注明:"本文轉自錦橋紡織網",更多紡織專業資訊,關注錦橋紡織網微信公眾號。微信搜:錦橋紡織網 |